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天托管课上,宁同学写生字时因为格式不太对,同桌好心提醒了他一句,孩子一下子就哭了。同桌赶紧把这事告诉我,我走过去翻开他的写字本,发现是笔顺的问题,就跟他说:“二年级我们不用写笔顺了,只要写5个字组两个词,是昨天妈妈搞错啦,不怪你。”</p><p class="ql-block"> 宁同学听了,好像还是有点难接受,手里拿着橡皮一下下擦着本子,止不住地哭,嘴里还念叨着:“妈妈会骂我的。”我弯下腰又安慰了他好几遍“真的不怪你,是妈妈弄错啦,我回头跟你妈妈说。”才暂时离开去看其他同学的订正情况。</p><p class="ql-block"> 没一会儿,宁同学哭着走到讲台前,拿起我的手机,哭着说想让我给他妈妈打个电话,他想妈妈了。我摸了摸他的头说:“现在是上课时间呀,你先回座位把字写完,不能哭啦。你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大人了,要给一年级的弟弟妹妹做榜样呀,等下课了老师就帮你打电话好不好?”</p><p class="ql-block"> 昨晚,我专门找时间和宁同学的妈妈聊了很久,把孩子在托管课上的情况细细跟她讲了。听了之后,妈妈也很上心,还认真反思起来,觉得可能是自己平时对孩子要求得太严格了,才让孩子这么在意她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今天一早,宁同学刚进教室,就径直朝着讲台走来跟我说:“老师,对不起,昨天我不该哭的。”话音刚落,他还递过来一个小苹果,补了一句:“这个给你吃。”</p><p class="ql-block"> 一上午,那个小苹果我都放在讲台上没动。中午放学整好路队、收拾完教室后,宁同学看到苹果还在,主动走过来拿起它,不由分说地塞到我手里,说:“老师,你把它给吃了。”我笑着接过苹果,只好揣进兜里,跟他说,等会儿就吃。</p><p class="ql-block"> 那个攥在掌心的苹果,带着孩子手心的温度,从昨日因害怕被妈妈责骂而哭泣,到今日主动道歉、执着地分享小小心意,宁同学的转变里,藏着孩子的敏感和细腻,而这背后,是家校之间一次坦诚的沟通,让妈妈放下了过度的严厉,也让孩子卸下了心里的包袱。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教导,而是这样一场双向的奔赴——老师用耐心接住孩子的情绪,家长用反思调整教育的尺度,最终让孩子在理解与爱里,学着成为更勇敢、更温暖的自己。这个小小的苹果,也成了这段温暖互动里,最珍贵的“见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