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说“要忘记年龄”。我觉得这话一半对,一半不对。“对”是心态要放年轻,不要怕老。“不对”是不知年龄,还要做年轻人做的事。人老了就是老了,不承认不行,老了要说老话,要做老事。知老不是怕老,是要懂的怎么规划老年生活、怎么科学养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前两年,我还想着怎么和年纪小于我的人一样,做这做那,不服老。出去旅游十几天。白天景区拍照,晚上电脑修图,编点儿文字,总要像记者抢新闻那样,第二天一早驴友们还在梦乡,我就要在朋友圈里晒片“见报”。那时,我已经70过了,愣是不记得年龄的大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果怎么样,毛病出来了。有一次,一个坐诊大夫看了看我的舌头,说我早期脑梗,要及早预防,不然危险。听他一说,脑袋晃晃觉得像梗,走路脚后跟疼也怀疑是不是梗啦,就连出门忘带钥匙啥的,也怀疑是不是脑梗的预兆。我去医院看中医,大夫号脉、看舌头,同样是说早预防,很危险,拿起笔刷刷就开了7副中药,还要给我扎针。看到病床上躺着的、趴着的、一个个半露着身体,从头到脚扎满银针的病人。我说:先不用扎了,看看再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不是讳疾忌医,是想琢磨琢磨我这70多岁的人,该怎样生活、怎样养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觉得,养老除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情绪调整习惯外,还有个好的方法,那就是“玩”点儿艺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人一出生,睁开眼就喜欢看好看的。为啥要在家里墙上挂幅画?为啥要去优美的风景区去旅游……看看好看的赏心悦目呀。<span style="font-size:18px;">摄影也是艺术。我选择玩摄影就是要练出双发现美的眼睛,拍好看的照片,自我欣赏,赏心悦目,调节神经,活血化瘀。摄影不仅调节神经,还要</span>手动、腿动、脑动,是个全身运动。古人说“由艺进道”。意思是,有益的兴趣爱好可以延年益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几年,我有很多想法,比如投稿啦、比赛啦、登报啦等等。虽然也“小荷才露”了几张,但绝大多数石沉大海。说白了,那时无非是想追逐外在的成就与认可,可恰恰忽视了内在的健康与平和。欲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东西,适度的欲望能激励人前进,但过剩了,会让人身心俱疲,最终损害健康。世界上最贵的床是啥?是病床,最珍贵的财富是啥?是健康。现在想通了,怎么能把摄影当做养老的手段才是正理。想法变了,那摄影的方向当然也要随年纪增长而改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首先,设备要换。沉重的单反折价我换成了微单,200的镜头也出手换成105。负荷减轻,出门拍照不用弓腰驼背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拍摄题材要变。登山损伤膝盖,万一有个闪失,自己受罪不说还会给同伴添不少麻烦。风光片一般少拍或不拍了。建筑多在平地,我选择了建筑(古建和现代建筑)。古建拍摄记录历史文化,活化表达文明传承。现代建筑拍摄,记录城市变迁,展现建筑艺术,促进文化传播,一样是有意义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人文。前两年哪有红火就去哪儿。市内的、省内的,省外的也想去。现在走那么远,力不从心了。社区、小区虽然不大,只要用心发现、用心拍摄,一样可以展现社会生活、记录社会变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今后要把镜头当做<span style="font-size:18px;">画笔,每一页都让它充满色彩。不再去想拍出什么专业作品,不再去想参加什么比赛,不在求的那那的认可,而是在光影之间,色彩之间找到新的乐趣、新的陪伴、新的自己。世界很大,美就在身边,生活远比想象中要精彩。 拍摄不再是为了结果,而是为了过程——为了那份发现美、捕捉美、欣赏美的喜悦。</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不怕老,老了一样笑得好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