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市街历史变迁: <p class="ql-block">1:元代:这里曾是朝廷马军驻地,有马军营四铺南和马军营四铺北之分,因装备马军需要大量皮货,皮市街与皮货开始有了渊源。</p> <p class="ql-block"> 2:明清时期:明嘉靖年间建新城前,皮市街所在地还是“半村半郭的郊外”,后逐渐成为市肆。清代时,发展成为皮货街市,以真君巷头为界,南段为南皮市街,卖皮衣帽、马蹄袖等软件皮货;北段为北皮市街,卖皮带、皮靴等硬件皮货。随着皮市的发展,卖羊肉、蒸笼、芝麻等摊店也逐渐兴旺起来,形成了羊肉巷、蒸笼巷等小巷。</p> <p class="ql-block">3:清末民初:除皮货店外,还出现了众多其他商店,如1922年开设的天宝斋茶食店、1925年开办的达仁医院、1933年开业的荣顺源饼面店等。</p> <p class="ql-block">4:近代:1866年,英籍传教士戴德生在皮市街27号建中式楼房两幢,前幢为教堂,这是扬州市区最早的基督教堂。1868年,这里发生了第一次“扬州教案”,因天主教教士开办的育婴堂虐死婴儿,引发民愤,群众围困教堂,捣毁家具。光绪十二年,又发生了第二次“扬州教案”,民众聚众包围教堂。</p> 扬州教案旧址(正在维修) <p class="ql-block"> 5:现代:上世纪30年代,朱自清全家曾搬迁到与皮市街南段毗邻的安乐巷内。2006年,皮市街开始改造,拓宽道路并配套公共设施,同时保护古城老街风貌。</p><p class="ql-block"> </p> (二)名人故居: <p class="ql-block">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与民主战士,其一生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与社会良知层面均留下深刻印记。</p> <p class="ql-block">1.文学成就:他以散文创作奠定文学地位,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等,以细腻的情感、精巧的语言和独特的“白话美术文”风格,将个人感悟与时代气息融合,成为现代散文的典范,极大推动了中国现代白话散文的成熟。</p> <p class="ql-block">2.学术贡献:作为学者,他在清华大学等高校任教期间,深耕古典文学研究,在诗歌史、楚辞、歌谣等领域成果卓著,著有《经典常谈》等学术著作,兼具专业性与普及性,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解读做出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3. 人格精神:晚年身处动荡时代,他坚守民主与进步立场,积极参与反内战、争民主的社会运动。1948年,他在贫病交加中签署《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以“不吃美国救济粮”的行动彰显知识分子的气节与家国情怀,其人格力量与文学成就同样被后人敬仰。</p> (三)如今皮市街: <p class="ql-block"> 2022年,皮市街被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世界美食之都示范街区”。</p> <p class="ql-block">1:文旅融合成果获赞:皮市街在“大众点评”的扬州“必看榜”“必玩榜”和“必吃榜”上均有上榜,还荣获了“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世界美食之都示范街区”等多个称号,其文商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成为扬州古城保护利用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2:文艺气息浓郁:皮市街被认为是一条充满书卷气、诗文气和儒雅之气的街道,有边城书店、浮生记等书店,还有似颜漆画店等文创店铺,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独特的文化氛围,感受扬州的慢生活。</p> <p class="ql-block">3: 街道环境优美:街区经过改造后,环境美,文韵足,游客的步伐自然慢下来,身心也能得到放松。街道沿途有扬州方言文化墙、爱心红绿灯、风动长廊、浪漫路牌等创意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拍照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4:烟火气十足:皮市街允许沿街商铺出店经营,100余家商铺大多都在出店经营,不仅没有破坏市容市貌,反而升腾起浓郁的“烟火气”,让街道更加有“颜”有“序”,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扬州的市井生活。</p> <p class="ql-block">5:商业活力强劲:皮市街两侧集聚了30多家咖啡馆、书店、民宿、文创店、服饰店等,谢馥春、扬州好礼等一批新店入驻,网红打卡店占比超过42%,“夜市、夜食、夜展、夜游”等多元化消费场景,使城市“夜经济”持续升温。</p> (四)永久记忆 <p class="ql-block">我今年七十一周岁了、皮市街是我出生的地方、在这里我度过了快乐童年、度过了少年与青春时光、留下永恒记忆。</p> 这是我出生地方 <p class="ql-block">小学读书学校(原宛虹桥小学)“宛虹坊”是我童年最鲜活的注脚,老辈人都叫它“地藏庵”,后来才慢慢叫顺了“宛虹桥”这个名。那条不足百米的小巷,一头连着皮市街主街,一头通着我的小学。巷子里也铺着青砖,墙根处长着星星点点的青苔。</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读初中、高中学校原扬州市第五中学现为扬州田家炳中学位于江苏扬州皮市街158号。</p> <p class="ql-block">皮市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小尺度、渐进式、微更新”为总纲,围绕“一轴、一核、两门户、多节点”推进,统筹保护、宜居、文旅与市政,目标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