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邂逅一场秘境寻幽之旅

王永生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9日从台州温岭自驾前往宁德福鼎太姥山途中……。</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年8月9日-10日</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2025年9月5日</p> <p class="ql-block">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太姥山,秀拔于东海之滨,最高峰917.3米,号称“山海大观”、“中国海边最美的山”。传说东海诸仙经常聚会于此,素有“海上仙都”的美誉。</p><p class="ql-block">太姥山旧称才山。相传黄帝老师容成子曾树此炼丹。尧时古闽越人始祖母种蓝山中,用白茶为百姓治病,后羽化成仙,民间奉为太母娘娘,为闽地第一位女神,改称太母山。汉武帝时被册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改“母”为“姥”,定名太姥山。</p><p class="ql-block">太姥山是典型的花岗岩峰丛石蛋地貌,以“峰险、石奇、洞趣、雾幻”为四绝,有54峰、108洞、360处象形石景和佛、道、儒、摩尼四教胜迹、摩崖石刻、白茶祖地等多元人文景观。融山海川岛、地质画廊于一体,既可玩山、观海,体验看石、探洞之乐趣,又能感受云雾之变幻、日出云海之壮美,周边还有嵛山岛、九鲤溪、翠郊古民居和牛郎岗、小白鹭海滨等景区,是理想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胜地。</p> <p class="ql-block">大荒森林荒野老树白茶客栈,位于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的核心景区内,周边森林面积约560公顷,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94.5%,负氧离子浓度高,是天然的大氧吧。</p> <p class="ql-block">客栈按照星级酒店标准设计改造装饰,配备了齐全的住宿、餐饮、会务、娱乐、文体、康养等设施。房间为全智能房控,还配备了福鼎乃至全省唯一的地暖设备,冬暖夏凉。此外,客栈内设有荒野老树白茶体验馆、中餐馆、会议室等,部分客房配备棋牌娱乐设施。</p> <p class="ql-block">太姥山景区内茅盾的题字为“太姥山”三个字,这三个字娟秀端庄,运笔凝练,镌刻在一块独立的石头上,而非天然山体的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茅盾一生从未到访过太姥山,其题字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福鼎县创办一本文学刊物,恭请时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茅盾题写刊名,后在1987年12月太姥山获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时被借用,如今已成为风景名胜区的标识、形象的代言。</p> <p class="ql-block">8月9日傍晚我们在太姥娘娘雕像广场附近看日落下的太姥娘娘……。</p><p class="ql-block">太姥娘娘是太姥山地区民间传说中的重要神祇,被视为白茶始祖和八闽人祖。太姥娘娘的身世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她是尧帝之母,尧帝陪母亲寻找梦中仙山时来到太姥山,其母在此发现“绿雪芽”茶并治愈患病土著孩童,死后被尊为“太姥娘娘”。另一种说法称她是太姥山下才堡村的畲族农家女子蓝姑,因避战乱栖居山中,以种蓝为业。当地流行麻疹时,她受南极仙翁指点,在鸿雪洞顶找到茶树,采摘芽叶制成茶叶,治愈了患病孩童,后被尊为“太姥娘娘”。还有学者认为太姥娘娘是古闽越母系氏族社会土著族群对其女性领导者,即始祖母的通称。</p> <p class="ql-block">傍晚五点半的斜阳,将太姥娘娘雕像镀上一层暖金。衣袂褶皱间流淌着落日余晖,似将山间云雾都染成了温柔的橘红,雕像面容在暮色里更显慈悲沉静。</p><p class="ql-block">晚风轻拂,光影在神像衣摆上缓缓游走,仿佛娘娘正凝望着山下渐入静谧的太姥山,连周遭的空气都随这暮色与雕像,一同浸染上岁月沉淀的安详。</p> <p class="ql-block">8月10日早上四点我们在太姥娘娘雕像附近看太姥山的云海和日岀…..。</p><p class="ql-block">凌晨的风,轻拂过太姥山的轮廓,将喧嚣揉碎在林叶间。一轮明月悬于黛色天幕,清辉如练,静静倾泻在太姥娘娘的雕像之上。</p><p class="ql-block">她衣袂翩跹,似乘风欲归,又似俯身凝视山间。月光勾勒出她眉眼的温润,衣纹的褶皱里仿佛藏着千年的故事——是当年手植“绿雪芽”的慈悲,是守护一方生灵的温柔。天地间只剩虫鸣与月色,雕像在清辉中愈发庄重,却又带着几分月光赋予的柔和,像一幅静置的古画,将岁月的静好与神祇的庇佑,都凝在这凌晨四点的寂静里。</p> <p class="ql-block">太姥之巅,竟见日月共悬奇景!金乌的炽烈金光与玉兔的清冽银辉在空中交织,化作漫天璀璨。脚下山海同沐这天地馈赠的华光,海波粼粼映金,峰峦叠叠披银。此等撼心之景,是自然的鬼斧神工,亦是岁月的无声吟诵,让古今的每一次凝望,都浸在这跨越时空的天地同辉里。</p> <p class="ql-block">天微亮时,太姥山先浸在一层薄纱似的雾里。东方渐透鱼肚白,接着染上胭脂般的粉橙,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像金箭射向峰峦。雾霭被晨光轻轻撩开,嶙峋的山石露出黛青轮廓,山间古茶树的嫩芽沾着露珠,映着晨光闪着细碎的光。远处海面泛着粼粼金波,与山间晨光连成一片,连空气里都飘着清新的草木香。整座山从寂静中苏醒,每一寸山石、每一片叶尖,都在晨曦里焕着生机,像被天地温柔地抱进了金色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天未亮,太姥山巅已浸在清寂里。墨色山影渐褪时,东方天际先染一抹浅橙,继而漫作绯红,像谁将胭脂揉进了云絮。</p><p class="ql-block">倏然,金轮破云而出,万丈霞光瞬间刺破晨雾,洒在翻滚的云海上。那云海似雪浪奔涌,又若棉絮铺展,漫过峰峦沟壑,将青灰山石衬得愈发俊朗。山尖如浮岛,在云涛中时隐时现;霞光穿云而下,织就万千光柱,落在沾着晨露的草木上,亮得晃眼。</p><p class="ql-block">风过处,云浪轻涌,光影流转间,整座太姥山仿佛从沉睡中苏醒,披着金辉与云裳,成了天地间最壮阔的画卷。这日出云海,是自然的大手笔,把雄奇与柔美揉成一体,让人恍惚跌入仙境,满心只剩震撼与沉醉。</p><p class="ql-block">注:延时拍摄</p> <p class="ql-block">太姥山游玩路线共有四条:</p><p class="ql-block">一、祈福观光之旅,游玩时间:2~2.5小时</p><p class="ql-block">二、轻松休闲路线,游玩时间:3小时</p><p class="ql-block">三、秘境寻幽之旅,游玩时间:4~5个小时</p><p class="ql-block">四、登顶揽胜之旅,游玩时间:1天</p><p class="ql-block">我们选择了三,秘境寻幽之旅,从上午徒步实际游玩了约7个小时(上午8点~下午3点)</p> <p class="ql-block">十八罗汉赶斋(花岗岩峰丛地貌),这组林立的山峰,拔地顶天,高低错落,形如一群高矮胖瘦、形态各异的罗汉,疾走如飞,衣袂飘飘,赶往山顶白云寺用斋,故称十八罗汉斋。这是花岗岩岩石暴露地表后,受到长期的风化剥蚀和崩塌作用,形成了山峰分离、基部相连的峰丛地貌景观。</p> <p class="ql-block">夫妻峰(花岗岩象形地貌),太姥山的标志性景观之一。远处山峰顶端一高一低的两个石蛋,形如一对夫妻亲密地相拥相抱,故而称之夫妻峰。这种石蛋地貌景观是由于花岗岩水平和垂直节理发育,岩石暴露地表后,受到热胀冷缩和其他外力作用的影响,发生球状风化而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楞伽宝塔位于福建福鼎太姥山国兴寺左侧小山上,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主要介绍如下:</p><p class="ql-block">1、历史渊源:关于建造年代,有唐乾符四年(877年)之说,也有宋代潋村人杨彦国于崇宁年间(1102-1106年)所建的观点。宝塔名字取自达摩祖师从印度带来的《楞伽经》,与佛教禅宗传播相关。</p><p class="ql-block">2、建筑特色:为亭阁式石塔,七级八角实心结构,高8.5米。塔基为豹脚座,底层刻有力士、花卉、神兽等图案,各层均设有佛龛,底层正面(西面)阴刻有“楞伽宝塔”四字。其造型别致,小巧玲珑,与太姥山的山体风格协调,体现了古代风景园林建筑的高超艺术。</p><p class="ql-block">3、历史变迁:该塔在历史上曾多次倒塌和修复,宋时曾倒塌,清朝期间毁圯,1986年取原塔石在原地修复,但唐时塔刹已失落。</p> <p class="ql-block">国兴寺,俗称下寺,始建于唐乾符四年(877年),当时寺院规模宏大,有石柱360根。宋淳佑甲辰年(1244年)被大火烧毁,废墟上还立着七根石柱,散卧和埋藏着石雕、石井、石槽等众多文物。2000年考古挖掘时,发现该寺在北宋年间复建的雏形,其主殿须弥座在国内极为罕见。目前所看到的仿唐风格的寺院建筑,为现代所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龙潭湖,刘若英、陈奕迅主演的电影《隐婚男女》外景地。“一池春水,太姥山的确蛮有幽静之美”,这是刘若英在微博上对龙潭湖的赞叹。湖的后面,乌龙岗、龙珠岗、麒麟岗三岗并峙,绝壁凌空,挺拔竞雄。</p> <p class="ql-block">萨公岭,建于1929年,系中国近代海军开创者、曾任北洋政府海军总长、福建省长的萨镇冰亲自募捐和倡修的,故称“萨公岭”。这里古术参天,古朴清幽,岭上有涌翠亭和多处摩崖石刻。登上此岭,可以到达海拔666米的迎仙台。</p> <p class="ql-block">夫妻峰,这里是观看夫妻峰和照相留影的最佳点。远处山峰顶端一高一低的两个石蛋,形如一对夫妻亲密地相拥相抱,故而称之夫妻峰。这种石蛋地貌景观是由于花岗岩水平和垂直节理发育,岩石暴露地表后,受到热胀冷缩和其他外力作用的影响,发生球状风化而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曝龙潭,位于曝龙峰下,潭水清幽,雅致闲适。由于太姥山雨量丰沛,雨水从曝龙峰汇流到此凹地,聚集成潭。右前方为涌翠亭,取自这里满山碧绿如浪之意。</p> <p class="ql-block">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是地壳上部岩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其特征是两侧的岩石无明显位移。在花岗岩冷却成岩过程中,常发育原生节理现象。我们这里看到的这条裂隙,属于花岗岩中常见的原生垂直节理。</p> <p class="ql-block">根劈作用,太姥山植被发育,生物风化作用强烈,这棵顽强屹立在峭岩裂隙中的小树,用柔韧的根系劈开顽石,以纤细的根须拥抱岩隙间的砂士,并从中制造、汲取养分,为生存争得一席之地。这是生物风化的“根劈作用”。在领略大自然的同时,你是否从中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人生的诠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太姥之心,天然的石头形似心脏,藤蔓缠绕,树根抱石,生生不息,故称太姥之心。夏秋时节,往前几步的地方,气温骤降,仿佛走进大自然赐予的空调房间。</p> <p class="ql-block">迎客峰 (仙翁对弈)山峰像五指并拢的仙人手掌,挥手欢迎四方游客,称迎客峰。迎客峰的的右侧是仙翁对弈,一左一右两位仙翁,中间一个棋子,一位举棋不定,一位端坐静观,棋逢对手,难分高下。</p> <p class="ql-block">太姥山聚仙亭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太姥山景区内。它坐落于迎仙台对面,海拔666米。相传东海诸仙常聚会于此,每年三月初三,太姥娘娘也会在此招待东海诸仙,因此得名聚仙亭。聚仙亭是太姥山的重要景点之一,周边景观丰富,正面九鲤峰方向有夫妻峰、迎仙峰等景观,右侧乌龙岗方向有仙翁对弈、龟蛇相会等景观,左侧葫芦洞方向有金猫扑鼠、玉兔听潮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迎仙台是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之一。名称由来:世人称太姥山为“海上仙都”,传说东海诸仙每年都在此相聚,迎仙台便是太姥娘娘迎接诸仙的地方,因此得名。迎仙台是欣赏太姥山肖形景观的集中处,四周有众多象形景观,形神兼备。正面九鲤峰方向有夫妻峰、迎仙峰、仙人锯板等景观;右侧乌龙岗方向有仙翁对弈、龟蛇相会、金犬望榕等景观;左侧葫芦洞方向有金猫扑鼠、郑王点兵、玉兔听潮等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葫芦洞是太姥山一百多处岩洞中最具特色的洞穴之一,素有“洞中乐园”之称。 葫芦洞由嶂谷、叠石洞相连组成,全长一千多米,因形状似倒放的葫芦而得名。洞内先窄后宽,有13个天井、7个厅堂,可供游人娱乐、憩息。宋时洞内曾建有葫芦洞阁,现仅存残砖断瓦及绝壁上的石门臼等遗迹。</p> <p class="ql-block">洞内有红楠、木荷、栲树等多种植物,古藤垂挂。走到“流水湾”,可见7字形石桥下有晶莹剔透的泉水流出,水声叮咚,宛如古筝和鸣。相隔数十米的“回音洞”,有类似天坛回音壁的效果。还有一处长约70米的暗洞,是听泉的好去处,古人称之为“漱玉洞”。</p> <p class="ql-block">葫芦洞崎岖难行,游客需以爬、蹲、侧、蹑等各种动作行走,一进一出需花费近二个小时,仿佛做一套特殊的健身操。洞内光线通过洞隙透射进来,因气流作用,光与色奇妙变幻,给人带来幻觉般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仙杖峰(花岗岩象形地貌)河马啸天,中间笔直的山峰像一把仙人拐杖,耸立于山间。左边的巨石似河马张开大嘴,仰天长啸。这是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岩石暴露地表,受到长期热胀冷缩的作用,发生球状风化,形成石蛋,后期又受到重力塌崩等影响而形成的象形景观。</p> <p class="ql-block">龟蛇相会,两块石头,一石像金龟露出头部,一石似银蛇仰首面对,惟妙惟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将军岩,突兀的岩石像一位头戴金盔、身披银甲的将军面向东海,伫立沈思。这尊天然的岩石造型,酷似厦门鼓浪屿的郑成功雕像,又称郑王雕像。</p> <p class="ql-block">金猫扑鼠(花岗岩象形地貌),笔直石峰上的两块石头,大者如猫,小者如鼠,组成了活灵活现的金猫扑鼠图。这是由于花岗岩水平和垂直节理发育,岩石暴露地表后,长期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发生球状风化而形成表面圆润光滑的石蛋地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风动石 金豹仰天蹲猴观海,巨石儿立,大部悬空,仅有一端与下面岩石相接触,若有风吹,巨石摇摇欲坠,故称风动石,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岩石天长地久的差异风化。风动石的右边还可以看到金豹仰天、蹲猴观海等象形石景观。</p> <p class="ql-block">仙人锯板(花岗岩中的节理),巨石被锯成了三片平行排列的石板,长近10米,岩体上留有明显的藤蔓斑痕,第三块上面还有很粗的黑色墨斗线痕。传说是天上的仙匠所为,故称仙人锯板。这是花岗岩岩体受到两组垂直节理的控制,在长期风化作用的影响下,节理面不断增加其宽度而形成了石缝。</p> <p class="ql-block">太姥山葫芦洞的“果然名山”摩崖石刻系丁仃先生题字。丁仃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曾出任八届美展全国总评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画院名誉院长。“果然名山”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太姥山景色的奇特与壮美,表达了对太姥山名副其实为名山的赞叹。</p> <p class="ql-block">“太姥胜景”摩崖石刻则是赵朴初先生的题字。赵朴初是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宗教领袖、书法家。他所题的“太姥胜景”,简洁而精准地描绘了太姥山的美妙景致,让游客还未深入游览,便能对太姥山的胜景充满期待。这两处摩崖石刻不仅为太姥山葫芦洞增添了文化底蕴,也成为了游客眼中的一道独特风景。</p> <p class="ql-block">云标亭建于1993年,位于云标石下方。云标石因明代兵部尚书熊明遇题刻“云标”二字而得名,“云”指顶峰上的白云古刹,“标”即路标,寓意通往白云古刹的路径标志。云标亭周边景点众多,如一线天、电视屏幕石、蓝溪涧等,是游客登山途中的重要休息点和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蓝溪涧,这是一处玲珑别致的洞道,长约50米,洞中有碇步、古藤壁画。因泉水傍着洞道的碇步,低吟徘徊流入蓝溪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提醒:洞道幽暗,地上湿滑,请勿拥挤,注意头上和脚下安全。</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长68米,高40余米,最窄处仅20厘米,是国内最窄的一线天之一。与其他垂直上下的一线天不同,它是倾斜式裂隙。</p> <p class="ql-block">洞内许多地段极为狭窄,只能一人侧身紧贴峭壁,收腹扶壁才能通过,部分路段甚至需趴在石斧状的岩石上,用类似“俯卧撑”的动作提气收腹慢慢挪行,对游客的体力和心理素质有一定要求。</p> <p class="ql-block">拨云峰笔架峰,因峰岩嶙峋如巨掌拨云弄月,故名之。左沩笔架峰。</p> <p class="ql-block">望海亭是太姥山景区内一处重要的观景亭,位于一线天出口附近。望海亭建在巨石之上,是观赏山海景色的绝佳位置,游客在此可眺望远处宽阔无垠的大海和叠幛起伏的山峦。亭子柱子上镌刻有一副对联:“只合眼前千帆竞海,何求身后一石升天”,寓意深刻。</p> <p class="ql-block">金鸡报晓,“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引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p> <p class="ql-block">太姥圣殿是太姥山景区内重要的宗教建筑,建于1998年,借鉴唐代建筑造型,整体给人古朴庄重之感。殿内供奉着太姥娘娘的汉白玉雕像,太姥娘娘被尊为闽越第一女神,是当地民间信仰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太姥山绿雪芽,它是中国名茶之一白毫银针的始祖,也是福鼎白茶的精神象征。据《太姥山志》载,尧帝时期,太姥娘娘(蓝姑)于山中采药,见枯树新芽如玉,采制为茶,以白茶救治麻疹患儿,被尊为“白茶始祖”,她手植的茶树即绿雪芽母树,至今仍生长于太姥山鸿雪洞畔,树龄逾千年。明代陆应阳《广舆记》载:“福宁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绿雪芽”,清初周亮工《闽小记》赞其“色香俱绝,功同犀角”。</p> <p class="ql-block">一片瓦禅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据《太姥山志》记载,明万历甲辰(1604年),进士谢肇淛于洞内修置香灯,后辟为一片瓦寺,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因寺庙建于一块巨石覆盖崖顶形似瓦的洞屋之中,故得名“一片瓦禅寺”,其寓意为“给心一片瓦,以度飘零人”。</p> <p class="ql-block">一片瓦禅寺碑记……..</p> <p class="ql-block">灵通铜殿高约12米,为纯铜铸造,耗铜150余吨,是全国首座悬空铜殿。铜殿建筑效仿唐代风格,屋顶翘角飞檐,造型庄严又富于变化。整体采用铸、锻、刻、雕、镶、镂等10多种工艺,设计巧妙、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铜殿背靠太姥山主峰九鲤朝天峰,左侧为飞仙峰,右侧为莲花峰,两峰狭峙,浮空而立,底下是山谷沟壑,悬崖陡峭,眼前海天一色,景观独特。</p> <p class="ql-block">一片瓦(崩塌地貌),在两块崩塌下来的岩石之间,有一块薄板巨石犹如瓦片覆盖其上,形成小屋,因此寺名一片瓦寺。这种现象主要为花岗岩重力崩塌而形成。</p> <p class="ql-block">大雄铜殿为全国首座悬空铜殿,采用黄铜建造,呈现唐代风格。铜殿高12米,总面积约180平方米,所用黄铜达100余吨至150多吨,屋顶翘角飞檐,造型庄严又富于变化。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大和尚特为铜殿摩崖石刻题词“梵刹庄严”。</p> <p class="ql-block">五百罗汉堂,殿内供奉着由缅甸汉白玉精雕细琢而成的坐式罗汉五百尊和六尊大型汉白玉佛像,每尊罗汉大小与真人一般。无论从工艺、取材,还是雕工、规模上在国内都是第一处,堪称中华之量。五百罗汉堂建成的背后还有一段十分传奇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位于香山寺法堂之后,阁前有一方清池,景色清幽别致,阁旁有千年古柏1株,高14米,老干新枝,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修复中的香山寺……。</p><p class="ql-block">香山寺是太姥山的重要人文景观之一。始建于明,原名“妙香庵”。1980年建大雄宝殿,因该地幽兰异香,遂改称“香山寺”。此后陆续修建了太姥娘殿、山门、地藏殿、祖师塔等建筑,全寺占地面积达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合了南禅与天台之风骨,既有宫殿式的大雄宝殿,又有园林式的钟鼓楼和僧寮斋院,错落有致。寺山门“万法朝宗”“华藏庄严”横匾,为上海龙华寺明晹法师所书。</p> <p class="ql-block">太姥山九鲤湖是太姥山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九鲤湖面积小巧玲珑,湖水清澈见底,四周群山环抱。湖中有九鲤朝天峰的奇峰怪石倒影,微风吹过,绿波荡漾,如诗如画。仙桥栈道是欣赏九鲤湖及周边景色的绝佳位置,栈道蜿蜒于悬崖峭壁之上,游客漫步其上,可将太姥山的壮美景观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相传汉代时,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并跨鲤升天,九鲤湖因此得名。这里也是中国祈梦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祈梦,留下了许多诗词和题刻。</p> <p class="ql-block">九鲤朝天峰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象形地貌与深厚的神话传说底蕴,是太姥山标志性奇峰之一。山峰由九座巨石组成,这些巨石形似九条昂首朝天、欲跃腾飞的鲤鱼,形态逼真、错落有致,“九鲤朝天”的名称由此而来。它是太姥山“峰险、石奇”地貌特征的典型代表,从九鲤湖方向或仙桥栈道望去,峰石与湖水倒影相映成趣,画面感极强。</p> <p class="ql-block">此峰与九鲤湖的“何氏九仙”传说紧密相连。相传汉代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修行,后跨鲤升天,九鲤朝天峰被视为九仙跨鲤飞升时留下的化身,为山峰增添了浓厚的仙山色彩,也使其成为太姥山祈梦文化的重要景观符号。</p> <p class="ql-block">通仙桥是一座石拱人行桥。它全长50米、宽3.8米,单孔跨径25米。桥身由白色花岗石砌成,桥头两端翘起,桥中高拱,呈玉带形,远望如一轮明月悬挂于山峦之间。该桥也是九鲤湖祈梦文化的重要标志,千百年来,无数香客踏足此桥,带着对健康、平安的期盼,向九仙公祈求庇佑。站在通仙桥上,凭栏远眺,可将九鲤湖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桥下流水潺潺,鱼儿游弋,远处山峦起伏,绿树成荫,与桥身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