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坤者,君子以厚德载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昵称:吴灶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60252948</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网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原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晚上,我走进【矛盾群众评理委员会美友圈】逛一逛,看到了美友周清泉老师发出的讨论话题,“如何理解‘女子无才便是德’”?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文章说说这个话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古人的智慧,学习《周易》这部经典,我们才能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易》开篇有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顺,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也是“互文见义”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互文见义”这个说法,我们立马就想到了《木兰辞》里面的那一句话“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于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有的将军和壮士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牺牲了,有的将军和壮士在一次又一次的冲锋陷阵中凯旋归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这就是所谓的“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一位老师说的,“现代的人说懂传统文化吧,懂那么一言半语,一知半解,因为现在的人都是生活节奏太快了,没有系统学习传统文化的缘故”,是的,传统文化必须系统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举个例子说一说“互文见义”这个修辞手法,《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解》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这一句话也是一样“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正确的理解是“昨天和今天办理丧事和喜事,今天和昨天再一次办理丧事和喜事”,否则,我们就会闹笑话,贻笑大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我们再来说说这一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句话出自明代陈继儒老先生的《安得长者言》,原文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子无德便是才”,这一句话同样是“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正确的翻译是这样的——“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这是很有见<span>地</span>的一句话——看仔细了,古人并不是不重视“才”,而是强调“德”必须放在“才”的前面,也就是我们说的“守住初心,保持本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作为成熟的成年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我们到底需要具备哪些良好的“品德”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们的“品德修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易经》开篇点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顺,君子以厚德载物”,那么,大家看仔细了,不论“天”“地”,也就是不论“男人”“女人”,都必须具备“自强”和“厚德”的品德修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再来系统地学习一下“乾”卦和“坤”卦。学习结束,我相信大家也就明白了古人提出“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子无德便是才”的说法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先来看看“乾”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九,潜龙勿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句,说通俗一点,就是我们的青少年时代,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规矩”,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比方,说话柔声细语,做事和风细雨,做事有板有眼,做人有原则有底线,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能做(慎行);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谨言),也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叫做“基础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我们的定型阶段也就是我们开始在社会上做事,摸爬滚打的时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我们的中年时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九四,或跃在渊,无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些事情可以达成目标,有些事情只能等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我们的老年时代,事业有成,身体健康,孩子也是“百事亨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九,亢龙有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我们的晚年时代。再辉煌的人生,也有不如意的时候;再完美的人生,也有些许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再看看“坤”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六,履霜,坚冰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一个人都必须有“清醒的头脑”,随时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惕状态,要知道,“万事开头难”,必须有思想准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的“追求”,“原则”,“大度”,我们必须有“博大的胸怀”,有“容人的度量”,有“包容和宽容他们的德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重点的重点,“含章”,简单地说,就是“隐藏自己的才华”。那么,反面的例子就是《三国演义》里面的《杨修之死》。杨修为什么会被杀?就是因为他“含章”的功课没有修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修为。俗话说得好,“有口德,才有福德”。修“口德”,就是“修福”,也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叫做“谨言慎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四,括囊,无咎无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继续扩大自己的“胸怀”,包容万物,提高自己的人为修养,宽容,再宽容,也就是《道德经》说的“耳顺”,啥难听的话,我们听了也是“一顺百顺万事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五,黄裳,元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凭借自己的“品德修养”,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谦虚,谦逊,谨慎,“小心翼翼”,“寡人无德,孤家寡人”,地位越高,做人越谦卑,做事越谦逊,对应的就是“天大,地大,王亦大”,到底谁大?和“王”相比,到底谁大?天道酬勤,地道厚重,“王”也要学习“天道”,“地道”,“容天下可容之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叫做“和其光,同其尘”,用通俗易懂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而立”,“中和一下”——“社会上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都是不好不坏的人”,这也是做人做事最高的境界!用那副对联来说,“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事;大度能容,容世间可容之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了,到了这里,我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古人提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子无德便是才”,同样是“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说简单一点,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叫做“德才兼备”——这一点在曹雪芹先生的小说《红楼梦》中也有最为明确的说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楼梦》中的人物的“品德修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到曹雪芹先生的小说《红楼梦》,大家一定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最熟悉的,无非是“贾宝玉”,还有两个女人,一个是“薛宝钗”,另一个是“林黛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作者喜欢谁呢?又不喜欢谁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最喜欢的,当然是“林妹妹”了,“有原则”,有“底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先来看看原文,“周瑞家的还欲说话时,忽听王夫人问:“谁在房里呢?”周瑞家的忙出去答应了,趁便回了刘姥姥之事。略待半刻,见王夫人无语,方欲退出,薛姨妈忽又笑道:“你且站住。我有一宗东西,你带了去罢。”说着便叫香菱。只听帘栊响处,方才和金钏顽的那个小丫头进来了,问:“奶奶叫我作什么?”薛姨妈道:“把匣子里的花儿拿来。”香菱答应了,向那边捧了个小锦匣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看明白了,这是“薛姨妈”给“周瑞家的”安排的事情,也就是送花的顺序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果呢,周瑞家的,怎么做的——“一时间周瑞家的携花至王夫人正房后头来。原来近日贾母说孙女儿们太多了,一处挤着倒不方便,只留宝玉黛玉二人这边解闷,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令李纨陪伴照管。如今周瑞家的故顺路先往这里来,只见几个小丫头子都在抱厦内听呼唤呢。迎春的丫鬟司棋与探春的丫鬟待书二人正掀帘子出来,手里都捧着茶钟,周瑞家的便知他们姊妹在一处坐着呢,遂进入内房,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围棋。周瑞家的将花送上,说明缘故。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周瑞家的答应了,因说:“四姑娘不在房里,只怕在老太太那边呢。”丫鬟们道:“那屋里不是四姑娘?”周瑞家的听了,便往这边屋里来。只见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一处顽耍呢,见周瑞家的进来,惜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将花匣打开,说明原故。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说着,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鬟入画来收了。”“那周瑞家的又和智能儿劳叨了一会,便往凤姐儿处来。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遂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走至堂屋,只见小丫头丰儿坐在凤姐房门槛上,见周瑞家的来了,连忙摆手儿叫他往东屋里去。周瑞家的会意,忙蹑手蹑足往东边房里来,“周瑞家的忙起身,拿匣子与他,说送花儿一事。平儿听了,便打开匣子,拿了四枝,转身去了。半刻工夫,手里拿出两枝来,先叫彩明吩咐道:“送到那边府里给小蓉大奶奶戴去。”次后方命周瑞家的回去道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着,便到黛玉房中去了。谁知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玩呢。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戴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到了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周瑞家的”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有德”吗?“有才”吗?这样的人,真的很“缺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她“眼里”,最有用的人,“她当然要“巴结””了——“三春”是“贾家的小姐”,当然优先考虑,也是“薛姨妈”按排的顺序的第一部分;然后,就是“王熙凤”,“贾家的管家”,当然要“巴结”了;最后,才是“贾家的客人“林妹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林妹妹”问她:“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然后,就有了黛玉冷笑:“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时候,“周瑞家的”听了,只能“一声儿不言语”,这就是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最深刻的描写,德行不好,只能默认自己的“无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了,作者喜欢“林黛玉”的坚守“原则”和“底线”问题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看看后面的内容,“此时宝钗正在这里。那林黛玉只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宝玉没甚说的,便向宝钗笑道:“大哥哥好日子,偏生我又不好了,没别的礼送,连个头也不得磕去。大哥哥不知我病,倒像我懒,推故不去的。倘或明儿恼了,姐姐替我分辨分辨。”宝钗笑道:“这也多事。你便要去也不敢惊动,何况身上不好。弟兄们日日一处,要存这个心倒生分了。”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更比才在林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同别人搭讪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不想靛儿因找扇子,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他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这个“薛宝钗”,大家喜欢吗?没有“口德”的人,在哪里都不会受人待见的!这样的“薛宝钗”,大家敢不敢娶回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知道,她可是“宝姐姐”,一点儿“涵养”也没有?一点儿“口德”也没有?“针尖对锋芒”的“德行”,对不啦?“口无遮拦”,这样的人,要为自己的言行付出沉重的代价的!这样的人,“贾宝玉”当然一辈子都不会喜欢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来看看,《红楼梦》中还有一个最让人讨厌的人物——“赵姨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看原文——原来贾政不在家,且王夫人等又不在家,贾环连日也便装病逃学。如今得了硝,兴兴头头来找彩云。正值彩云和赵姨娘闲谈,贾环嘻嘻向彩云道:“我也得了一包好的,送你擦脸。你常说,蔷薇硝擦癣,比外头的银硝强。你且看看,可是这个?”彩云打开一看,嗤的一声笑了,说道:“你是和谁要来的?”贾环便将方才之事说了。彩云笑道:“这是他们哄你这乡老呢。这不是硝,这是茉莉粉。”贾环看了一看,果然比先的带些红色,闻闻也是喷香,因笑道:“这也是好的,硝粉一样,留着擦罢,自是比外头买的高便好。”彩云只得收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姨娘便说:“有好的给你!谁叫你要去了,怎怨他们耍你!依我,拿了去照脸摔给他去,趁着这回子撞尸的撞尸去了,挺床的便挺床,吵一出子,大家别心净,也算是报仇。莫不是两个月之后,还找出这个碴儿来问你不成?便问你,你也有话说。宝玉是哥哥,不敢冲撞他罢了。难道他屋里的猫儿狗儿,也不敢去问问不成!”贾环听说,便低了头。彩云忙说:“这又何苦生事,不管怎样,忍耐些罢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看仔细了,赵姨娘怎么说的呢?——“趁着这回子撞尸的撞尸去了,挺床的便挺床,吵一出子,大家别心净,也算是报仇了”,那么,请大家注意,这里的“赵姨娘”真的太“无德”了!这样的女人,大家敢不敢娶回家做老婆?一家人,报仇雪恨,这样的字眼天天挂在嘴上,这个家庭能有未来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总结一下,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是一个家庭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必须经常修正我们的言行举止,千万不可以认为“自己有才”,就忘记了“自己的品德修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千万不可以认为“自己有钱,或者自己能赚钱”,就“忘乎所以”;千万不可以认为“自己有能力,有本事,有权威”,就可以忽视其他家人的付出和内心感受,尊重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点点滴滴的付出,呵护他(她)们那颗柔弱的心,照顾他(她)们的情绪变化,这才是做人的根本——以“良好的品德修养”呵护我们的家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细心地照顾我们的家人的情绪和感情,给他(她)们最真诚的关爱,这样,我们才能“家和往事兴”,这样的家庭生活,才有“兴旺发达”的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