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性分析中坚定信念

观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是全县秋季第一期科干班培训学习第五天,清晨路过跃进桥,望着桥下湍急的河水,思绪随波流荡漾。这座桥不仅连接两岸,也让我想到人生与信仰之间的“桥梁”——我们如何在风雨中坚守初心,如何在时代洪流中站稳立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调查写作,引人深思。</b><span style="font-size:22px;">明扬同志主讲的“调查报告写作十法”讲座,不仅让我对调查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思想力量。讲座现场布置简洁而庄重,我坐在听众席中,听着明扬同志从“方法一:有思想”开始娓娓道来,他从调查的本质谈起,逐步深入,将写作的技巧与思考的深度完美融合。现场听众专注聆听,不时低头记录,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静而专注的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讲座过程中,我注意到讲台上摆放着一本打开的书籍和一些文件,仿佛在诉说着知识的厚重与传承。明扬同志的语言朴实却充满力量,他说:“写作不是记录,而是思考的结晶。”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所见所感的记录方式。这次讲座不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明白,调查报告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写作,更是思想的拓展。</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党性之光,照人前行。</b><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张悦同志主讲的“如何进行党性分析”讲座中,我深刻体会到党性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站在讲台上的是一位充满信念的女性,她用真挚的语言讲述着党性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体现。台下听众认真聆听,每个人都在思考着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大屏幕上“如何进行党性分析”几个字熠熠生辉,仿佛在提醒我们: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坚持,都是对党性的检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讲座所传递的精神,与现场背景中的文字内容遥相呼应。那张以红灰渐变为底的图片,呈现了共产党人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象征着信仰的力量与纪律的庄严。红色的拳头图案仿佛在诉说:团结就是力量。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更加明白了党性不是写在纸上的口号,而是刻在心里的坚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放学路过小河边,河水清澈,几块石头点缀其间,远处几头牛正悠然吃草。一名垂钓老翁站在河边的岩石上,仿佛也成了这片宁静中的一部分。河水潺潺,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与坚守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一天,我在教室中听讲、记录、思考,在小河边停留、观察、沉思。党性分析的启发,如涓涓细流,渗入我心。正如那座跃进桥,它不仅承载着来往的脚步,也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自己信仰之路上的“跃进桥”,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在平凡中见担当。</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