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 . 七回建昌 1 (知青岁月四十七)

无可奈何花落去10617448

<p class="ql-block">乡情. 七回建昌(1)( 知青岁月四十七)</p><p class="ql-block"> 序</p><p class="ql-block"> “都说上有天堂,都说下有苏杭,我却说,我的心中最美是故乡…”这是贵州的潘潘,大山的女儿用热爱自己家乡的深情唱的歌,每句歌词,每个音符都深深的打动了我,把我带进了对第二故乡一生难忘的情感交织中,我们这代知青在农村的时候盼着回城回故乡,而我们一但回城了,却一下子觉得我们下乡的那个小山村,才是我们这一生心中的故乡,尽管我们在时那里很穷,但一想起每一缕饮烟,每一声鸡鸣,甚至沉重的石碾碾压声,井边水桶撞击声都觉得是故乡美的写照,父老乡亲的纯朴热情,一代一代的接受我们,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那个小山村一直让我们魂牵梦绕,我们迅速决定:回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小雨</p><p class="ql-block"> 半月前我们抢下了今天的票,今天是回乡最好的窗口期,当天到兴城,明早赶早班车前往建昌,赶二道湾子大集。</p><p class="ql-block"> 沈阳火车站,一进侯车室我就看到了我们“还乡团”中的另两位老铁,他们从本溪乘高铁刚下车进侯车室,准备换乘沈阳至兴城的火车,期中一位同学大步的迎了过来,谁也不会想到,今年春天,他突然中风,我在《病室探友》中详细介绍过他,他当时连系裤带结绳都系不了,如今谁会相信他曾经中过风,唯有我知道一个主要的原因激励着他,他当时给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今秋还回建昌!有了这个执念,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坚持每天做康复锻炼,今天终于和我们一起踏上回乡的路!</p><p class="ql-block"> 在火车上,我们又遇到了我们青年点的学姐和她的爱人,说来有缘:2004年也包括我们三个共七个同学一起回乡,在刘质彬沟我们第一次遇到了学姐和她的丈夫,学姐为人耿直豪爽,深受大家尊重,她和她的丈夫驾车先于我们来到刘质彬沟,是对第二故乡共同的感情,离开三十二年后第一次在这里相遇。这次很巧,那天我正准备在网上抢票时,学姐来了电话,表示和我们一起回乡,平台很给力,一下子抢到5连号,我们又可以在车上面对面的一起怀旧了!从上次我们在刘质彬沟一别,一晃又二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现在有高铁,快是快坐位都朝一个方向,像是在剧场看剧,又什么都看不到,交流太不方便;我们选择的是普通快车(沈阳至山海关),大家围着中间的小茶几面对面的怀旧,太接地气!太给力!</p><p class="ql-block"> 车窗外,路基旁的树木疾速的向后闪过,远处的山丘平原慢慢的向后移动。</p><p class="ql-block"> 列车路过一个一个的熟悉的停车站,每个站都有我们的故事,沟帮子的烧鸡特别有名,如今看不到站台上有售卖的了,锦州站,当年我们知青专列在这里停靠时,一下子从车上涌下来好几百人呼喊着冲到站台上,站台上工作人员始料未及,以为发生了情况,其实大家只是发泄一下感情就都回车上去了。还有很多不停的小站,名字我们都很熟悉,当年逃票,这些小站我们几乎都曾光顾过…</p><p class="ql-block"> 列车稳稳的向前,听不到过去那种有节奏的声音,像是在房间里,列车上很安静,让人觉得很舒适。</p><p class="ql-block"> 当过知青的人都关心农村,更关心庄稼的长势,今年的庄稼长的不错,车窗外,玉米杆粗棒大,稻田已一片金黄,都说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明天就是七月十五,今年风调雨顺,一定是个丰收年!比起去年来时心情好多了,去年全国很多省份的庄稼几乎是经过了冰火两重天,先是大旱,后是大涝,沿途列车两侧都是泡在水里枯死的庄稼。</p><p class="ql-block"> 今年什么都不用担心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正在赏景的时候,列车员开始验身份证,我们觉得有点似曾相识的的感觉,那种感觉好熟悉好亲切,列车员只看了我们最近两个人的,看我们我们年岁大,找身份证慢,示意其他几个同学的就不看了,他说他对我们放心!同是这条铁路线,知青时代我们逃票,我们从列车员那里收到的是宽容,如今我们再走知青路,收到的是信任!</p><p class="ql-block"> 列车员继续向其他旅客验下去。</p><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我们想起当年查票的情景,我们最怕列车员两边车门一站,喊声:查票!我们紧张到极点,心都会跳到嗓子眼,我们盼着在查到前能在一个小站停车,我们下车换乘,或从这个门下去,再从另个门上来,但可悲的是有时是自投罗网,正赶上那个车厢刚开始查票,悔的我们恨不得打上自己两巴掌,我们沿着验票,逃票这个话题聊了起来,这个话题打开我们所有的记忆,每个人都有故事,凡是东去的车,无论什么车,我们全上过,我们还曾上错车被带到陌生的城市,那时思家心切,逃票上车几乎是信马由缰,有车就上,也不挑什么车,甚至货运列车。</p><p class="ql-block"> 我们正在讲自己的故事,那个列车员验完身份证回来了。列车员为人热情,不笑不说话,给人一种亲近感,知道我们是知青后,也融入我们的话题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终于列车员走到车厢的一头,向旅客们喊着:兴城车站到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月台上,看着那列列车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下面留下伸向远方的铁轨…</p><p class="ql-block"> 像当年我们刚下知青专列一样,站在月台,周围的建筑遮挡了那座古城。当年我们乳臭未干,抬眼就能望见那座古城,却不知还将走向哪里感到迷茫;今天从古稀走向耄耋,却找不到古城在哪个方向而感到迷茫…</p><p class="ql-block"> 出了火车站,一眼就看到广场上那座袁崇焕的雕像,学姐和她的丈夫是第一次看见,学姐的丈夫是一位职业军人,当他知道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一个爱国将领和一座城的故事后,他知道守土的重要性,他们走近雕像,凝视着他,为他守土抗敌送去发自内心敬意,又为他遭受不白之冤感到不平和愤慨,古往今来,因爱国蒙受不平之寃的事例还少吗!</p><p class="ql-block"> 我们想走近他,了解他,了解这座古城…</p><p class="ql-block"> 却不料,傍晚下起了小雨,对于学姐和她的丈夫来说,这场小雨,让这座古城更加显得神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