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上博东馆之中国古代陶瓷馆(二)

龙王

<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东馆</p><p class="ql-block">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东馆(简称“上博东馆”)定位为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着眼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十三五”时期上海市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东临丁香路,西至杨高南路,北抵世纪大道,南接保利商业中心,与上海科技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东方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形成文化集聚效应。占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32万平方米,地上建筑六层、地下建筑两层;陈列展示区总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共设20个展厅和互动体验空间,包含文物类常设展13个、互动体验空间4个、特展厅3个。</p><p class="ql-block">2015年12月25日,上海市发改委批准项目立项。2016年2月,正式启动国际方案征集和设计方案招标。2017年3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的设计方案中标。2017年9月27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12月31日,主体钢结构正式封顶。2023年4月14日,进入内部精装阶段。2024年2月2日,“青铜展厅”试开放;3月16日起,中国古代雕塑馆将面向公众试开放;5月21日起,暂时闭馆;6月26日,重新向公众开放,新增10个展厅;11月,实现全面建成开放;11月13日,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书法馆将正式向公众开放。12月3日,正式全面开放。</p><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东馆设计理念来自于WINDOW,即“上海之窗口”的概念。建筑空间分为陈列展示区、公共服务区和配套功能区;独立的安保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和流线系统;每个楼层都规划有观众休憩区以及购物或餐饮区。</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陶瓷馆</p> <p class="ql-block">在“参观上博东馆之中国古代陶瓷馆(一)”中,介绍了中国古代陶瓷从远古的夏、商、周时代一直到明清时期的陶瓷器,本篇重点介绍明清时期及以后的陶瓷器,展品众多且琳琅满目,真的是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嘉靖、隆庆时期 </p><p class="ql-block">嘉靖朝长达四十五年,官窑瓷器的烧造数量很大,品种丰富,器形多样,纹饰趋向繁缛,但工艺细节较之前朝已经变弱,总体质量有所降低。嘉靖皇帝笃信道教,因此官窑瓷器上多见八卦、仙鹤等道教元素。</p><p class="ql-block">隆庆朝仅有六年,烧造时间短,数量少。传世以青花、五彩等制品为多。</p> <p class="ql-block">青花团龙纹方盒,景德镇窑,明隆庆(公元1567~1572年)</p> <p class="ql-block">左:青花双凤纹碗,景德镇窑,明隆庆(公元1567~1572年)</p><p class="ql-block">右:青花山水楼阁图杯,景德镇窑,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团凤纹杯,景德镇窑,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白龙纹贯耳瓶,景德镇窑,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p> <p class="ql-block">五彩风鹤纹罐,景德镇窑,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红彩海水龙纹碗,景德镇窑,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花卉纹八角烛台,景德镇窑,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牡丹纹碗,景德镇窑,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p> <p class="ql-block">五彩鱼藻纹罐,景德镇窑,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龙凤纹罐,景德镇窑,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云龙纹罐,景德镇窑,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云龙纹瓶,景德镇窑,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p> <p class="ql-block">元代景德镇窑瓷器 </p><p class="ql-block">元代的景德镇充满了活力和创新精神,不仅在制瓷技术上有所突破,还创烧了卵白釉、蓝地白花和难度极高的釉里红等品种,最为突出的是利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成功烧制出日后风靡世界的青花瓷器,引领中国制瓷业进入以彩绘瓷器为主流的新阶段。另外,朝廷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促进了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青白釉佛像,景德镇窑,元(公元1271~1368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莲池杂宝纹菱口盘,景德镇窑,元(公元1271~1368年)</p> <p class="ql-block">釉里红开光人物故事图瓶,景德镇窑,元(公元1271~1368年)</p> <p class="ql-block">青白釉兽耳瓶,景德镇窑,元(公元1271~1368年)</p> <p class="ql-block">青白釉刻花云龙纹兽耳瓶,景德镇窑,元(公元1271~1368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牡丹纹罐,景德镇窑,元(公元1271~1368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罐,景德镇窑,元(公元1271~1368年)</p> <p class="ql-block">卵白釉印花云龙纹高足杯,景德镇窑,元(公元1271~1368年),上海市青浦区重固公社任氏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卵白釉堆花加彩梵文盘,景德镇窑,元(公元1271~1368年)</p> <p class="ql-block">卵白釉“枢府”铭花缠枝莲纹盘,景德镇窑,元(公元1271~1368年)</p> <p class="ql-block">洪武时期 </p><p class="ql-block">明代景德镇已然成为中国的"瓷都"。朝廷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为宫廷和官府烧造瓷器。据考古资料显示,洪武时期官方已在景德镇烧造瓷器。此时的官窑瓷器品种并不丰富,功能以实用或祭祀为主,多延续元代瓷器的风格。釉彩种类主要有青花、釉里红、白釉、红釉等,其中釉里红瓷器的质量最精。</p> <p class="ql-block">青花“春寿”铭云龙纹瓶,景德镇窑,明洪武(公元1368~1398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花卉纹碗,景德镇窑,明洪武(公元1368~1398年)</p> <p class="ql-block">釉里红花卉纹菱口盘,景德镇窑,明洪武(公元1368~1398年)</p> <p class="ql-block">釉里红花卉纹盏托,景德镇窑,明洪武(公元1368~1398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印花云龙纹盘,景德镇窑,明洪武(公元1368~1398年)</p> <p class="ql-block">红釉印花云龙纹盘,景德镇窑,明洪武(公元1368~1398年)</p> <p class="ql-block">永乐时期 </p><p class="ql-block">永乐时期的官窑瓷器在品种、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水平上有了极大提升,白瓷、青花瓷器等品种都成为了陶瓷艺术的典范。这一时期白瓷的烧造量较大,洁白滋润,有"甜白"之称,为一代名品,深受永乐皇帝喜爱。青花瓷器使用进口青料,色泽深蓝且有晕散,明代青花瓷器的烧造从此进入了黄金时代。</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莲纹瓶,景德镇窑,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花果纹碗,景德镇窑,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鱼藻纹盘,景德镇窑,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开光折枝花果纹执壶,景德镇窑,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僧帽壶,景德镇窑,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折枝花果瓶,景德镇窑,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牡丹纹碗,景德镇窑,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折枝山茶花纹扁壶,景德镇窑,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p> <p class="ql-block">红釉印花云龙纹盘,景德镇窑,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刻花花卉纹双耳扁壶,景德镇窑,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执壶,景德镇窑,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印花双龙纹碗,景德镇窑,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划花折枝花卉纹罐,景德镇窑,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p> <p class="ql-block">宣德时期 </p><p class="ql-block">宣德官窑瓷器的种类繁多,品质出类拔萃,为明代官窑瓷器的一个高峰时期。其风格大都继承自永乐官窑,但也有一些新的特点,如青花瓷器的烧造比例开始高过白瓷,在器物上书写款识也日渐普遍。尤需指出的是,明代官窑瓷器中的经典造型、纹饰以及釉彩品种等,在此时大多已出现。</p> <p class="ql-block">青花开光龙纹葵瓣碗,景德镇窑,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海水白龙纹盘,景德镇窑,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莲纹豆,景德镇窑,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红彩海水瑞兽纹高足杯,景德镇窑,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p> <p class="ql-block">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景德镇窑,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p> <p class="ql-block">蓝地白龙纹尊,景德镇窑,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p> <p class="ql-block">蓝地白花莲池游鱼纹盘,景德镇窑,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p> <p class="ql-block">白地酱釉折枝花果纹盘,景德镇窑,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p> <p class="ql-block">红釉盘,景德镇窑,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云龙纹大缸,明正统(公元1436~1449年)</p> <p class="ql-block">成化时期 </p><p class="ql-block">成化时期,官窑瓷器呈现出秀雅的新面貌,这一方面与原料、工艺的变化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宫廷艺术审美的影响。此时大量烧造的斗彩瓷器最为世人所称道,堪称明代釉上彩瓷的高峰。青花瓷器有别于前朝的深沉凝重,变得清新淡雅。素三彩、孔雀绿釉青花及仿哥釉等品种亦有不少佳品。</p> <p class="ql-block">斗彩海水瑞兽纹盘,景德镇窑,明成化(公元1465~1487年)</p> <p class="ql-block">左:仿哥窑碗,景德镇窑,明成化(公元1465~1487年)</p><p class="ql-block">右:斗彩葡萄纹高足杯,景德镇窑,明成化(公元1465~1487年)</p> <p class="ql-block">素三彩鸭熏,景德镇窑,明成化(公元1465~1487年)</p> <p class="ql-block">孔雀绿釉青花莲鱼纹盘,景德镇窑,明成化(公元1465~1487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人物图盘,景德镇窑,明成化(公元1465~1487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夔龙纹碗,景德镇窑,明成化(公元1465~1487年)</p> <p class="ql-block">弘治、正德时期 </p><p class="ql-block">弘治官窑瓷器延续成化风格,品种和规模有所减少。黄釉瓷器是这一时期的亮点,釉色娇嫩淡雅,有"娇黄"之称,达到了明代官窑的最高水平。</p><p class="ql-block">正德时期官窑的烧造规模有所扩大,风格上承弘治,下启嘉靖。以阿拉伯文为装饰是这一时期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黄釉盘,景德镇窑,明弘治(公元1488~1505年)</p> <p class="ql-block">左:黄釉青花折枝花果纹盘,景德镇窑,明弘治(公元1488~1505年)</p><p class="ql-block">右:青花折枝花果纹盘,景德镇窑,明弘治(公元1488~1505年)</p> <p class="ql-block">白地酱釉折枝花果纹盘,景德镇窑,明弘治(公元1488~1505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莲花龙纹碗,景德镇窑,明正德(公元1506~1521年)</p> <p class="ql-block">红彩阿拉伯文盘,景德镇窑,明正德(公元1506~1521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绿彩刻花龙纹盘,景德镇窑,明正德(公元1506~1521年)</p> <p class="ql-block">黄地绿彩龙纹盘,景德镇窑,明正德(公元1506~1521年)</p> <p class="ql-block">顺治、康熙时期 </p><p class="ql-block">明清易代,战乱频仍。顺治时期,景德镇制瓷业仍未完全复苏。顺治十一年(1654),景德镇御窑厂虽已恢复,但因技术原因,未能完成下派烧造大龙缸和栏板的任务。</p><p class="ql-block">康熙时期,三藩之乱平定以后,官窑的生产逐渐步入正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方面,青花、五彩等彩瓷愈发精致细腻,并创烧了名贵的珐琅彩以及日后成为景德镇瓷业生产主流的粉彩等品种;另一方面,明晚期以来式微的颜色釉瓷器的生产得以恢复,并创烧了郎窑红、豇豆红等珍贵品种。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已趋于细腻精工,但相较于雍乾时期仍显遒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左:青釉刻花莲瓣纹碗,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p class="ql-block">中:绿釉刻花龙纹盖盒,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p class="ql-block">右:豆青釉刻花云纹水盂,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左:天蓝釉水盂,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p class="ql-block">右:天蓝釉葵瓣洗,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黄釉刻花云龙纹盘,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左:金釉碗,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p class="ql-block">右:黄釉刻花龙纹托杯,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左:蓝釉瓶,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徐琛、江端等捐赠</p><p class="ql-block">右:茄皮紫釉刻花云龙纹盘,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左:白釉刻花团螭纹水盂,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p class="ql-block">右:白釉刻花云纹水盂,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后:豇豆红釉刻花团螭纹水盂,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p class="ql-block">左前:苹果绿釉印盒,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胡慧春、王华云伉俪后人捐赠暂得楼旧藏瓷器</p><p class="ql-block">右前:豇豆红釉印盒,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左后:豇豆红釉瓶,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p class="ql-block">右后:豇豆红釉洗,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p class="ql-block">前:豇豆红釉洗瓶,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顾恺时捐赠</p> <p class="ql-block">左:珊瑚红釉瓶,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吴良叔捐赠</p><p class="ql-block">右:郎窑红釉尊,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左:红釉盘,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p class="ql-block">右:红釉碗,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花鸟图花觚,景德镇窑,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p> <p class="ql-block">左:青花云龙纹瓶,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p class="ql-block">右:青花云龙纹碗,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耕织图碗,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群仙祝寿图盘,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飞凤纹盒,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牡丹纹盖盒,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左:釉里红螭龙纹瓶,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p class="ql-block">右:青花螭龙纹瓶,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左:青花团花纹瓶,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p class="ql-block">右:釉里红团花纹瓶,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左:釉里红加彩折枝花卉纹水盂,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p class="ql-block">中:釉里红加彩折枝花卉纹罐,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p class="ql-block">右:青花釉里红折枝菊花纹水盂,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釉里三彩海水云龙纹瓶,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盘,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五彩双凤朝阳图盘,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红地白龙纹碗,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红彩描金龙纹盘,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斗彩鱼藻纹盖罐,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蓝地绿彩云龙纹碗,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斗彩花卉龙凤纹盘,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素三彩花碟纹碗,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黄地绿彩刻花龙纹盘,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珐琅彩缠枝月季纹碗,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红地五彩花卉纹碗,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雍正时期 </p><p class="ql-block">雍正皇帝热衷赏玩瓷器,相继派出年希尧、唐英等督陶官佐理御窑厂,从而使官窑制瓷工艺发展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品种之多样、工艺之精湛,都是此前朝代无法比拟的。这一时期,无论是彩瓷还是颜色釉瓷器均有精绝之作,呈现出娟秀柔美的风格特征。尤其是粉彩趋于兴盛,很快取代了五彩,成为釉上彩瓷的主流。</p> <p class="ql-block">青花蝠桃纹瓶,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瓶,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陈萍捐赠</p> <p class="ql-block">粉彩海水瑞兽纹花盆,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斗彩梅雀纹盖碗,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墨地粉彩缠枝花卉纹盘,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红地粉彩花卉纹碗,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墨彩山水图笔筒,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红彩云龙纹盘,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粉彩春夜宴桃李园图笔筒,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胭脂红地粉彩花卉纹碗,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仿木纹提桶,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胭脂红釉盖碗,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茶叶末釉瓶,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铁锈花釉瓶,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松石绿釉仿古铜纹碗,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蓝釉执壶,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炉钧釉双耳炉,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仿汝窑瓶,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仿哥釉三足洗,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青釉盖杯,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青釉剔刻绳络纹瓶,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乾隆时期 </p><p class="ql-block">得益于皇帝本人的高度重视,乾隆时期的官窑摹古开今,集历代制瓷工艺之大成,在制作技巧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品种之丰富、造型之新奇、色彩之华丽、纹饰之繁缚,令人叹为观止。讲究画必有意,意必吉祥,呈现出以"贵"为美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p> <p class="ql-block">青花龙凤纹执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釉里红题诗笔筒,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釉里红八宝纹葫芦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珐琅彩竹菊鹌鹑图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珐琅彩人物图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珐琅彩龙凤纹双联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器盖为台湾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捐赠</p> <p class="ql-block">蓝地金银彩桃果纹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红彩缠枝莲纹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粉彩瓜蝶纹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绿地金彩云龙纹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粉彩人物故事图笔筒,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茶叶末地仿古铜彩蕉叶纹花觚,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青釉印花茶叶末座描金盖碗,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蓝釉剔雕寿字纹碗,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粉彩开光仿石纹笔筒,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仿竹刻夔纹笔筒,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仿木纹碗,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仿石纹花口杯,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绿釉印花缠枝花卉纹双联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仿剔红盘,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玲珑花卉纹高足碗,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红釉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豆青釉褐彩堆塑螭龙纹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松石绿釉菊瓣形盖碗,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松石绿釉剔刻缠枝番莲纹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茶叶末釉葫芦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嘉庆至宣统时期</p><p class="ql-block">乾隆朝以后国力衰退,景德镇制瓷业由盛转衰。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制作精良的佳品出现,如嘉庆、道光时期粉彩瓷器中的精品仍然保持着较高的艺术水准。"慎德堂"款瓷器是道光皇帝的御用瓷器,工艺精湛,颇受世人珍视。光绪朝烧造了大量的官窑瓷器,以署"大雅斋""长春同庆"等款的器物最为精致。</p> <p class="ql-block">青花六合同春图瓶,景德镇窑,清嘉庆(公元1796~1820年)</p> <p class="ql-block">粉彩石榴纹戟耳瓶,景德镇窑,清嘉庆(公元1796~1820年)</p> <p class="ql-block">仿哥釉“慎德堂”款瓜棱瓶,景德镇窑,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吴清漪捐赠</p> <p class="ql-block">红地描金“慎德堂”款缠枝莲纹双耳瓶,景德镇窑,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p> <p class="ql-block">粉彩描金群仙祝寿图双耳瓶,景德镇窑,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p> <p class="ql-block">蓝釉描金缠枝花卉纹三管瓶,景德镇窑,清咸丰(公元1851~1861年)</p> <p class="ql-block">绿釉刻花云龙纹碗,景德镇窑,清同治(公元1862~1874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红彩云蝠纹瓶,景德镇窑,清光绪(公元1875~1908年)</p> <p class="ql-block">黄地墨彩折枝花卉纹盖盒,景德镇窑,清光绪(公元1875~1908年)</p> <p class="ql-block">蓝地描金团花纹瓶,景德镇窑,清光绪(公元1875~1908年)</p> <p class="ql-block">清代的民窑瓷器 </p><p class="ql-block">清代景德镇的民营窑业比官窑更早地从朝代更迭的战乱中恢复。顺治至康熙早期的民窑,延续了明末的风格。康熙中期以后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青花和五彩的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色泽鲜艳、题材多样。雍正、乾隆时期,粉彩逐渐成为釉上彩瓷的主流。嘉庆以后,虽然民窑制瓷水平趋于下降,但亦有不少优秀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五彩开光花卉纹瓶,景德镇窑,清顺治(公元1644~1661年)</p> <p class="ql-block">酱釉刻花龙纹盘,景德镇窑,清顺治(公元1644~1661年)</p> <p class="ql-block">天蓝釉刻花缠枝花卉纹盖罐,景德镇窑,清顺治(公元1644~1661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洗象图瓶,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龙辇图瓶,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五彩人物故事图葵瓣碗,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素三彩铁拐李像,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五彩水浒人物故事图盘,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五彩人物图笔筒,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五彩麻姑献寿图盘,景德镇窑,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五彩草虫图盘,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粉彩花鸟纹瓜楞瓶,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粉彩山水人物图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天蓝釉粉彩梅花纹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黄釉陈国治款八仙图笔筒,景德镇窑,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釉里红缠枝花龙纹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六龙纹瓶,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青釉刻花云龙纹缸,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唐英题记缠枝莲纹觚,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唐英题记缠枝莲纹觚,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彩粉八仙图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胭脂红福寿纹螭耳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粉彩蝠桃纹瓶,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张永珍捐赠</p> <p class="ql-block">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瓶,景德镇窑,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粉彩百子图环耳瓶,景德镇窑,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景德镇以外地区的陶瓷</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中国的制瓷业分布广泛,景德镇以外的许多地区亦有生产,其中不乏精彩之作。钧窑生产的"官钧"一类制品应是明代早中期的宫廷用瓷。龙泉窑在明代洪武至天顺时期仍然是为宫廷烧造瓷器的重要窑场之一。福建漳州窑与德化窑的白瓷、江苏宜兴紫砂器、广东石湾窑变釉陶器均属著名陶瓷品种。</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宜兴窑陶器 </p><p class="ql-block">宜兴窑的中心产区位于江苏宜兴丁蜀镇,以烧造紫砂陶器闻名于世。紫砂多作茶壶,其生产和发展与明代的泡茶方式息息相关。入清后,由于文人与艺匠的密切结合,烧制出大量工艺精湛的紫砂茗壶和象生制品。此外还有一种以紫砂胎施仿钧釉的"宜钧"器,亦有佳作。</p> <p class="ql-block">登奎铭金塗塔紫砂壶,宜兴窑,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惠逸公铭紫砂执壶,宜兴窑,清(公元1644~1911年),龚理曾、龚理荃、龚理华、龚理宸、龚理菁捐赠</p> <p class="ql-block">陈鸣远铭紫砂四足方执壶,吴清漪捐赠</p> <p class="ql-block">曼生铭乳鼎紫砂壶,宜兴窑,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陈鸿寿铭唐井文紫砂茗壶,宜兴窑,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曼生铭提梁紫砂壶,宜兴窑,清(公元1644~1911年),唐云捐赠</p> <p class="ql-block">瞿子冶铭玉川饮茶图紫砂壶,宜兴窑,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杨彭年铭紫砂水盂,宜兴窑,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炉钧釉紫砂壶,宜兴窑,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仿钧釉兽首紫砂杯,宜兴窑,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明代钧窑瓷器 </p><p class="ql-block">钧窑因所在地禹县古称"钧州"而得名。钧窑产品中有一类被学术界称为"传世钧窑",也就是所谓的"官钧"制品,以花器为主,应是明早中期宫廷用瓷,器底多镌刻一至十的数字,呈现出的面貌与其金元时期生产的碗、盘、罐等产品判然有别。</p> <p class="ql-block">月白釉出戟尊,钧窑,明(公元1386~1644年),胡慧春、王华云捐赠</p> <p class="ql-block">月白釉海棠式盆托,钧窑,明(公元1386~1644年)</p> <p class="ql-block">玫瑰紫釉鼓钉盆托,钧窑,明(公元1386~1644年)</p> <p class="ql-block">明代龙泉窑瓷器 </p><p class="ql-block">宋代以来,龙泉窑盛烧不断。明洪武至天顺朝,龙泉窑是烧造宫廷用瓷的重要窑场之一,所制瓷器由朝廷派发样式,不少作品可与同时期景德镇官窑瓷器相互对应。天顺以后,龙泉窑与宫府的关系不再见于文献记载,制瓷业日趋式微。</p> <p class="ql-block">青釉刻花龙纹盘,龙泉窑,明(公元1368~1644年)</p> <p class="ql-block">青釉瓶,龙泉窑,明(公元1368~1644年)</p> <p class="ql-block">青釉刻花花卉纹执壶,龙泉窑,明(公元1368~1644年)</p> <p class="ql-block">青釉刻花荔枝图盘,龙泉窑,明(公元1368~1644年)</p> <p class="ql-block">青釉刻花缠枝花卉纹碗,龙泉窑,明(公元1368~1644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佛像,漳州窑,明(公元1368~1644年),仇大建捐赠</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德化窑瓷器 </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德化窑所在的东南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发达。顺应海内外市场的需求,德化窑迎来了黄金时期,其独特的白瓷产品胎体细白、釉色肥腴洁净,在国际上素有"中国白"之美誉。其中又以瓷塑最具代表性,造型生动,线条流畅。</p> <p class="ql-block">白釉堆塑蟠螭纹执壶,德化窑,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衔环狮瓶,德化窑,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人物坐像,德化窑,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观音像,德化窑,明(公元1368~1644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印花夔纹三足炉,德化窑,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左:白釉开光剔刻阿拉伯文三足炉,德化窑,清(公元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右:白釉饕餮纹簋,德化窑,明(公元1368~1644年)</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其他窑口陶瓷 </p><p class="ql-block">福建漳州窑是明清时期外销瓷的重要产地,白瓷、青花瓷和五彩瓷是其主要的品种。广东石湾窑的窑变釉陶器颇具特色,其中以仿钧釉作品最为突出,有"广均(钧)"之称。河北磁州窑在元代以后仍在生产,有剔刻花、白地黑花、孔雀绿釉等品种。云南玉溪窑则主要烧青瓷和青花瓷器。山西地区生产的珐华器源自琉璃,色彩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青花花卉纹罐,玉溪窑,明(公元1368~1644年)</p> <p class="ql-block">白地黑彩花鸟纹罐,磁州窑,明(公元1368~1644年)</p> <p class="ql-block">珐华釉莲花纹陶钵,明(公元1368~1644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贴花缠枝莲纹三足炉,石湾窑,明(公元1368~1644年)</p> <p class="ql-block">仿钧窑贯耳壶,石湾窑,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印花云龙纹螭耳壶,明(公元1368~1644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兽耳瓶,漳州窑,明(公元1368~1644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贴花鹤鹿纹葫芦瓶,漳州窑,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人物故事图花觚,景德镇窑,清(公元1644~1911年),陈剑霞捐赠</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很人性化,在古代陶瓷馆的出口,放置了一个可以触摸的瓷器,就是这个花觚,停留一下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去年去了一趟上海博物馆东馆,仔细看了看所有的展品,收获颇丰,古代陶瓷馆的藏品众多,非一篇美篇所能涵盖,又编辑了上博东馆之中国古代陶瓷馆(二),供朋友们共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隆九编辑于包头——2025年9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