<b>2015年</b>9月6日星期日,<b>十年前的今天</b>,同事朋友相约<b>“畅游太行水乡武家湾”</b>。<div> 阴雨连绵好几天,山川河流皆清新靓丽一尘不染,该有的瀑布皆<b>“飞流直下三千尺”</b>。位于辉县市上八里镇境内的<b>“三叠瀑”</b>,又成了网红打卡地,遂相约同事朋友前去一观。</div><div> 只因三叠瀑位于<b>晋豫交通要道</b>(S311道)边,人多车多拥堵不堪。遂马不停蹄前往晋豫接壤的<b>太行水乡武家湾</b>一游。</div> 还未进入武家湾,太行已是如此<b>梦幻。</b> 太行水乡<b>武家湾水库</b>,武家湾隶属山西省陵川县马圪当乡管辖。水库左岸即<b>晋豫交通要道</b>(S311道)、右岸一徒步小路可达水库大坝下马圪当乡<b>甘河村</b>。<div> 从甘河村徒步攀登3小时可达山巅<b>水泉村</b>,从水泉村再沿太行二栈平切4小时可达马圪当乡松根铺大队所在地<b>连头窑村</b>,这是徒步的经典线路。</div> 沿水库左岸向武家湾农家前行<b>移步异景</b>,只要心情好,满眼皆风景,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 不是说<b>“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b>,既是你住<b>“北、上、广”</b>你能看到此风景! 水库左岸硕果累累之<b>山楂树</b>,丰收在望垂涎欲滴。 水库之北端,即武家湾村庄,<b>不是江南胜似江南</b>,太行水乡名副其实。 水库北端,贯穿水库东西之<b>漫水桥</b>。今天天气不算好游人不多,可以看到漫水桥,如果人多时,只能看到水面上是一道<b>“人墙”</b>、水面下是一道<b>“倒影人墙”</b>,<b>漫水桥面</b>是看不到的,这就是太行水乡的魅力。 水库左岸,既<b>晋豫交通要道</b>(S311道),右边农家即今天午餐地。 今日之游有缘人,<b>“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门不相识。”</b>如今,怀中的<b>“小伙子”</b>应是小学的高年班。 吃饱喝足,沿交通要道向<b>孤石村</b>开拔。 <b>夫唱妇随</b> <b>“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b>游玩还是老夫妻。 午餐吃饱喝足,不能忘了<b>老板娘</b>。 孤石村<b>“村牌”</b> 雨后<b>村街道</b>干净如洗。 街道边,有没事<b>上墙吆喝</b>的、有要紧事找不到笔拿石子<b>就地作记</b>的,这就是多彩生活。 十年前孤石村的供销社<b>“面向工农兵”</b>,今年五月二十四日前来<b>“溪岸美宿”</b>为朋友祝寿,依然是<b>“面向工农兵”</b>。 孤石村<b>关帝庙</b>匾额<b>《孤石藏真》</b>,庙墙之上红色条幅上书《人间仙境 <b> 一柏一石三座庙</b>欢迎您》。<div> 孤石村得名来源于此庙后院一<b>孤石</b>,孤石得名来源于一位<b>清代文人</b>。据重修关帝庙碑文记载,清乾隆年间进士<b>徐昆</b>所著<b>《孤石记》</b>中,说此石:“不知何来。大可亩许,四面多岑崰,石不与之连”,“乃独<b>以孤名石</b>”。<br><div> 另有清光绪八年<b>《陵川县志》</b>纪云:“<b>孤石</b>:城东南一百一十里干河道中,有孤石大亩许,不与四山连,杰然独秀于黄尘,坦荡间其壮<b>偃蹇如蹲</b>,其形<b>五色如炼</b>,天下奇观也。环石居者,名<b>孤石村</b>。”村名因石而得孤石,如今因谐音、且怀古,取名<b>古石村</b>,十年前还叫<b>孤石村</b>。</div></div> 关帝庙后院<b>一柏</b>(树)<b>一石一庙</b>。<div> 相传,孤石曾被一位老奶奶拍打而停止生长,顶部还留有手印痕迹。后来巨石上长出<b>一棵柏树</b>,人们便在巨石上<b>凿建小庙</b>供奉老奶奶像,巨石上本有一<b>天然小庙</b>,加上巨石前<b>关帝庙</b>,便衍生出<b>“一柏一石三座庙”</b>的传说。</div> <b> “一柏一石三座庙”</b>紧邻晋豫交通要道,此道3000年前叫白陉,既太行八陉的第三陉--<b>白陉</b>。 <b> 一柏一石三座庙</b>东边之景美不胜收,如此之景可遇不可求,要想见此景还得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