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的退役干部,领证自主择业的工资会有中年危机吗?

军魂

<p class="ql-block">  军官“自主择业”是2001年开始施行的政策,在实行了20年后,2021年被新推出的“逐月领取退役金”制度取代,目前已经成为历史。</p><p class="ql-block"> 全国范围内的“自主择业”退役军官约为30万人,年龄跨度在40岁到65之间,且40岁至50岁的年龄段居多。</p><p class="ql-block"> 与“逐月领取退役金”相比,“自主择业”似乎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主要是“退役金”的保障机制不同。“自主”的退役金发放终生,且随军休退休金调整上涨,而“逐月退役金”只发放到退休前,达到退休年龄后领取“养老金”与原退役金比例的20%之和,退役金随着地方养老金调整上涨。</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以上差异,普遍观点认为“自主”优于“逐月”。然而,笔者认为,“自主择业”退役军官,要有危机感了!</p><p class="ql-block">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自主人”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尤其是近年来,自主退役金在部队涨薪的背景下出现了逐步上涨,加之《退役军人保障法》《退役军人安置条例》等法规对“自主择业”退役军官的待遇保障有相关规定,更让一部分人认为“自主择业退役金”足以支撑今后的生活保障甚至维持相对体面的生活,殊不知,这样的认知是片面和错误的。</p><p class="ql-block"> 军官“自主择业”是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制度,尽管有法规明确按照“老人老办法”保障,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以及时代的变迁,一种“过去式”的制度,其本身就是最大的“危机”。</p><p class="ql-block"> 前文提到,“自主择业”退役军官的年龄跨度在40岁到65岁左右,总人数约30万,尽管制度取消,没有新人补充,但按照当下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推算,这一人群将持续存在30-40年甚至更长时间。4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跨度,各方面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不可预知的因素很多。如果对未来的变化趋势不好预测分析,那么可以用过去40年的时间跨度做参考。</p><p class="ql-block"> 40年前,中国大地正在进行深刻变革。彼时,许海峰在第23届奥运会上刚刚为中国夺得第一块金牌,而在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上,北京大学生第一次亮出“小平您好”的条幅……</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也在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一场百万大裁军悄然拉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0年前的军官制度、部队建设,与现在相比是跨时代的变迁,而对于一个个体而言,当时的作出的某个选择是否正确,放到现在来看,可能会有完全相反的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彼时公务员流行下海经商,而现在报考公务员已经挤破头;彼时军官转业愿意进企业,因为当时企业工资高,而现在企业军转干部已成为老大难问题。可见,对于“自主择业”退役军官而言,30—40年后的生活状况到底“好不好”,现在并不可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对而言,“逐月”是正在施行的制度,尽管当前似乎与“自主”相比有其缺点,但毕竟是正在施行的政策,在运行过程中有其优化的空间与可能性,所以,长远来看,已经消失的“自主择业”才是劣势一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有的“自主”战友可能会说,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托底,况且国家、军队也不会忘记“自主人”。的确,国家不会忘记任何人,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任何政策与制度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即使当时认为好的政策制度,也不能保证永远“好”。否则,也不会出现企业军转干部这一难题。30-40年前,选择转业进企业的人一定不认为当时的选择是错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自主群体会自然消亡,随着时间延长,话语权逐步削弱也是大势所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自主人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不是庸人自扰,更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成年人对未来、对自身、对社会发展本应具备的理性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自主人应当如何应对呢?下面看两个真实案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杨2017年副团自主,原单位是军改期间被裁撤的5个集团军机关之一。尽管是单位业务骨干并且负责一项重要机密级工程,但军改大势不可违,所负责的项目转型,老杨无奈转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杨选择自主留在了驻地某四线城市,在自主当年考取了“一级建造师”。老杨研究生毕业于解放军理工大学,所学专业军地相通且已在部队积累了一定工程建设经验,为自主后在地方发展打下了基础。老杨顺利应聘到一家民营建筑企业任项目经理,期间在工程上“摸爬滚打”,将昔日在部队的工作作风带到了建筑工地,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也在建筑行业积累了自己的人脉。几年后,老杨逐步完成了“退役军人”到“工程人”的转变,并连续多年被省建筑业协会评为“优秀建造师”,所负责的多个项目也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工地”和“优质工程”。如今,自主7年后,老杨已经成为企业副总,在收入上也实现了跃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杨属于自主群体中相对成功的例子,但总体而言,类似老杨的案例并不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刘与老杨同年自主,专业技术9级,此前在部队当过军需科长,由于晋升空间受限而选择自主,同样留在了驻地某北方城市。老刘起初踌躇满志,打算创业闯出一片天地,利用退役金和多年积蓄,他创办了一家花卉公司,但由于缺少相关专业知识与经营经验,公司在运营2年后被迫转让。老刘不甘心,又借钱开了一家饭店,同样由于缺少经验,最终经营不善关了门。经过2次创业失败,老刘的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如今,他不再谈创业的事了,整天混迹在不同的自主“微信群”,探讨世界大事、人生哲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前,“自主择业”退役军官的生存状态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退役后努力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并在事业上略有所成,个人收入也实现了较大增长。类似前文中提到的老杨等人,但总体看这类人并不多。这类人有科学的职业规划,选择自主也是有备而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退役后逐步实现了身份转型和事业升级,是大家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是退役后自主创业,但由于对自身能力和市场现状缺少客观估计和正确判断,多数没能取得成功,甚至负债累累。老刘便是这样的典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是在普通职业打工,能够放下身段,踏实工作,尽管收入不高,但也在职场上取得了积累和进步,同时坚持缴纳了养老保险,为将来退休后的生活增加了一份保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是赋闲在家,无所事事。每天在各个聊天群探讨世界大事、人生哲理,精神上自我满足,殊不知已严重脱离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以上四种生活状态中,显然第一种与第三种是值得借鉴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笔者认为,对于自主人来说,为了降低未来可能风险,保证相对较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在退役后尤其要把握以下三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不断学习。有的人认为“自主”时年龄偏大,还谈什么“再学习”。实际上,这样的认知非常肤浅。以老杨为例,自主时年龄已经42岁,同样考取了“一级建造师”,并为后来开启职业空间奠定了基础。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离开了学习充电,很快就会被时代抛弃。比如,5G开启了全新的信息化时代,自媒体成为一个全新的职业赛道,不少自主人利用自媒体创业,并取得了成功,如著名军事专家杜文龙等。我本人也是一个自媒体创业者,数年来通过发布文章、视频积累了近20万粉丝,同时也增加了不少的收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是坚持工作。自主人并没有“躺平”的资本,孩子上学婚嫁、老人赡养照顾、家庭医疗起居等等,想要维持体面的生活,就不能只靠“退役金”作为唯一经济来源。有的“自主人”一直错误的认为,自主退役金与现役同职级军官的工资待遇是绑定的,可现实是,如今一个正营职现役军官的工资性收入约为2万元(含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家属荣誉金、赡养老人补助、两地分居补助等),而“自主择业”营职军官退役金不过1.1万无左右,二者的差距可谓明显,且随着现役工资构成的不断完善和变化,各种补贴、津贴、补助的不断增加,差距还会逐步加大。因此,只靠退役金维持生活,在未来几十年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是非常不明智的,而用工作增加收入才是正确的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是端正心态。“自主人”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如果不希望成为被未来社会抛弃的人群,必须对将来的生存状态与风险有清醒的认识。正如前文所说,几十年的时代跨度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要学习、要充电、要工作,而不是依赖退役金“躺平”。要找准自己的发展赛道,多向“自主”群体中踏实、努力、勤奋的人学习。切不可自我满足,甚至错误的自我感觉良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自主群体中存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于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同志,并不需要自我焦虑,正常享受退休生活即可。以上忠告仅面向未达到退休年龄的年轻同志,因为笔者也是其中一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只是我个人对自主群体未来可能风险及应对的粗浅认识,并不一定正确,欢迎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b></p><p class="ql-block">在部队里有什么难忘的人或事?</p><p class="ql-block">最难忘的就是第一年老兵退伍哭得稀里哗啦,全班拿茶缸喝酒,我闷了一茶缸就直接断片儿了!等我醒来老兵的铺位就空了……</p><p class="ql-block">2024-11-02 19:42</p><p class="ql-block">一位正团职军转干部的内心独白</p><p class="ql-block">我当兵26年,今年转业时,我思虑再三,最终选择了逐月。我是解放军某学院的基层指挥专业本科毕业,军事学士学位。分配到部队后,先后当过排长、连长、营长,之后调师、军两级机关分别干过当科长、处长,期间,参与组织多次实兵实弹演习和抢险救灾行动,参加过九江98抗洪抢险,参与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保障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机关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八次荣立三等功。如果不是父亲突发脑梗瘫痪在床的家庭变故,也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