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夕阳熔金。</p><p class="ql-block"> 晚霞,宛如苍穹倾泻的调色盘,将无垠的天幕染作一片流动的瑰丽。金红浸透了层层叠叠的云絮,又漾开淡淡的紫蓝。</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小区外揽月河的大桥上眺望。夕阳正把它最后一把金粉撒向大地,风从遥远的地平线吹来,拂过树梢、草尖、河面和一幢幢楼宇,整片大地便在霞光的抚慰下,显出一种静谧的温柔。我暮年的心境顿时被天边这燃烧的盛景染得透亮。此刻,心中便跃起一股熟悉的冲动:如此转瞬即逝的壮美,当以镜头采撷,分享于方寸之间。这“采撷”的冲动,早已悄然融为我拥抱这“人生晚晴”的一种日常仪式。</p> <p class="ql-block"> 这铺满天际的霞光,倏然牵动记忆,引我溯回五月游三峡时长江的游轮之上。彼时,船行江心,浩荡的流水被落日的余晖劈开,一半是沉静深碧的“瑟瑟”,另一半则是熔金般流淌的“火红”。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千古意境,竟在眼前活色生香。我亦沉醉其中,频频按下手机键,在粼粼波光间追逐着光影的每一次微妙流转。静下心后,又从相册中精挑细选,拼成九宫格,郑重分享于朋友圈——我已习惯于将这难得一见的华彩,再用心地斟酌自以为最优美的文字,分赠予远方的友人。彼时只道是美景当共赏,未曾深想,这“分赠”之举,竟也是对自己生命旅途中所遇璀璨的一次次郑重的采撷与存档。</p> <p class="ql-block"> 晚霞的光影,又悄然织就另一幅画卷——东南亚小国老挝,一座坐落于湄公河岸边的不甚巍峨却留下深刻印记的小山。那次随团旅行,三十余人同游,自由活动便是登山。行至半山腰,队伍便如潮水般退散,有人折返下山,有人停步歇息;唯余我们四人,执意向顶峰跋涉。途中,疲惫如藤蔓缠绕,我也曾心生退意。同行的董大哥见状,伸出有力的手,也递来坚定的鼓励。他年长我十余岁,像我一样,胸前也镌刻着大手术的印记。汗水早已在他的额头流淌,他却一步一个脚印,踏得坚实:“老弟,加把劲!咱得挑战自己,征服脚下这座小山头!”望着他坚毅的眼神和挺直的背影,我仿佛看见了一股无惧岁月和伤痕的韧劲,正透过他古稀之年的花白双鬓,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终于,我们并肩立于峰顶。四野苍茫,晚霞正浓烈地燃烧,将天际染作一片恢弘的金红锦缎。董大哥抹一把额头的汗,朗声笑道:“值了!这景,这人,都值了!快,以这晚霞当背景,拍一张!留个念想,也给大家伙看看!”我们相视而笑,立于山巅,身后是奔涌的霞光,如同生命燃烧出的最华美乐章,也映照着此刻我们挑战自我、征服疲惫的荣光。“留个念想”与“给大家看看”,这不正是对眼前这壮阔“晚晴”最朴实无华却又情真意切的采撷与分享?照片随即飞入朋友圈,赢得了潮水般的点赞——那山顶的霞光,仿佛也越过了千山万壑,映入了每一个凝视屏幕之人的眼底心间。</p> <p class="ql-block"> 是啊!晚霞于我,早已不只是天边变幻的风景。自退休后,步履便追随着向往的远方。在每一个旅程的夜晚,无论多么疲惫,灯下必有我伏案撰写的身影,将白日的见闻、瞬间的感动,细细梳理,凝成游记,发布于公众号,也分享在朋友圈。这些文字与影像,便是我孜孜不倦采撷的生命旅途中的霞光片羽,是我为“人生晚晴”写下的深情注脚。</p><p class="ql-block"> 其实,人生到了我这个年纪,不也正处在这样的黄昏么?年龄于我,不再有朝阳初升的炽热,却多了晚霞般的从容与厚重。那些晚霞,无论是平原上的、游轮上的,抑或是山巅之上的,还有游记里记下的那些风景、朋友圈里收到的那些点赞,都是这黄昏里的光。它们像一颗颗饱满的果实,挂在我岁月的枝头,摘下来,摆成画,便是晚年生活里最珍贵的长卷。</p><p class="ql-block"> 眺望与沉思中,霞光渐渐淡了,却在我心里留下一片暖。我情不自禁又拿起手机,拍下了天边的最后一抹余晖。“一抹晚霞醉黄昏”,我突然想到这样的句子,不知道它是不是出自于哪一首古诗词。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用这样的句子配合我的照片,在朋友圈分享出去。毕竟,美好的事物从来不应该独赏,就像这漫天晚霞,总要有人看见,有人撷取,才算不辜负了这一场盛大的晚晴。</p><p class="ql-block"> 仅以此小文,回应微友们对我“为什么经常发朋友圈”的关切,同时也纪念我的63岁生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