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陕甘宁之直罗镇篇

贝博纳

<p class="ql-block">  直罗镇,位于富县县城西四十五公里处。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汉代曾置直路县,因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监修的一千五百米直道过境而得名。唐代在此设过直罗县。镇北的山坡上有唐代建造的高达三十多米的八棱十一层柏山寺塔,颇为壮观。当年这里是一个不到百户人家的镇子,一条大道从西向东穿镇而过,镇的北面有条平缓的小河——葫芦河。</p> <p class="ql-block">⏸直罗镇高速路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  说来也巧,我们是2019年11月26日从富县县城过来专门考察直罗镇战役的,与八十四年前直罗镇战役结束的日期正好是同一天。直罗镇战役打得很激烈,从1935年11月20日一直打到26日,整整打了一个星期。红军长征以来,一仗打这么长时间还是没有过的。</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今天的直罗镇已看不到当年战场的痕迹。但是,当我们登上镇北的山上时,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出这里的地形是三面环山,形如口袋,是打伏击的理想战场。</p> <p class="ql-block">⏸富县直罗镇</p> <p class="ql-block">  直罗镇战役,发生在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一个月之后,关于那场战役还得从下寺湾会议说起。</p><p class="ql-block"> 1935年11月2日,党中央机关随陕甘支队离开吴起镇,到达甘泉县下寺湾,与在那一带的红十五军团相会合。3日,中央常委们在听取了中共陕甘晋省委和西北军委的工作汇报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就中央的党政军机构设置和对外名称作出安排,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西北军委)。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同时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下辖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由彭德怀兼任司令员、毛泽东兼任政委。陕甘支队编为红一军团,林彪任军团长、聂荣臻任政委,红十五军团仍由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全军总兵力约一万六千余人。</p> <p class="ql-block">⏸葫芦河</p> <p class="ql-block">  下寺湾会议着重研究了红军的行动方针问题。会议制定了向南作战、集中兵力,各个歼灭与力争初冬解决“围剿”的总方针,确定了以葫芦河、直罗镇为战役枢纽,诱敌深入,聚而歼之国民党军的战略战术原则。</p><p class="ql-block"> 下寺湾会议后,党中央兵分两路。由张闻天等率党中央机关北上,去陕甘晋省委所在地瓦窑堡,开展筹备党中央新首府等工作;由毛泽东等率红一军团前往甘泉县道镇附近的象鼻子湾,与红十五军团会合,安排部署直罗镇战役,彻底粉碎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p> <p class="ql-block">⏸唐代柏山寺塔</p> <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并与红十五军团会师的消息,蒋介石很快就知道了。中国古代的兵书上有一句话叫强弩之末。意思是你射出的箭到了很远的地方,箭就没有力量了。所以,蒋介石就想,你红军征尘未洗,一支疲劳之师,这时候是最好打的时候。于是,他马上调集东北军五个师的兵力从西向东合围过来,企图把红军消灭在陕北。</p> <p class="ql-block">⏸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  东北军第五十七军下面有四个师,军长是董英斌,奉命从甘肃东进到陕北苏区“剿共”。他们有南北两条路可走:南路是一条大路,道路平坦,比较安全,但比走北路要多走两百多里。北路是条小路,比较狭窄,但离交战的地方近,它的缺点是要经过陕北苏区的边缘,弄不好提前就和红军接上火了。所以,东北军的将领们在商量作战的时候,大多数军官都认为应该走南路,走安全的地方。唯独第一零九师的师长牛元峰说:我主张走北路,咱们怕什么?胆小还打什么仗嘛,我一个师都不怕,咱们四个师还怕什么!</p><p class="ql-block"> 11月1日,东北军董英斌的四个师开始沿北路东进。先头部队正是牛元峰的第一零九师,其他三个师在后面跟进,总兵力达三万人。东北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强,一旦他们的封锁线构成,红军就会被困在一个狭小的地带,想要冲破“围剿”将是十分困难。所以说,直罗镇战役是红一方面军没有退路的战斗,不但要打,而且必须打赢。</p> <p class="ql-block">⏸直罗镇战役烈士纪念碑,杨尚昆题写了碑名。</p> <p class="ql-block">  11月18日,红一方面军在富县张村驿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毛泽东就战略方针问题作了重要指示。会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亲自到直罗镇西南面的小山上察看地形,研究部署具体作战方案。毛泽东说,这个地方是个大口袋,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就在这儿打歼灭战!</p><p class="ql-block"> 就在东北军东进的时候,红一方面军已经在直罗镇附近悄悄地集结了。20日下午,牛元峰的一零九师在飞机的掩护下进入了直罗镇,实际上也钻进了红军预设的口袋里。牛元峰骑着马一边往镇子里走,一边得意洋洋地给身边的副官说,给军长发电报,说我们已经占领了直罗镇。</p> <p class="ql-block">  牛元峰,山东沂水人,毕业于东北讲武学堂,他和张学良的关系十分密切,出任东北军辎重司令多年(相当于现在的后勤部长)。这个牛元峰狂妄自大,牛气冲天。他不但没把红军放在眼里,连他的军长董英斌也没放在眼里。</p><p class="ql-block"> 当晚,敌一零九师就驻扎在直罗镇。但就在这天夜里,红一方面军悄无声息地将直罗镇包围了。21日拂晓,红军的冲锋号突然响起,红军从三个方向向直罗镇发起猛烈进攻,还在睡梦中的东北军官兵不是被打死就是被俘虏,敌人的几个团瞬间就被打散了。</p> <p class="ql-block">⏸直罗镇战役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牛元峰从睡梦中惊醒,不知所措。为什么?因为昨天白天进来的时候,他的部队在周边撒了那么大的警戒网,怎么就没有发现一个人影呢?就算是有埋伏,你红军不是善于打夜战嘛,可是一个夜晚都睡得好好的,怎么天一亮就变成这个样子呢?他想不明白。</p><p class="ql-block"> 惊慌之中,他带着五百多人的警卫部队赶紧往山上跑,但是山上已经被红军占领了。于是,又顺着河沟跑,钻进了镇子东头一个石头围墙的寨子里,负隅顽抗,固守待援。牛元峰躲在寨子里不断地发电报,请求张学良派部队救援。晚上十点,西北“剿共”总司令部命令总部直辖第一零六师、第五十七军一一一师向东增援直罗镇,第六十七军一一七师向西边的红军指挥部所在地张村驿发动进攻,西北军第三十八军十七师向北推进,配合一一七师作战,妄图三面夹击红军,以解牛元峰之围。</p> <p class="ql-block">  关键时刻,国民党军之间的芥蒂成全了红军。敌一一七师和十七师竟然都原地未动。22日上午,红军主力抓住时机,向西迎击敌一零六师和一一一师,给敌人以重创,迫使敌军于23日西撤,在西撤途中,红军于富县张家湾又歼灭敌一零六师的一个团。</p><p class="ql-block"> 当直罗镇西边响起枪声的时候,牛元峰还以为是增援部队来了。23日夜里,他命令警卫部队突围,突出来以后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满山遍野都是红军。牛师长在卫兵的掩护下一路狂奔,连着翻过了十几个山头。这时候追击的红军越来越近,已经能够听见红军战士“缴枪不杀”的喊杀声了。牛元峰彻底绝望了,他把自己的手枪交给副官,说:你打死我吧。副官执行这个命令倒是很坚决,拿过手枪二话没说,照着牛元峰的脑袋就开了一枪。</p> <p class="ql-block">  直罗镇战役,红军以伤亡八百多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一千多人、俘敌五千三百人的战果。还缴获长短枪三千五百余支,轻机枪一百七十挺,迫击炮八门,子弹二十二万余发,电台两部。并迫使敌五十七军退回陇东,六十七军一一七师退出富县南撤,从而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红军积蓄和发展了新的力量,巩固和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使陕北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p><p class="ql-block"> 此役也是国民党东北军与红军的最后一次较量,从而使张学良彻底认识到红军的战斗能力和抗日的坚定决心,进一步促使东北军将士从消极“剿共”到停止内战,再到联合红军一致抗日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  11月30日,红一方面军在富县东村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直罗镇战役同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对直罗镇战役的重大意义,作了历史性总结: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p> <p class="ql-block">⏸英烈墓区</p> <p class="ql-block">  为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当地政府于1954年在直罗镇修建了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2012年又投资五百六十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了改建和扩建,重建了直罗战役烈士纪念碑,新修了烈士陵三百二十五座,新建了直罗镇战役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绕过直罗战役烈士纪念碑,登上一段又长又陡的台阶,就来到直罗镇战役烈士墓区。青山松柏之间,整齐排列着几百块墓碑,三百二十五名有名烈士和六百三十名无名烈士长眠于此。松柏在山风吹拂下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烈士们为革命所抛洒的热血,从而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直罗镇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最高将领——黄甦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  在烈士墓区的左边,有一座直罗镇战役小烈士纪念亭,亭内的大理石上刻着在战斗中牺牲的十二位红二十五军少共营红军小战士的英勇事迹。少共营里的小战士大多是十二岁至十五岁的少年,因家境贫寒、亲人离散而投身红军队伍。直罗镇战役前夕,少共营的十二名红军小战士化装后,潜入国民党军队驻地侦察敌情,情报送出后在返回途中与敌军遭遇,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被俘,敌人将他们押解到直罗镇关了起来。关押期间,他们英勇顽强、宁死不屈。在敌军败退前,敌人将十二名红军小战士残忍杀害。</p><p class="ql-block"> 直罗镇战役胜利后,红军战士们将十二名小战士集中安葬在一起。这些小战士没有留下名字,只留下了他们英勇的事迹。我们站在小烈士纪念亭前,深深地向英雄们三鞠躬。</p> <p class="ql-block">⏸十二小红军烈士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  我们离开直罗镇时,天空下起了小雨,雨雾中的烈士纪念碑更显凝重、肃穆。英雄们的精神永远镌刻在这块纪念碑上,也永远镌刻在人民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