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怀祖

卢冬林

<p class="ql-block">时近中元,身在异乡,遥想逝去的父母和先辈,心有所思,凑成八句:</p><p class="ql-block">潮溪逍遥迁澄塘,</p><p class="ql-block">祖先来路不敢忘。</p><p class="ql-block">远在杭州望故乡,</p><p class="ql-block">遥想双亲归途茫。</p><p class="ql-block">又到中元天渐凉,</p><p class="ql-block">嘱咐弟兄烧纸钱。</p><p class="ql-block">思念亲人泪两行,</p><p class="ql-block">一炷檀香敬爹娘。</p> <p class="ql-block">父亲十几岁就成了孤儿,中年因车祸去世,母亲也在四年后西去,那时,我们兄妹几个还少不更事。不知道父亲过去的身世和祖辈的以往,直到2023年到潮溪去查族谱,我才知道家族的来龙去脉:我家祖上世居潮溪,我的高祖棋芳公<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潮溪迁往天宝逍遥</span>(他的弟弟杕芳公同时期迁往天宝山田)。逍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革命老区,曾被国军反复围剿,百姓多因战乱逃往外地。我的曾祖母巫桃貞带着祖父、祖母逃难到了澄塘乡的大厦村,在新屋里落脚,靠祖父做点小买卖维持生计。</p><p class="ql-block">1935年农历二月初七,父亲在澄塘出生。1949年祖父去世并葬在澄塘安背山。孤儿寡母三人失去生活来源,曾祖母又带着祖母和父亲离开澄塘,投奔到桥西乡的南窝里我姑婆家。此后我曾祖母、祖母相继去世,剩下父亲一人。父亲在南窝里生活了几年,后到湾溪的红光高级社工作,结识了我的母亲。父亲后来又到雷神乡公所担任文书,1959年调入宜丰剧团任演员。十年特殊时期,剧团解散后父亲在“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工作,并担任过宣传站电影队队长,直到1972年调入“县革委”,住进老县政府大礼堂。</p><p class="ql-block">从十九世纪末,高祖棋芳公两兄弟从潮溪分迁到逍遥和山田,养育了两代子孙二十多人,但由于战乱,到我父亲这一辈仅剩我父亲和杕芳公的曾孙普森两个男丁,而普森叔一生末婚,并无后人。这样看来,棋芳公这一支血脉只能靠我们几兄弟来传承了。</p> <p class="ql-block">潮溪一栋老屋。2018年初次访问潮溪时拍摄。</p> <p class="ql-block">根据潮溪族谱整理编辑的家谱。</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大礼堂的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母亲1988年在大礼堂留影。</p> <p class="ql-block">祖先居住过的地方:潮溪东卢坑(2023年2月摄)</p> <p class="ql-block">高祖、曾祖、祖父三代人生活过的地方,逍遥毛家村。</p> <p class="ql-block">逍遥是帝子道场,唐代的太子塔就在逍遥毛家附近。据史料记载,该塔为唐肃宗第十四子李僖(法号僖禅师)的墓塔。李僖早年随南阳慧忠国师出家,后隐居逍遥山修行,圆寂后葬于此地。</p><p class="ql-block">高祖棋芳公就安葬在离太子塔不远的布袋垴。</p> <p class="ql-block">澄塘大厦村新屋里的古牌坊。</p> <p class="ql-block">新屋里李成明的老屋。曾祖母、祖父、祖母曾居住在这栋屋前面。父亲可能在这里出生(因吃过李成明母亲的奶,拜李成明母亲为干娘)。</p> <p class="ql-block">桥西乡潭港村南窝里。祖父的姐姐梅英嫁到南窝里皮家。祖父1949年5月去世后,曾祖母带着祖母和我父亲投奔到皮家。</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土改时分得的一间住房,就在这附近。</p> <p class="ql-block">南窝里风光。</p> <p class="ql-block">湾溪(现改称湾里)姚家村,姚顺林老屋,1971年至1975年春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借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父母亲在姚家建的住房(1974——1985),我们在此居住十年整。</p> <p class="ql-block">父亲及我们全家人居住过的老县政府大礼堂。1972年父亲住进大礼堂的一间偏室内(图中左侧一层两窗内),直至1984年去世,母亲1985年春带着我们兄妹住进这里,我在这里结婚成家。母亲1988年去世后,我们四兄妹和我老婆儿子还在这里居住了很久,最后搬离礼堂的是三弟,时间是2000年元旦。大礼堂建于1957年,2007年被拆除。这个存在了五十年的著名建筑,与我们一家三代人结缘28年。</p> <p class="ql-block">明天就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个被称作“七月半”的日子,藏着中国人最温柔的思念——我们备上简单的供品,燃一炷清香,把对先人的惦念轻轻安放;或是在心里点亮一盏“河灯”,让牵挂顺着时光的河流慢慢流淌。 </p><p class="ql-block">其实中元节最动人的意义,从来不是遥远的仪式,而是提醒我们:要记得那些生养并爱我们的人,更要带着他们的期盼好好生活。就像古人说的“慎终追远”,思念的尽头,是把日子过成他们期望的模样——好好吃饭,认真相聚,在平凡的日子里攒满温暖的记忆。 </p><p class="ql-block">愿月光能捎去牵挂,愿晚风会带来安宁,更愿我们都能在岁月的流转中,懂得珍惜眼前的每一份安稳与团圆。</p> <p class="ql-block">树影婆娑山静默,</p><p class="ql-block">天边云重似愁情。</p><p class="ql-block">我立山头思过往,</p><p class="ql-block">纸钱一束寄远方。</p> <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遥祭我的祖先和父母双亲,祝愿他们在天堂事事如愿,护佑后代长发其祥。</p><p class="ql-block">也以此文,启示我们的后辈,不忘家族历史,铭记祖先的功德,为家族的传承和发展尽心尽力。</p> <p class="ql-block">本篇开头的七言八句,由AI加工,修正为七律:</p><p class="ql-block">中元忆祖</p><p class="ql-block">潮溪始迁向逍遥,再徙澄塘世泽长。</p><p class="ql-block">祖德源流不敢忘,杭城遥望客心殇。</p><p class="ql-block">双亲音杳归途渺,此日中元暑渐凉。</p><p class="ql-block">遥嘱弟兄焚楮币,一炉檀篆泪双行。</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5日,乙巳中元节前夕</p><p class="ql-block"> 逍遥散人记于钱塘江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