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连绵数日的阴雨终于画上句点,明媚的阳光正蓄势待发,准备照亮新一周的校园。我们四年级的小山海们,在这一周的学习旅程中,也像经历了一场“挑战的阵雨”,在探索与尝试里,悄然积蓄着向上生长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四年级,是小学学习的“半山腰”,承接着低年级的积累,也衔接着高年级的深度。知识不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转向抽象的理解与逻辑的构建——课堂上需要更专注的倾听捕捉重点,思考时需要更深入的探究挖掘本质,课后也需要更多练习来夯实所学。每一步,都是对小山海们学习能力的全新考验。</p><p class="ql-block"> 这一周,我们正式开启了“预习单”的探索之旅。从查阅课文背景资料,到朗读时圈点勾画生字词,再到尝试梳理课文结构、自主探究问题、大胆写下自己的疑问,每一个环节,都由孩子们独立完成。预习,本就是孩子独立触摸知识的宝贵机会。这份预习单,无关答案的对错,重要的是孩子们敢于思考、勇敢尝试的过程。看着他们在纸上认真写下的思考痕迹,仿佛能看到一朵朵思维之花正在悄然绽放,那份努力探究的模样,真的让人满心欢喜。</p><p class="ql-block"> 课堂学习中,我们一同走进了《观潮》的壮阔,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磅礴气势;也跟着《走月亮》的脚步,体验了月夜下的温馨与美好,并完成了这两篇课文的预习单。生字过关也同步进行,《观潮》一课全员顺利通关,值得庆贺!但《走月亮》的生字还有部分同学需要加强,还请孩子们回家后再花些时间巩固。为了让大家扎实掌握每一个生字,这学期我们将坚持“每课过关、每单元过关”。如今的考试越来越灵活,所以每课生字我们都会拓展更多词语——只有积累足够多的词汇,孩子们在面对组词、造句、阅读理解时,才能更有底气,真正把语文基础打牢。</p><p class="ql-block"> 语文学习,从来不是“只进不出”的积累,而是“既要扎实输入,也要灵活输出”的过程。朗读、背诵、识字、写字,每一项都需要时间的沉淀与反复的练习。</p><p class="ql-block"> 因此,从这周起,我计划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习惯:每天、每周,我都会在黑板上明确当日、当周的基础学习任务,让孩子们以目标为导向,自主规划、逐步完成。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主动掌控学习节奏。如果能在周内高效完成所有基础任务,周末便只需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享受一段轻松的书香时光。一直以来,我都希望周一到周五能不布置书面作业,把夜晚的时间留给自由阅读。但课堂时间有限,基础知识的练习只能在学校安排部分时间,由于每个孩子的学习节奏不同,未能及时过关的孩子,就需要利用额外时间追赶。当然,对于当日未能完成的语文任务,我会优先利用校内的艺体课或社团活动的间隙,陪伴孩子抓紧补完。若仍有剩余,就需要孩子带回家利用晚上时间完成了,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理解这份小小的“弹性安排”,这也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跟上学习节奏,逐步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在此也恳请各位大山海们在家中多一份耐心,提醒孩子对照语文任务清单,按要求完成练习。让我们家校携手,一同助力孩子们建立自主学习的规划意识与执行能力,让他们在语文的世界里,不仅学得扎实,更能学得从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