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发是本能,控是本事</p> <p class="ql-block">情绪价值的骗局:</p><p class="ql-block">认知低的人对情绪上瘾,认知高的人收割价值</p><p class="ql-block">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情绪价值”成为了一个流行词语,被很多人追捧。仿佛谁能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谁就成了社交关系中的高段位玩家。甚至在婚恋市场上,“情绪价值”被摆到一个近乎核心的地位,好像只要能哄、能安慰、能逗笑,就能轻松拿下人生的筹码。</p><p class="ql-block">认知分为五个层级:</p><p class="ql-block">感官认知、情绪认知、逻辑认知、利益认知、规则认知。情绪,只是认知的第二层次,属于相对低的阶段。一个人如果停留在情绪认知阶段,他看待问题的方式,就必然是“我的感觉怎么样”而不是“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他的人生锚点系在情绪上,而不是逻辑、利益、规则上。</p><p class="ql-block">追捧情绪价值的人群分为两类。一类是认知较低的人,他们离不开情绪价值,因为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鸦片”。他们没有逻辑框架,不知道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只能在情绪的起伏里找存在感。他们需要别人的安慰、夸奖、点赞,需要在短视频、爽文、网络热点中寻找那种“被填满”的幻觉。可悲的是,这种满足是短暂的,越依赖就越匮乏,越索取就越焦虑,越沉迷就越空虚。另一类则是认知较高的人,他们并不需要情绪价值来维系自我,但他们深知情绪的力量,知道大众离不开这套东西。于是,他们便宣扬“情绪价值”的重要性,甚至制造情绪、贩卖情绪,用它来攻击人性的漏洞,进而收割注意力、流量、金钱乃至权力。直播间的主播,短视频的博主,情绪鸡汤的写手,都是这一类。他们制造的不是内容,而是情绪的高潮与低谷,让观众哭、让观众笑,最终让观众买单。有人可能会觉得我在批判低认知的人,甚至是在抨击那些利用情绪的人。其实不是。不管是沉迷于情绪价值,还是收割情绪价值,背后都只是认知使然、人性使然,是社会运行的自然规律。社会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来维持秩序,低认知的人为高认知的人提供情绪、提供关注、提供流量,而高认知的人则通过供给情绪来反向获取利益。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分工,是社会运行和维持秩序的必要之件。问题在于,你愿意成为哪一方?是永远嗷嗷待哺,等着别人来安慰、点赞、陪伴?还是能冷静下来,理解情绪不过是工具和手段,真正值得追求的是逻辑、利益和规则?当你始终停留在“情绪价值”的层次,你就注定是被收割的对象;而当你能超越情绪,把它当成工具去使用,你才真正开始掌握主动权。所以,我并不是要大家抛弃情绪,而是希望读者朋友们能认清它的位置。</p><p class="ql-block">情绪是必要的,但它从来不是人生的底盘。人生真正的底盘,是逻辑的思维,是利益的博弈,是规则的掌控。当你的认知足够高时,你会明白,情绪价值可以用来制造,也可以用来收割,但绝不能依赖。否则,你的一生都只能活在别人的操控下。</p><p class="ql-block">希望朋友们,能够站在更高的认知层次。至少,不要沉迷于情绪价值,成为被收割的一方。更好的是,学会运用情绪价值,成为设计游戏、掌控局势的那一方。在这个社会里,认知低的人,被情绪麻醉;而认知高的人,用情绪收割。唯有跳脱出情绪的迷惑,才能看见更广阔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六步法管理情绪:</p><p class="ql-block">“暂停-觉察-允许-探究-选择-释放”</p><p class="ql-block">情绪是我们内心对外界刺激或内在想法产生的主观体验和反应,是我们感受世界、理解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方式。而负面情绪是情绪光谱中那些让我们感觉不舒服、痛苦或想要回避的特定类型。通过了解情绪脑和理智脑的区别,我们可以更好地觉察情绪和管理情绪。</p><p class="ql-block">一:情绪(Emotions) -</p><p class="ql-block">情绪是个人内在的心理状态(如感到快乐、悲伤、愤怒)。可能会伴随着身体的生理变化(如心跳加速、出汗、肌肉紧张、荷尔蒙分泌变化)。</p><p class="ql-block">情绪会 激发特定的行为冲动(如开心想笑、害怕想逃、愤怒想攻击)。情绪通常涉及我们对事件或情境的认知解读(如认为被冒犯导致愤怒,认为失去导致悲伤)。情绪的 原始功能是帮助我们快速识别和应对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如恐惧促发逃跑)。它向我们自己和他人传递重要的信息(如悲伤表示需要安慰,愤怒表示边界被侵犯)。它可以 激发行动,促使我们满足需求或解决问题(如好奇心驱动探索)。它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直觉”常包含情绪因素)。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人感受(共情),促进或阻碍人际关系(如喜悦促进联结,嫉妒破坏联结)。</p><p class="ql-block">常见的核心或基本情绪包括:</p><p class="ql-block">快乐:愉悦、满足、欣喜。</p><p class="ql-block">悲伤:沮丧、失落、忧郁。愤怒:恼怒、愤慨、暴怒。</p><p class="ql-block">恐惧:焦虑、担忧、惊恐。</p><p class="ql-block">惊讶:震惊、诧异。</p><p class="ql-block">厌恶:反感、憎恶。</p><p class="ql-block">信任:安全感、信赖。(有时被加入)</p><p class="ql-block">二:负面情绪(Negative Emotions) -重要但常被误解的部分</p><p class="ql-block">负面情绪泛指那些带来不愉快、痛苦主观体验的情绪状态。它们通常与压力、不适、威胁感、损失或挫败感相关。</p><p class="ql-block">常见类型:</p><p class="ql-block">悲伤:源于失去、失望、挫败感。</p><p class="ql-block">愤怒:源于感到不公、被冒犯、目标受阻、权利被侵犯。</p><p class="ql-block">恐惧:源于感知到的危险、威胁(现实的或想象的)、不确定性。</p><p class="ql-block">焦虑:一种指向未来的、弥散性的恐惧或担忧,常伴随紧张不安和生理唤醒。</p><p class="ql-block">厌恶:对不喜欢、排斥的事物(实体或抽象概念)的反应。</p><p class="ql-block">内疚:认为自己做了错事或伤害了他人而产生的自责感。</p><p class="ql-block">羞愧:认为自己本身有问题或有缺陷,感到无地自容。</p><p class="ql-block">嫉妒:因他人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感到不快。</p><p class="ql-block">孤独:感到与他人缺乏联结或不被理解。</p><p class="ql-block">挫折感:当努力未能达成目标时产生的烦躁和气馁。</p><p class="ql-block">负面情绪最重要的功能是一种警示信号: 负面情绪就像身体的疼痛感一样,是重要的警示信号,告诉我们:有问题需要解决(如愤怒提示边界被侵犯,需维护)。有需求未被满足(如悲伤提示需要关怀或失去需要哀悼)。有威胁需要应对(如恐惧促使规避危险)。它可以驱动改变: 不适感促使我们采取行动去改变现状、解决问题或寻求帮助(如焦虑可能推动准备考试,内疚推动弥补过错)。也促进反思: 挫折、失败带来的负面情绪能促使我们反思过程,吸取教训(尽管过程痛苦)。它可以丰富体验: 完整的生命体验包含喜怒哀乐。经历负面情绪后,我们往往更能理解和珍惜积极情绪。它有社交功能: 表达悲伤可能获得安慰,表达愤怒可能制止侵犯行为,内疚有助于维持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社会或个人常认为负面情绪是“坏的”、“不应该的”、“软弱的”,导致人们压抑、否认或回避它们。但 长期压抑负面情绪可能导致:</p><p class="ql-block">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身心疾病)。</p><p class="ql-block">行为问题(如突然爆发的愤怒、自伤行为、物质滥用)。</p><p class="ql-block">人际关系疏离(无法真实表达情感)。过度沉浸(反刍):反复咀嚼负面情绪而不采取行动,会加深痛苦,阻碍问题解决。</p><p class="ql-block">三:进一步理解:情绪脑vs. 理智脑 </p><p class="ql-block">情绪脑(边缘系统- 如杏仁核):功能:快速识别威胁、激发本能反应(战斗、逃跑、僵住)、产生强烈情绪(愤怒、恐惧、悲伤、狂喜)。</p><p class="ql-block">特点:反应快(毫秒级)、自动化、基于生存本能、非理性。当它占主导时,我们会被情绪淹没,做出冲动决定。</p><p class="ql-block">理智脑(前额叶皮层):</p><p class="ql-block">功能:理性思考、逻辑分析、计划决策、控制冲动、理解情境、调节情绪、共情。</p><p class="ql-block">特点:反应慢(秒级甚至分钟级)、需要主动调用、消耗能量。它是我们进行复杂认知和情绪调节的关键。</p><p class="ql-block">关键冲突:当情绪脑被强烈触发时,它会像警报一样呼啸而过,压制或短路理智脑的功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极度愤怒或恐惧时会“失去理智”、“说不出话”或“做出后悔的事”。</p><p class="ql-block">目标:不是消灭情绪脑(也做不到),而是在情绪风暴中激活理智脑的功能,让两者协作,最终达到“抽离”状态——我们能清晰地感知到情绪的存在,但不被它完全控制,能够冷静地观察和处理它。</p><p class="ql-block">四:“暂停-觉察-允许-探究-选择-释放” 六步法,从情绪卷入到有效抽离(实战指南) </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提供一个综合性强、易于操作的步骤:</p><p class="ql-block">1)识别与命名:按下暂停键 </p><p class="ql-block"> 动作:在感觉到情绪升腾的瞬间(哪怕很强烈),对自己喊“停!”(内心默念或小声说)。深呼吸一口气(最好是腹式呼吸)。</p><p class="ql-block">任务:问自己:“我现在感受到的主要情绪是什么?”尝试精准命名:是愤怒、焦虑、受伤、委屈、沮丧、嫉妒、还是羞愧?仅仅是命名情绪本身,就能激活前额叶,开始削弱情绪脑的威力。 </p><p class="ql-block"> 关键:不评判(不说“我不该生气”),只是客观识别。</p><p class="ql-block">2)空间切换:物理与心理的缓冲 </p><p class="ql-block"> 动作:物理:如果情境允许且必要,暂时离开引发情绪的场合(去洗手间、走廊走走、倒杯水)。哪怕只是站起来伸个懒腰或看向窗外几秒。</p><p class="ql-block">生理:进行 “接地练习” :专注于当下身体的感官。例如:感受双脚踩在地面的踏实感。观察周围环境中5种你能看到的颜色。触摸一个物体,感受它的温度和纹理。听3种你能听到的声音(越细微越好)。深呼吸,感受空气进入鼻腔、充满肺部、再呼出的过程(重复几次)。</p><p class="ql-block">目的:强行打断情绪脑的“劫持”状态,将注意力拉回当下身体感受和现实环境,为理智脑启动争取时间和空间。</p><p class="ql-block">3)接纳与允许:解除对抗的枷锁 </p><p class="ql-block">认知:对自己说:“我感到[命名出的情绪]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情绪本身不是问题,它是我的一部分信号系统。” 承认它的存在,允许它流过你的身体,像观察云朵一样观察它的起伏,而非试图立刻压制或消灭它。</p><p class="ql-block">关键:接纳不等于认同引发情绪的事件或行为,只是接纳情绪作为一种内在体验的存在。对抗情绪只会消耗能量,延长痛苦。</p><p class="ql-block">4)探索与理解:成为自己的情绪侦探 </p><p class="ql-block">提问(用理智脑探究):</p><p class="ql-block">触发点:具体是什么事件/话语/情境引发了这种情绪?(越具体越好)深层需求/信念:这个情绪背后,我的什么核心需求没有被满足?(被尊重?被爱?安全感?控制感?公平?)或者触碰了我什么重要的信念/价值观?(“我应该被公平对待”“努力就该有回报”?)自动化想法:在情绪升起的那一刻,我脑海里闪过了什么念头?(往往是灾难化、绝对化的想法,如“他故意针对我!”“这下全完了!”“我永远做不好!”)</p><p class="ql-block">工具:可以尝试写在纸上(或手机备忘录)。书写本身是极好的梳理过程。</p><p class="ql-block">目的:理解情绪的根源,将其从模糊的“不爽”转化为具体可分析的对象。</p><p class="ql-block">5)评估与选择:理智脑接管方向盘 </p><p class="ql-block">驳斥非理性信念:检查第4步中发现的自动化想法。它们是事实吗?有没有更合理、更全面的解释?(ABCDE驳斥法:A事件-B信念-C后果-D辩驳-E新效果)</p><p class="ql-block">需求评估:我的这个需求在当前情境下是合理的、现实的吗?它必须在此刻、以此种方式被满足吗?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满足它?</p><p class="ql-block">决策与行动:</p><p class="ql-block">当下行动:基于以上分析,此刻我需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才是对自己最有利、最符合目标的?(例如:暂时不回复邮件/微信;先专注于手头另一个任务;需要和对方沟通,但需要先平静下来想好怎么说;或者意识到其实什么都不需要做,情绪会随时间平复)。</p><p class="ql-block">后续策略:为了满足深层需求或避免类似触发,未来我可以做些什么?(如:学习沟通技巧、设立边界、调整期望、练习放松技巧)。</p><p class="ql-block">关键:理智脑的工作是权衡利弊,做出最优选择,而非被情绪脑驱动做出本能反应。</p><p class="ql-block">6)表达或释放:健康的情绪出口 </p><p class="ql-block"> 表达(如需):如果决定需要沟通,尽量在情绪平稳后,采用“非暴力沟通”方式陈述感受和需求(“当…发生时,我感到…,因为我需要/看重…,你是否愿意…?”),而非指责抱怨。</p><p class="ql-block">释放(如不需表达):</p><p class="ql-block">身体释放:运动(快走、跑步、拳击等)、跳舞、大声唱歌、哭泣(找个安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创造性释放:绘画、书写(情绪日记)、演奏乐器。</p><p class="ql-block">舒缓释放:冥想、正念练习、泡澡、拥抱信任的人(如有)、接触大自然。</p><p class="ql-block">目的:给情绪一个健康的流动通道,防止它在体内淤积。</p><p class="ql-block">“暂停-觉察-允许-探究-选择-释放”这六个步骤是你在情绪风暴中的救生筏。每一次成功应用,都是大脑重塑的过程。</p><p class="ql-block">情绪不是你的敌人,而是内心深处的信使。 学会倾听而非抗拒,抽离而非沉溺,你将在情绪的风浪中稳住航向,真正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情绪管理的本质,不是压抑感受,而是提升内在的掌控力。当你能够清晰地认知自己的情绪地图,就能在风暴来临前做好预案,在情绪翻涌时保持航向。每一次成功的抽离,都是对自己内心宇宙的一次探索和扩容。</p> <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一场体验,谁也无法预设结局。提前的焦虑,和事后的难过,都不如当下的感受。</p><p class="ql-block">请相信,所有发生的一切都将有利于我。要么成功,要么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