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寨展览馆在设大寨景区里</p> <p class="ql-block"> 大寨展览馆始建于1996年2月,坐落在绿树环抱下的虎头山半山腰,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2010年5月,原大寨展览馆进行了改造扩建。改扩建后的大寨展览馆呈凹字形结构,建筑面积共1490平方米,实际展线约414延米。大寨展览馆共两个展厅,分“农业学大寨”和“改革开放”两个篇章,把农业学大寨和改革开放后大寨的各个阶段、各个领域通过声、光、电等现代手段立体式呈现在游客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 展览馆院内矗立着陈永贵雕像。陈永贵同志曾是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中共九届中央委员,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5年1月至1980年8月任国务院副总理。</p> <p class="ql-block"> 虽然陈永贵后来身居高位,但在那个年代我们都亲切称其“永贵大叔”。</p> <p class="ql-block">塑像后面高高的台阶上是陈永贵墓</p> <p class="ql-block">背靠虎头山的陈永贵墓</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寨展览馆第一展厅</p> <p class="ql-block">庄严肃穆的展览馆大厅</p> <p class="ql-block">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镇的一个村庄,座落在太行山腹地虎头山脚下。这里平均海拔1000米。解放前,处于日本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主义夹缝之中的大寨人民食不果腹,生活颠沛流离。</p> <p class="ql-block"> 1945年昔阳县全县解放,受压迫的大寨人民分得土地翻身做了主人,开始了自己的艰苦创业之路。在生产资料的严重匮乏情况下,大寨人全民上阵,搬山填沟造平原,自力更生战洪灾,科学种田、发展水利,无论寒暑从不间断,终于将大寨穷山恶水变成了太行山上的“小江南”。</p> <p class="ql-block"> 1964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大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一起登上了历史舞台,大寨人艰苦创业精神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与肯定。</p> <p class="ql-block">大寨党支部成员</p> <p class="ql-block"> 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在陈永贵的带领下,大寨妇女在治山治水的战场上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代表人物。她们不但可以把后勤工作做的很优秀,而且还可以和男劳力一样奋战在建设新大寨第一线。</p> <p class="ql-block"> 大寨民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总是能够挺身而出,被大寨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p> <p class="ql-block"> 大寨人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建设新大寨的热情高涨。涌现出了不少英雄好汉。赵大和为了保护村民人身安全,献出了自己年仅四十岁的生命;赵小和为了保护集体财产,倒在了重建家园的第一线;石桂林为了改变大寨贫困面貌,牺牲在了狼窝掌人造小平原工地上。</p> <p class="ql-block">对集体有特殊贡献的社员</p> <p class="ql-block"> 大寨人在党支部带领下,制定了“十年造地规划”向穷山恶水开战。大寨人苦战合作沟,三战狼窝掌,用了整整5年时间,将4700多块零散地连成了2600多块平展地。英勇无畏的大寨人向世人揭示一个道理:只要不怕艰苦,坚持不懈,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p> <p class="ql-block"> 战胜洪灾之后,大寨人最爱传唱的一首歌:《敢叫日月换新天》,吕致清词,巩志伟,演唱:郭兰英</p><p class="ql-block">一道清河水一座虎头山</p><p class="ql-block">大寨那个就在这山下边</p><p class="ql-block">七沟八梁一面坡</p><p class="ql-block">层层梯田平展展</p><p class="ql-block">层层那个梯田平展展</p><p class="ql-block">牛羊胖呼呼新房齐崭崭</p><p class="ql-block">炕上花被窝囤里粮冒尖</p><p class="ql-block">银光满屋喜气多</p><p class="ql-block">社员梦里笑声甜笑声甜</p><p class="ql-block">一朵红花开百里光闪闪</p><p class="ql-block">陈永贵是大寨的好领班</p><p class="ql-block">铁手磨光金锄把</p><p class="ql-block">汗水洒满了块块田</p><p class="ql-block">汗水那个洒满块块田</p><p class="ql-block">年年新套套步步夺丰产</p><p class="ql-block">怀揣社员心眼向全国看</p><p class="ql-block">依靠贫下中农掌大印</p><p class="ql-block">永不褪色的好党员好党员</p><p class="ql-block">一条阳关道万马奔向前</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大寨的英雄汉</p><p class="ql-block">扁担挑走烂石坡</p><p class="ql-block">撅头开出米粮川</p><p class="ql-block">撅头那个开除米粮川</p><p class="ql-block">困难一层层歌声一串串</p><p class="ql-block">冰天造大坝雪地移高山</p><p class="ql-block">哪怕灾害有千万</p><p class="ql-block">敢叫日月换新天换新天</p><p class="ql-block">换新天。</p> <p class="ql-block">陈永贵语录长廊</p> <p class="ql-block">陈永贵总结出来的自力更生十大好处:</p><p class="ql-block">(1)能使国家的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p><p class="ql-block">(2)能充分发挥集体经济优越性,使社员更加热爱集体,依靠集体;</p><p class="ql-block">(3)能激发人们奋发图强,克服困难的勇气;</p><p class="ql-block">(4) 更加有利于团结;</p><p class="ql-block">(5)能促进勤俭办社;</p><p class="ql-block">(6) 能使自已经常看到差距,不翘尾巴;</p><p class="ql-block">(7) 能锻炼干部,增长才干;</p><p class="ql-block">(8) 能给下一代留个好榜样;</p><p class="ql-block">(9) 能促进社会主义比学赶帮竞赛,带动兄弟队共同前进;</p><p class="ql-block">(10)能有效地抵制和消除各种落后势力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大寨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大寨之所以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成为举世瞩目的先进典型,是因为他自始至终贯穿了一种不屈不挠、克难奋进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对社会发生了特殊的推进作用。1966年8月12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传达了毛泽东“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号召,从此,遍及全国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也成为全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之一。</p> <p class="ql-block"> “只要我身体好,我一定还来大寨”。虎头山松柏根连根,周总理和大寨人心连心。周总理生前一直关怀大寨,爱护大寨,支持大寨,曾三访大寨,和大寨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给这片土地留下了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邓小平两次登上虎头山,眼望大寨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大寨给出了这样的的称赞:“大寨的变化太大了”,“全国农村要都像大寨这样,我们的粮食就盛不下了”,对大寨人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李先念、叶剑英访问大寨</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颂大寨》</p><p class="ql-block">全国学大寨,大寨学全国。</p><p class="ql-block">人是千里人,乐以天下乐。</p><p class="ql-block">狼窝成良田,凶岁夺大熟。</p><p class="ql-block">红旗毛泽东,红遍天一角。 </p><p class="ql-block">1965年12月7日上午7时,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前来访问大寨,题此以为纪念。</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p> <p class="ql-block">大寨荣获的锦旗</p> <p class="ql-block"> 1964年至1978年15年间全国各地到大寨参观学习的共有1045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 大寨人所创造的业绩不仅令国人瞩目,而且让举世震惊,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都把大寨战天斗地、治山治水的英雄气概做为他们学习的榜样。这为中国对外交往取得主动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1964年到1979年,到大寨参观访问的外宾共计2281批,25423人次,134个国家。</p> <p class="ql-block"> “下山容易上山难,上得山来景更宽,莫说此山无人到,更有高峰在前面”。在七沟八梁得到基本治理,粮食亩产突破千斤大关之后,大寨党支部在陈永贵带领下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又制定了搬山填沟造平原的宏伟规划,决心为山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闯出一条新路。</p> <p class="ql-block"> 1965年5月21日,周恩来总理第一次视察大寨,他语重心长地说“永贵同志,你们也要注意改革农具,向机械化要劳力,你们这地方十年九旱,不解决水利不行啊”。陈永贵和大寨人牢记总理的嘱托,摆脱传统小农经济的束缚,开始向农业机械化、水利化进军。</p> <p class="ql-block"> 大寨村取得的巨大成绩为昔阳的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勤劳智慧的昔阳人以大寨为榜样,把周总理对大寨精神的精辟概括化为巨大的动力,连续7年治理了5道大川、3000多条沟,造地5万多亩,建设海绵田32万亩。</p> <p class="ql-block"> 围绕农业办工业,发展工业为农业,大办社队五小企业的指导思想,昔阳县实现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大寨精神在昔阳这块土地上开花结果。</p> <p class="ql-block"> 为了彻底改变昔阳县十年九旱的现状,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历任县领导把水利建设作为全县建设的重中之重。从58年至70年代末在全县先后共修水库24个、塘坝314座、截潜流120处。西水东调工程的展开,有效解决了全县用水难问题。</p> <p class="ql-block"> 陈永贵自幼随父来到大寨,虽没有在大寨生,但却同大寨一同经历苦难,一同艰难前行。大寨养育了陈永贵,陈永贵改造了旧大寨。陈永贵担任副总理后,不浮躁,不骄纵,仍然保持着农民的本色,依然去庄稼地里干农活。</p> <p class="ql-block"> 1986年大寨人心中的英雄陈永贵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的遗嘱,将他的骨灰撒在虎头山上。陈永贵生前将一辈子的时间奉献给了这座山,希望死后也能长眠于此,与大寨人民永远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大寨三十年的创业史,是一部中国农民脱胎换骨地改造自己生存环境的历史;是一部战天斗地,治山治水改变生产条件的历史;是一部以自己的血和肉顽强拼搏,为美好理想奋斗的历史;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直到今天,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仍然给我们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让我们继续继承和发扬大寨精神,再创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大寨展览馆第二展厅</p> <p class="ql-block"> 2013年在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和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亲切握手。</p> <p class="ql-block"> 郭凤莲同志自1991年11月第二次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2012年担任大寨村党总支书记)以后,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使大寨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先后四次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六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四次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她始终坚守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每年人大会上的提案或者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的发言都十分关注“三农”的发展,为稳定农村政策、推动农村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 共享改革红利!如今的大寨人,小有教、老有养、考有奖、病有医、住有居,幸福指数节节攀升。</p> <p class="ql-block"> 大寨曾是上世纪农业战线的楷模,大寨精神是改变落后面貌的力量源泉。虽然近年社会上对大寨有种种非议,但我始终认为大寨红旗不能倒!况且现实也证明大寨也在与时俱进。所以建国前三十年的成就不容否定,改革开放更不能停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