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8年恢复高考,我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读中文系,我当时仅仅只是在初中学过几篇古文,”文大”荒废了十多年,古诗文基础底子薄。</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上大学,听古诗文课时我非常认真,老师讲过的古诗文,我在复习备考时都字斟句酌,做到准确无误。</p><p class="ql-block"> 古文就得咬文嚼字,一丝不苟,从教四十五年来,每当教一篇陌生的古诗文,我都会认真对待,把实词和虚词均搞明白,这样长期跟古诗文打交道,我的古诗文阅读逐渐顺畅,变难为易,且熟能生巧。</p><p class="ql-block"> 我大学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就发现一个读古诗文书很难的问题:就是古诗文作品选的编排一律是原文、注释、译文,在学习过程中,眼睛得一会看原文,一会看注释,一会看译文,眼睛在三者之空间,不停地翻篇跳转,看古诗文这点真的很麻烦!也很浪费学习时间。我还记得当时学习屈原的《离骚》,本来原诗就很难理解,再去看注释,隔了好远得翻过来调过去,常常往往是前面看了头,后面顾不了尾,说实话,读《离骚》真的有点蒙圈。可是古人读古书历来也是如此。这种编制书的顺序空间间隔很费时费力费劲,人为地制造出读古诗文的阅读障碍,很糟糕,很不方便,很不科学。</p><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说:”凡事须研究才会明白。”从教四十余年,即新冠病毒三年疫情期间,我在教小学四五六年级同学学古诗文时,细心琢磨,反复思考,如何让小学也能读懂《离骚》我再次发现我们的古诗文教材编排存在严重的排版问题,就是原文、注释、译文分开编排,这样的编排,给读者设置阅读障碍,阅读时很不方便,费事费时费劲。</p><p class="ql-block"> 从来如此编排古诗文,就对吗?不对!该改变一下吧!我在教小学生三四年级时,我突发奇想,难倒就不能改变一下古诗文书的编排空间吗?</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刚大学毕业去教初中学生时,我写的教案就是把原文抄写在第一行,注释放在第一行右侧,译文放在第二行,对应原文。同时我要求每个初学古文的同学也这样做。讲课看原文,看注释,看译文,三个知识点在一个平行空间里,这样原文译文对应在一个平行的空间,再也不用翻来覆去,小学生学《离骚》难的问题,被我解决了,我给它命名”三点一线式古诗文教学法”。</p><p class="ql-block"> 于是,2021年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我把”三点一线式教学法”教材编制付诸实践,我运用电脑编制成《中国古诗系列教案学案》,发给三四五六年级学员,就这样,看似很难学的《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共245首,就这样学,很容易了!我把它们逐个编辑成书。利用这样的教案学案来教低年级学生,真正做到了变难为易,省事省时省力,做到了”三省”。</p><p class="ql-block"> 学员学这样编制的教材,避免了眼睛在三个不同阅读区上上下下反复寻找答案,从而大大方便教学,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难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大大方便了学员阅读古诗文。就这样来教初学者,我的”三点一线”古诗文教学法,使用起来,好处多多非常方便。</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首次把我的”三点一线教学法”推荐给我的同仁,尤其是年轻老师,啃古诗文,有我这种教法和学法的快捷方式,何乐而不为呢?</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古诗文教材编制依然老套古旧,不利于学生学习,我期待教育部门能大力推广我的”三点一线古诗文教学法”。</p><p class="ql-block"> 所谓三点一线,即原文、注释、译文,即三点,他们都集中在一条线的空间上了,不用眼睛上上下下反复跳转,不用大幅度空间转换,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p><p class="ql-block"> 达尔文有句话”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这句话对我研究语文教学,长期琢磨语文教学方法很有启发。</p><p class="ql-block"> 教得有方,学贵得法,我个人感觉这样编制的古诗文书,在教和学古诗文时,教起来得心应手,学起来变难为易,很便捷,很省时间,很好!</p><p class="ql-block"> 我在上大学遇到学古诗文的阅读难题,终于在我从教四十多年后,被我动脑筋解决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