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夕这天,我们两对好友相约在贵州安顺的天龙屯堡旅游。五十余载光阴流转,我们从青丝走到银发,却依旧如当年那般默契。站在“天龙屯堡”的牌坊前,阳光洒落在斑驳的石板路上,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青葱岁月。我们缓缓走过每一块石砖,仿佛在与时光对话,回忆着那些年一起走过的风雨与欢笑。</p> <p class="ql-block">踏入天龙屯堡,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六百年前的时光之门。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墙一桥,都像是从明朝走来的老者,低声讲述着那些尘封的故事。石墙上的斑驳,是岁月的笔触;巷道中的回响,是历史的低语。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卷泛黄的书页,每一处都值得细细品读,每一瞬都值得深深珍藏。</p> <p class="ql-block">天龙屯堡坐落于安顺平坝区,依山傍水,喀斯特地貌环绕其间。这里曾是古代通往云南的要道,明代屯军戍边的遗迹至今仍清晰可见。我们漫步在石板路上,仿佛能听见当年士兵的脚步声与马蹄声。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我们记忆深处的回响,是时光长河中的一处静谧港湾。</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在石墙上,看着小溪潺潺流过,木屋静静伫立,绿意盎然。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我们身上,温暖而柔和。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我们只是静静地坐着,感受着彼此的陪伴,也感受着这座古镇的宁静与安详。岁月无声,却在这一刻,温柔了我们的年华。</p> <p class="ql-block">石墙斑驳,岁月在石灰岩的肌理上留下深深印记。我们轻抚着这些石块,仿佛触摸到了时间的脉搏。层层叠叠的石块垒成坚固的堡垒,仿佛仍在低声诉说着明代屯军戍边的峥嵘岁月。我们彼此对视,眼中满是感慨与温柔,仿佛在这一刻,读懂了彼此半生的风雨与守候。</p> <p class="ql-block">穿行于幽深巷道,忽闻水声潺潺,溪流沿石槽蜿蜒而下,清澈见底。我们坐在石阶上,听着水声与脚步声交织,仿佛唤醒了沉睡的时光。我们回忆起年轻时的点滴,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泪水,如今都化作嘴角的微笑,沉淀成岁月中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轻抚粗粝的石壁,指尖划过岁月的痕迹。木窗棂上的雕花虽已斑驳,却仍能窥见昔日的精致与匠心。我们走过一户户人家,看到他们依旧保留着六百年前的生活习俗,仿佛时光从未远去,只是静静地在这里流淌,与我们同行。</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木屋前,看着枝头盛开的粉色花朵,旁边挂着一盏古色古香的灯笼。窗棂精致,光影交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每一帧都值得珍藏,每一刻都值得铭记。</p> <p class="ql-block">闺蜜站在盛开的紫色花前,驻足欣赏,红色编织帽下,是掩饰不住的喜悦。老伴站在一旁,也笑着看她。他们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某个午后,阳光正好,花香正浓,而他们,刚刚好在一起。时光不语,却总在最美的瞬间,为我们定格永恒。</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在石阶上,背景是一条小溪与绿树,我扶着帽子,静静坐着,任时光在我们身边缓缓流过。这一刻,我们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某个傍晚,夕阳西下,微风拂面,而我们,只是简单地在一起。岁月静好,莫过于此。</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在石阶上,背景是一条小河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绿树成荫,环境宁静。我戴着红色帽子,两位老友在给我们拍照,我们彼此陪伴,仿佛从未离开过彼此的生活。这一刻,我们只是简单地在一起,感受着时光的温柔,也守护着彼此的年华。</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木质建筑风格独特,石墙与木板结合,显得古朴典雅。街道上行人稀少,远处可见其他建筑与树木,天空晴朗,整体氛围宁静。我们走进一间小铺,招牌上写着“古银”,内部装饰简洁,透出一种传统气息,仿佛时光在这里停驻。</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在石桥边,背景是绿植与小河,闺蜜穿着黑色上衣与红色裙子,搭配白色外套,优雅而放松。我们看着河面倒映的天空与树木,偶尔有几人从桥上走过,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我们不追求热闹,只喜欢这样静静的陪伴,与岁月温柔相守。</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天龙屯堡,居住着千余户人家,以陈、郑、张、沈四大姓为主。他们世代传承着明代江南汉族的地方文化,在语言、服饰、建筑、宗教信仰、生活风俗与饮食文化等方面,依旧保留着六百年前的传统。我们听着他们的故事,仿佛也成为了这段历史的一部分,与他们一同守护着这份珍贵的文化记忆。</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天龙学堂,这座始建于1907年的历史建筑,是屯堡建筑中的杰出代表。我们站在石墙建筑前,看着墙上的对联与木门,仿佛能听见当年朗朗的读书声。我们在这里合影,留下我们的足迹,也留下我们的回忆,让这段时光成为永恒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学堂,看着那高大的图书馆,石墙瓦顶,圆拱形的窗户,既扩大采光又体现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我们站在石拱门下,阳光洒在我们身上,仿佛时光从未走远。我们在这里驻足,仿佛听见了岁月深处的回响,也听见了彼此心中最柔软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石拱门下,背景是绿树与盛开的花朵,环境宁静而古朴。我们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某个傍晚,夕阳西下,而我们,刚刚好在一起。那一刻的温柔,穿越时光,依旧清晰如昨。</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在木制长椅上,背景是石墙与绿植,竹子隐约可见。我们不说话,只是静静坐着,感受着彼此的陪伴。岁月静好,莫过于此。</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过小河,河岸两侧是石砌的围墙,传统木质建筑静静伫立,部分建筑上爬满了绿色藤蔓。我们看着桥上行走的行人,听着远处的鸟鸣,仿佛一切都很慢,很慢,慢到我们能看清彼此眼中的温柔,也慢到我们能读懂彼此心中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沈万三旧居建筑前,门前有几盆绿植,墙上爬满了藤蔓植物,显得生机勃勃。我们看着门上的雕花与旁边的石雕人物沈万三,仿佛能听见他们低语着过往的故事,也仿佛听见了我们年轻时的誓言,在岁月深处轻轻回响。</p> <p class="ql-block">我坐在沈府石阶上,戴着红色编织帽,穿着粉色开衫与蓝色花卉连衣裙,微笑着看向你。背景是古老的石墙与绿色植物,我们仿佛置身于时光的缝隙中,与过去对话,也与未来相望。岁月无声,却在这一刻,温柔了彼此的眼眸。</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一个古朴的庭院,庭院内有几座传统的石砌建筑,墙壁上挂着一串串橙色的玉米,显得非常有乡村气息。我们坐在石板上,看着周围的绿植与棚架,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流转,而我们的心,依旧纯净如初。</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过清澈的小河,河上有一座座小石桥,河岸两侧是石砌的围墙,传统建筑静静伫立,屋顶是灰色瓦片。我们看着河面上漂浮的红色物品,绿植点缀其间,远处有人在河边活动,生活气息浓厚。我们在这里驻足,仿佛看见了岁月流转中的烟火人间,也看见了彼此眼中不变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目之所及皆是石头,手之所触皆是石头,足之所踏亦是石头。我们仿佛步入一个由石头构筑的时光长廊,每一块石砖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承载着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在石阶上,背景是绿树环绕的庭院,石碑上刻着“洞庭松涛”字样,旁边有小池塘与盆栽植物。我们不追求奢华,只喜欢这样简单的生活,与你同行,便是最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古镇景区门外的一面墙上贴有“人生建议”的地方相视一笑,合影留念,结束了在这里的旅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