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0天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书目1《与青春期和解》(完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书目2《跟着特级老师学备课》(完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书目3《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论》(完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书目4《口袋里的爸爸之时间魔表》(完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书目5《悉达多》(完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书目6《爱的教育》(完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书目7《 学习力脑科学》(完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书目8《稻草人》(完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书目9《宝葫芦的秘密》(完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书目10《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完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书目11《念书的孩子》(完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书目12《自卑与超越》(完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书目10】《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b></p><p class="ql-block">【打卡】第62天20250906</p><p class="ql-block">【作者】彭凯平</p><p class="ql-block">【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p><p class="ql-block">【页数】234-274</p><p class="ql-block">【进度】兴趣、平静、同理心、感恩</p><p class="ql-block">【感悟】兴趣有遗传,但也是可以培养的,与自己的职责结合起来,会促进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开放心态,坚持下去;专注当下,倾听福流的声音。平静能让人更健美,冥想,深呼吸,积极思维等都能让人收获安定从容。我们要有理性同理心,形成同理沟通能力。感恩不是报恩,它是人们对所拥有的东西的一种满足,是快乐,轻松,幸福的体验,伴随的是心里的放松,而不是心理压力。</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书目10】《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b></p><p class="ql-block">【打卡】第63天20250907</p><p class="ql-block">【作者】彭凯平</p><p class="ql-block">【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p><p class="ql-block">【页数】275-291</p><p class="ql-block">【进度】敬畏,升华感</p><p class="ql-block">【感悟】怀有敬畏,能让人舒缓焦躁,能让人有更多深刻的思考。让心灵始终保持一份对自然,法律,良知和世界万物的由衷敬畏,做一名君子。升华能让人自发的做出亲社会的行为,拥有积极的社会认知,对自己的认识更积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书目10】《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完结)</b></p><p class="ql-block">【打卡】第64天20250908</p><p class="ql-block">【作者】彭凯平</p><p class="ql-block">【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p><p class="ql-block">【页数】292-317</p><p class="ql-block">【进度】良知,情绪福流</p><p class="ql-block">【感悟】良知是人类健康长寿的秘诀。反社会人格的就是良知沉睡的人。flow福流,因全神贯注而产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改变认知,在关系中构建不了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样能科学的提升福流力,让自己体验更多生机勃勃的美妙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书目11】《念书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打卡】第65天20250909</p><p class="ql-block">【作者】孟宪明</p><p class="ql-block">【出版】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p><p class="ql-block">【页数】1-41</p><p class="ql-block">【感悟】爷爷和路开,相依为命的爷孙俩,拉开了温馨的隔代祖孙情的序幕。作者的文字很有画面感,懂事又不乏孩子天性的开开,特别让人心疼。</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书目11】《念书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打卡】第66天20250910</p><p class="ql-block">【作者】孟宪明</p><p class="ql-block">【出版】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p><p class="ql-block">【页数】42-83</p><p class="ql-block">【感悟】开开与小胆儿的对话,让人心酸不已。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开开心疼爷爷,开始学校做饭。在作者诙谐的文字里,读到了一颗纯洁的孩子心。</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书目11】《念书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打卡】第67天20250911</p><p class="ql-block">【作者】孟宪明</p><p class="ql-block">【出版】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p><p class="ql-block">【页数】84-125</p><p class="ql-block">【感悟】爷爷煤气中毒后,开开一直担心爷爷会离开他。事实上,爷爷真的毫无征兆地离开了他。在没有爷爷的日子里,开开承受着孤独、思念,也在独自生活的日子里,锻炼着自己。</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书目11】《念书的孩子》(完结)</b></p><p class="ql-block">【打卡】第68天20250912</p><p class="ql-block">【作者】孟宪明</p><p class="ql-block">【出版】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p><p class="ql-block">【页数】126-164</p><p class="ql-block">【感悟】进城读书后的开开为了小胆儿做了许多事情,最终把小胆儿接回了身边,可最终小胆儿也离开了他。在爸爸妈妈的理解下,拥有了大胆儿,也算开始了新的生活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书目12】《自卑与超越》</b></p><p class="ql-block">【打卡】第69天20250913</p><p class="ql-block">【作者】阿德勒</p><p class="ql-block">【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p><p class="ql-block">【页数】1-20</p><p class="ql-block">【感悟】第一章,生活的意义。基于事实带来的三个问题是职业,社会和性。赋予生活的意义可能会有错误。不要推卸责任。不要觉得丢脸而自暴自弃。我们应该说我们必须开拓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也能够对付他。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目12】《自卑与超越》</p><p class="ql-block">【打卡】第70天20250914</p><p class="ql-block">【作者】阿德勒</p><p class="ql-block">【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p><p class="ql-block">【页数】21-40</p><p class="ql-block">【感悟】第二章,心灵与肉体。两者是什么关系?两者是交互的,有所思必有所行。人的生活方式与其对应的情绪倾向,会对身体发展施加影响。比如,习惯依赖母亲的人,通过焦虑来控制母亲。而身形、性格与心智也是息息相关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目12】《自卑与超越》</p><p class="ql-block">【打卡】第71天20250915</p><p class="ql-block">【作者】阿德勒</p><p class="ql-block">【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p><p class="ql-block">【页数】41-60</p><p class="ql-block">【感悟】第三章,自卑感与优越感。自卑是当个人面对一个无法应付的问题时,表示绝对无法理解这个问题,此时的情绪便是自卑情绪。有时候孩子犯错,是因为他们错误的认为,自己采取的行动达到了优越的地位。用错误的形式追求优越感,就有可能造成心理疾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目12】《自卑与超越》</p><p class="ql-block">【打卡】第72天20250916</p><p class="ql-block">【作者】阿德勒</p><p class="ql-block">【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p><p class="ql-block">【页数】61-80</p><p class="ql-block">【感悟】第四章,早期记忆。在所有的心灵现象中,最能显露其中秘密的就是个人的记忆。一个人的记忆代表了他的生活故事,他会反复用这个故事来警告自己或安慰自己,使自己集中心力于自己的目标,并按过往经历,准备已经试验过的行为样式来应付未来。一个人行为的根源是在于他早期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目12】《自卑与超越》</p><p class="ql-block">【打卡】第73天20250917</p><p class="ql-block">【作者】阿德勒</p><p class="ql-block">【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p><p class="ql-block">【页数】81-104</p><p class="ql-block">【感悟】第五章,梦。梦是由隐喻和符号构成的。对一个拥有错误生活意义的人而言,运用隐喻和符号永远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要学会用常识的方式全心全意的面对问题,而不能自欺欺人,只有引起自己自信的心境。有时候孩子犯错是因为他们采取的行动认为是达到了优越的地位。梦是由隐喻和符号构成的。对一个拥有错误生活意义的人而言,运用隐喻和符号永远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要学会用常识的方式全心全意的面对问题。而不能自欺欺人,只有引起自己自信的心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目12】《自卑与超越》</p><p class="ql-block">【打卡】第74天20250918</p><p class="ql-block">【作者】阿德勒</p><p class="ql-block">【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p><p class="ql-block">【页数】105-134</p><p class="ql-block">【感悟】第六章,家庭的影响。一个被母亲守在身边的孩子。一旦进入和他不再联系的。仅仅是麻烦就来了。被宠坏的孩子觉得无法自理,他丧失了凭自己的力量获取成功的勇气。惰性是野心再加上勇气丧失所出的结果。人在儿童早期留下的记忆是永远不灭的。在家庭中地位的生活样式也是无法失去的。每一个困难都是由家庭中敌意或缺乏作为所引起的。我们要避免危害就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合作训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目12】《自卑与超越》</p><p class="ql-block">【打卡】第75天20250919</p><p class="ql-block">【作者】阿德勒</p><p class="ql-block">【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p><p class="ql-block">【页数】135-156</p><p class="ql-block">【感悟】第7章学校的影响。学校是家庭的延伸,我们需要学校来减轻父母的负担,继续他们未完成的工作。教师要做的事情是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并对他们发生兴趣。要想吸引儿童注意,教师必须先了解儿童以前的兴趣,以及他们的成功之处。教师要明白习得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善于利用机会来增强学生的能力。没有学会合作之道的儿童,以后会变成精神病,酗酒者,罪犯或自杀者。因此,训练学生过一种独立合作而充满勇气的生活,是人类未来幸福最大的保证,亦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价值所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目12】《自卑与超越》</p><p class="ql-block">【打卡】第76天20250920</p><p class="ql-block">【作者】阿德勒</p><p class="ql-block">【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p><p class="ql-block">【页数】157-170</p><p class="ql-block">【感悟】第8章青春期。青春期所有的危险都是由于对生活的三个问题缺乏适当的训练和准备造成的。青春期要学会把自己当做和社会上任何人平等的一份子,了解他应该做的工作,学会将异性看做平等的友,对成年人的生活做出独立而有创造性的解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目12】《自卑与超越》</p><p class="ql-block">【打卡】第77天20250921</p><p class="ql-block">【作者】阿德勒</p><p class="ql-block">【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p><p class="ql-block">【页数】171-206</p><p class="ql-block">【感悟】第9章犯罪及其预防。容易犯罪的人,是对事物不好感兴趣,不能与他人合作,部分身体有缺陷的人。个体心理学告诉我们生活的问题。第一类是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友谊罪犯们。不能和正常社会的一般人成为朋友。第二类是与职业相关的问题,不愿意像其他人一样和困难搏斗。第三类是包括爱情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目12】《自卑与超越》</p><p class="ql-block">【打卡】第78天20250922</p><p class="ql-block">【作者】阿德勒</p><p class="ql-block">【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p><p class="ql-block">【页数】207-218</p><p class="ql-block">【感悟】第10章职业。这一章节再次提到了人类的三条系带构成的人类三个问题是不能分开解决的。一是职业问题,二是与他人相处及合作问题,三是两性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非常重要的,要早点发现他们的职责倾向,尤其是在学校进行职责启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目12】《自卑与超越》</p><p class="ql-block">【打卡】第79天20250923</p><p class="ql-block">【作者】阿德勒</p><p class="ql-block">【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p><p class="ql-block">【页数】219-230</p><p class="ql-block">【感悟】第11章人及同伴。这一章强调了一个人要会合作,证明他是一个良好的同伴。只追求个人利益的人生观。与个人,团体的利益都是最大的阻碍。这一章节谈到了心理障碍,因为和别人交往上失败,失去了社会兴趣,缺乏合作精神,如果他能站在平等合作立场和同伴发生联系,他就会痊愈。社会兴趣和社会平等是能在学校和家庭中训练来的。</p><p class="ql-block">【书目12】《自卑与超越》</p><p class="ql-block">【打卡】第80天20250924</p><p class="ql-block">【作者】阿德勒</p><p class="ql-block">【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p><p class="ql-block">【页数】231-256</p><p class="ql-block">【感悟】第12章,爱情与婚姻。阿德勒强调爱情和婚姻都是合作的一面。他认为爱情以及其结果的婚姻都是对异性伴侣最亲密的奉献,表现在心心相印,身体的吸引以及生儿育女的共同愿望。因此爱情和婚姻都是合作的一面,不仅是为了两个人的幸福,也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夫妻间应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而文中提到的如果对孩子过早解释肉体上的性关系,在以后的生活中容易受爱情的伤害。成人生活中肉体吸引力其实在儿童时代就已经训练出来了。因此父母婚姻的和谐是孩子从父母生活中获得有关婚姻的最早印象。不适合结婚的人,比如在家中娇生惯养,或沉迷在幻想中的人,都不太适合结婚。解决婚姻问题最好是依赖工作、兴趣和合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