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行(13):中国彩陶之乡~参观临夏州博物馆

随风飘荡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随风飘荡</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0069887</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8月10日,与夫人同行,走进甘肃临夏州博物馆,开启一段与远古对话的旅程。这里不仅是彩陶的海洋,更是中华文明源头之一的见证地。</span></p> <p class="ql-block">临夏是避暑天堂,康养胜地,花儿临夏,在河之州。</p><p class="ql-block">为此在临夏住了二晚。</p> 镇馆之宝 <p class="ql-block">郭沫若先生将马家窑文化彩陶瓮命名为“彩陶王”。该文物全称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双耳四鋬彩陶瓮,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国宝级文物。 ‌</p><p class="ql-block">命名背景</p><p class="ql-block">1954年,甘肃省积石山县三坪遗址出土了这件彩陶瓮。郭沫若先生在参观时,被其艺术价值震撼,当场命名为“彩陶王”。 ‌</p><p class="ql-block">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该彩陶瓮高约1.5尺,造型优雅,纹饰精美,尤其是漩涡纹设计,生动再现了黄河奔腾的景象,展现了原始先民的艺术智慧。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波纹彩陶盆</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距今约 5300—4900 年)</p><p class="ql-block">1976年甘肃省积石山县银川乡水地陈家出土临夏回族自治州彩陶馆(州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黑白彩鸟型双连彩陶豆</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距今约5300-4900年)</p><p class="ql-block">2023年甘省兰州市征集</p><p class="ql-block">临夏回族自治州彩陶馆(州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葫芦形网纹彩陶罐</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边家林类型(距今约5300-4900年)</p><p class="ql-block">1976年甘肃省康乐县虎关乡边家林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临夏回族自治州彩陶馆(州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人马动物纹双乳彩陶</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约4700-4300年)</p><p class="ql-block">1989年甘肃省临夏县征集</p><p class="ql-block">临夏回族自治州彩陶馆(州博物馆)藏</p> 马家窑一号展厅 <p class="ql-block">步入马家窑文化彩陶展一号展厅。</p> <p class="ql-block">重点展出马家窑文化彩陶,包含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等序列,通过旋涡纹、蛙纹等典型纹饰展现史前彩陶艺术高峰。‌‌</p> <p class="ql-block">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陶器的地区之一,陶器伴随着农业和定居生活而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制陶技术的进步,彩陶应运而生,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彩陶文化缔造了史前艺术浪潮的“黄金时代”。</p><p class="ql-block">临夏先民创造了极富地方特色的彩陶文化体系,临夏地区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彩陶之乡”,绚丽多彩的马家更是代表了中国彩陶艺术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彩陶之冠”,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璀璨夺目的瑰宝。临夏地区是马家窑文化的核心区域,出土了数量巨大、品级上乘的彩陶,这些彩陶以器形丰富、图案精美、花纹瑰丽、工艺精湛著称于世,以出土于临夏州积石山县三坪遗址的“彩陶王”为代表。</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是一种受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影响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同时开辟了中华文明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沟通了中西文明交流的通道。</p><p class="ql-block">临夏州彩陶馆(州博物馆)收藏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各考古学文化在临夏地区的分布与发现,兼顾临夏州内各国有博物馆收藏的史前文化相关藏品的特征,将其分为石岭下、马家窑、边家林、半山、马厂五个类型,全面、系统地展示马家窑文化彩陶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厚的历史底蕴、绚丽多彩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介绍</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是受仰韶文化影响在黄河上游甘青地区产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24年最早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村而得名,距今约5500-4000年。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泾、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西北部。</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的人们过着定居生活,多在接近黄河及其众多支流的两岸台地上修筑房屋,形成大小不同的聚落。住房多为半地穴式的</p><p class="ql-block">屋架结构。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经营原始旱地农业,种植的农作物以粟、稷为主,此外还有黍和大麻等。</p><p class="ql-block">马家窑文化的人们死后多葬在离村落不远的氏族所属的公共墓地中,既有一次葬,也有二次葬,对于婴儿,存在使用瓮棺葬的现象。</p><p class="ql-block">马家文化经历了1000多年的发展历程,文化特征变化很大,通常将它分为石岭下、马家窑、边家林、半山、马厂五种类型,代表从早</p><p class="ql-block">到晚的五个不同的发展时期。这五种类型是一脉相承发展的,在陶器造型和纹饰上,有其共同的特征,但也有各自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马家窑类型彩陶:制作精细,以黑色彩绘较多。彩陶纹样有条带纹、圆点纹、弧纹、波纹、方格纹、垂幛纹、线纹、人面纹、蛙纹和舞蹈纹等。</p> 马家窑二号展厅 马家窑文化彩陶展 甘肃省史前陶器展 <p class="ql-block">包括仰韶文化彩陶展示。</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各文化年代介绍。</p> 齐家文化玉器展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博物馆还展出了齐家文化的玉器与青铜器,玉璧、玉琮温润如脂,青铜刀锋寒光凛冽,昭示着文明的演进与融合。</span></p> <p class="ql-block">汇集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琮等礼器,以及明清玉雕工艺品,反映玉石文化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p> <p class="ql-block">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既是当时的生活用具,又是精美的艺术品,特别是马家窑文化彩陶,是世界彩陶史上的巅峰,是无与伦比的文化奇观,是万种艺术的源头、无字的天书、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充分展示了远古先民的经济生活以及宗教信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精美绝伦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华史前审美思想,开启了华夏文明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是中华文化史上一簇永不凋谢的仙葩,堪称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瑰宝,其神奇辉煌的艺术魅力至今还震撼着我们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彩陶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一种文化责任,更是一种文化使命,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让它在新的时代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帖,2025.9.5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