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多年前,曾读到过下面这样一则民间故事。</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一个乞丐讨饭到最后一家时,天就黑了。于是,他就躲进了这家的牛棚里,准备在这里过夜。</p><p class="ql-block"> 他懒懒地躺在草堆上,面对疲劳了一天的身体,感到很是惬意。 </p><p class="ql-block"> 这时,他还觉得头部有点儿凉,于是顺手就把一个㨤料的葫芦瓢扣在了头上。</p><p class="ql-block"> 正当他感到脚上还有点儿冷的时候,又看到一个牛拉了一泡屎。于是,他顺势就把脚插到了热乎乎的牛屎里。 </p><p class="ql-block"> 此时他觉得,身子躺在柔软的草堆上,头上扣着葫芦瓢,脚丫子插在牛屎里,这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于是他美美地想到,今天夜里肯定可以睡个好觉了。</p><p class="ql-block"> 然而,正当他准备入睡时,同情心突然让他想起一起讨饭的同伴儿来了。于是,他思忖片刻后,随口吟了一首打油诗。诗云——</p><p class="ql-block"> 得意躺在草堆上,</p><p class="ql-block"> 夜里做梦也逍遥。</p><p class="ql-block"> 脚凉插在牛屎里,</p><p class="ql-block"> 头冷扣上葫芦瓢。</p><p class="ql-block"> 自觉处境很知足,</p><p class="ql-block"> 不知同伴怎么着?</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读者,读了上面这则民间故事,引发了您怎样的思考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Al赏析</p><p class="ql-block"> 这则看似荒诞的民间故事,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p><p class="ql-block"> 乞丐在牛棚里,用最简陋的方式,满足了基本需求后,竟然生出“知足常乐”的幸福感,甚至由此联想到同伴儿的处境。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恰是人性中善良一面的最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一,幸福的相对性:困境中的知足,是一种生存智慧。</p><p class="ql-block"> 乞丐以草堆为床,以葫芦瓢为帽,用牛屎暖脚,在常人眼里是凄苦,而他却感到是难得的享受。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人类在有限条件下调整心理预期的本能。幸福,往往不取决于绝对条件,而是现实与预期的差值。即,人若能降低期待,最微小的满足也能带来快乐。这种适应能力,是底层民众在艰难生存环境中淬炼出来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二,“葫芦瓢”与“牛屎”的隐喻:体面与生存的辩证。</p><p class="ql-block"> 故事中的两样道具,极具象征意义。用“葫芦瓢”头部防寒,用“牛屎”暖脚。他彻底放弃了尊严,完全服从生存本能。由此暗示人在困境中,常在尊严与生存间寻找平衡。这种妥协,并非耻辱,而是人类在极限环境下的务实选择。</p><p class="ql-block"> 三,民间故事的颠覆性:对主流幸福观的有力嘲讽。</p><p class="ql-block"> 故事通过乞丐的“知足”,反讽了社会对幸福的单一定义。当代人沉迷于追求豪宅、奢侈品时,乞丐用极端方式提醒我们:幸福的本源可能只是温暖的脚和不受凉的头部。这种底层视角,瓦解了消费主义创造的虚假需求。</p><p class="ql-block"> 结语:在卑微处照见人性光辉。</p><p class="ql-block"> 这则民间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乞丐并未因自身处境而麻木,而是在微小满足中还有关怀他人的能力。这种在泥泞中依然抬头看星光的姿态,揭示了人类精神的韧性。</p><p class="ql-block"> 或许,不幸福并不是缺少资源,而是失去了感受幸福与同情他人的能力。而这位乞丐,在头顶葫芦瓢,脚插牛屎的夜晚,反而比许多锦衣玉食者更富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