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郑州</p><p class="ql-block">郑州市,简称“郑”,河南省省会,地处河南省中北部,西依中岳嵩山,北临黄河干流,处黄河中、下游分界之地。郑州市辖6区、5县级市(巩义、荥阳 、新密 、新郑、登封 )、1县(中牟)。</p><p class="ql-block">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之一,有3600余年建城史,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曾为夏、商、管、郑、韩等朝代都城,古称“商都”,史谓“天地之中”,属九州中的“豫州之域”。距今5000年前,黄帝建都于有熊(今新郑),开启华夏文明。夏朝时,登封阳城为早期都城。商汤建都“亳”(今郑州商城),现存城墙为世界现存最长的商代夯土城墙。西周时期,管国(今管城区)建立,称管邑。春秋战国时期新郑作为郑国、韩国都长达500余年。隋之前,“管邑”一直为基层城邑。</p><p class="ql-block">隋开皇三年(583年)始称"郑州",开皇十六年(596年),改郑州为管州,作为以管城为郑州地区政治中心时期的开始。隋大业二年(606年),管州复称郑州,成为中央下属地方。唐宋时期郑州为中原重镇,唐代列为"雄州",宋代升"辅州"。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郑州逐渐成为纵贯中国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1928年正式设市。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郑州从此成为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郑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7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个。</p> <p class="ql-block">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大街366号,坐落在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地带,是集中展示早商文明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是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文化载体,也是郑州新的文化地标性建筑。</p><p class="ql-block">博物院展馆部分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分一个序厅、四个常设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整体建筑设计灵感源于“玄鸟生商”,外观既像一只展翅的玄鸟,又如一颗蓬勃脉动的心脏,被海内外游客亲切称为“商城之心”。基本陈列《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展出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等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珍贵文物,利用数字沙盘、场景复原、声光电、AI技术等辅助手段,展示遗址遗物和遗迹、考古研究、保护成果等内容,解读郑州商城3600多年城址不移、文脉不断、人脉不息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整体建筑造型植根于商都遗址文明,外观设计综合运用城墙、夯土、玉石、青铜、探方等考古文化中的商代元素,建筑外观大气恢宏,与遗址公园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大型国画《山河祖国迎朝晖》</p> 商汤王像<br>序厅镂空的洛阳铲造型,寓意郑州商代都城是一座由考古发现的千年王都。 <p class="ql-block">二层序厅环形浮雕《商颂》</p><p class="ql-block">这些浮雕通过艺术化呈现,生动诠释了商代早期文明的发展脉络。 </p> <p class="ql-block">玄鸟生商</p><p class="ql-block">商族起源的传说,三皇五帝时代,五帝之一的帝喾有一个妃子叫简狄,她吞食玄鸟之卵后生下契。契长大后,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商地,成为商人的始祖。</p> <p class="ql-block">王亥服牛</p><p class="ql-block">讲述了中华商业的起源,商王亥驯服牛拉车,将商部落生产的东西拉到别的部落,以物易物,开创了商业贸易的先河,后人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人称为商人。</p> <p class="ql-block">景亳之会</p><p class="ql-block">讲的是商汤联合东诸侯推翻夏朝的盟会。商汤作为夏朝末年的诸侯国君,为推翻暴政,在景亳集结力量,联合三千诸侯共同伐夏。他通过宣传夏桀的罪恶,号召天下共伐暴政,最终成功建立商朝。 </p> <p class="ql-block">鸣条之战</p><p class="ql-block">商汤在先期征服夏的属国后伐桀,率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进行的一场决战,夏军失败,导致夏王朝灭亡。</p> <p class="ql-block">商汤立国</p><p class="ql-block">讲的是商汤伐桀灭夏的故事,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汤打败夏桀,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国家——商,定都于亳。</p> <p class="ql-block">桑林祈雨</p><p class="ql-block">讲的是商汤以身为祭求雨的历史事件。商汤灭夏后遭遇五年大旱,经龟卜占得需以活人祭祀神灵,商汤拒绝使用平民,选择剪发断爪、身披白茅,"以身为牺牲"在桑林设坛祈雨。体现了其"万方有罪,在余一人"的民本思想。</p> <p class="ql-block">仲丁迁隞</p><p class="ql-block">隞都,又称嚣都,是商代中期仲丁迁都所建都城,位于今郑州市中原区石佛镇小双桥村。</p> <p class="ql-block">展厅入口</p> <p class="ql-block">巍峨亳都 王都典范</p><p class="ql-block">——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世界早期文明无不起源于大河之演。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郑州位居"天地之中",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滥觞之地。</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王朝,定都于亳——今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拥有完备制度体系的早期国家政体,国家、城市、青铜器、文字四个文明要素在这一时期发展繁荣,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p><p class="ql-block">现在,让我们徐徐揭开这座沉寂3600多年都城的神秘面纱,一起去重历从早商开始的一个鲜活的商代世界,解码中国早期都城文明的文脉传承!</p><p class="ql-block">博物院展厅利用数字沙盘、场景复原、声光电、AI技术等辅助手段,展示遗址遗物和遗迹。</p> <p class="ql-block">郑州商代都城</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城市文明史上的地位</p><p class="ql-block">郑州商文明见证了中国传统城市规划制度的形成。继二里头国家之后,郑州商代都城代表的郑州商文明在广域范围内首次确立了成熟的城市体系。</p><p class="ql-block">以大型夯土院落为代表的宫室建筑形式,成为中国历代都城宫殿营造的典范,“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中国传统城市的“内城外郭”城郭之制也自此确立。郑州商代都城是古代中国王朝都城典制的开创之地,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考古文物展</p> <p class="ql-block">兽面乳钉纹铜方鼎</p><p class="ql-block">又称杜岭方鼎。1974年出土于河南郑州商代遗址的内、外城之间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区,乳丁纹青铜方鼎共两件。一件通高100厘米,口径横长62.5厘米,纵长61厘米,重86.4千克,口部和腹部略呈长方形,口沿外折,深腹,双耳四足,腹上部饰兽面纹,两侧及下部饰乳丁纹,底部由四个上粗下细的柱型足承托器身,形体质朴庄重 ,鼎身装饰有饕餮纹和乳钉纹。铜鼎形体硕大,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已发现的商代前期青铜器中体积最大。另一件较小,高 0.87米,重64.25千克,藏于河南博物院。(图为二号方鼎)</p><p class="ql-block">青铜鼎有烹煮肉食、食牲祭祀宴飨等各种用途。相传夏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以象征九州。自此,鼎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该方鼎出土于郑州商城遗址中,这种商代前期的大型王室重器,提供置帝都于中原的史实依据。</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提梁铜卣</p><p class="ql-block">商代早期文物,器物通高50厘米,口径12厘米,圈足径16厘米,重10.4公斤。1982年出土于河南郑州商代遗址窖藏坑。商兽面纹提梁铜卣体态修长,做工精美,器身呈圆形,盖隆起,顶部有菌形钮;器身小口,鼓腹,腹上部有一对半环形钮,上连一个两端为蛇首的提梁,提梁一侧有一链与盖钮相连,鼓腹下垂,圜底,圈足较高。通体饰满花纹,盖钮饰涡纹,盖面饰夔(音同葵)纹,器身由上至下为雷纹、夔纹、兽面纹、连珠纹等。现藏河南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亳”字陶文</p><p class="ql-block">郑州商城出土战国时期的“亳”字陶文,为亳都的确认提供了确切的证据。</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铜钺</p><p class="ql-block">该钺长33厘米,肩宽31厘米,刃宽38厘米。整体呈梯形,方内,刃和阑部平直,平肩,两肩各有近似长方形的小穿孔,作为穿绳系柄而用。器身饰镂空兽面纹,兽面左右对称,纹饰四边有11个连接点,铸造工艺好。钺之形源于斧,从劳作工具发展为刑杀武器,随之成为权力的象征。此钺形体巨大,气势恢宏,其器形之巨,在商代铜钺中仅次于妇好钺。</p> <p class="ql-block">“祖辛”铜鼎</p> <p class="ql-block">弦纹铜爵</p> <p class="ql-block">玉铲、玉戈</p> <p class="ql-block">陶器</p> <p class="ql-block">陶器</p> <p class="ql-block">卜骨、卜甲</p> <p class="ql-block">卜骨</p> <p class="ql-block">卜骨</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断层商代与战国剖面</p> <p class="ql-block">下层为商代,上层为战国时代</p> <p class="ql-block">“玄鸟生商”雕塑</p><p class="ql-block">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p><p class="ql-block">——《诗经·商颂》</p><p class="ql-block">玄鸟生商是商族起源的神话故事。据《史记》记载,奋喾 的次妃简狄,与二人结伴行浴,因误吞玄鸟卵怀孕而生契,即商人的始祖。契“佐禹治水有功”,被赐子姓、封于商地,这就是商部族和商王朝国家名称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青铜岁月”雕塑</p><p class="ql-block">商代是中国灿烂青铜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国青铜文化以其独特的锻造工艺闻名于世。青铜岁月雕塑,展示的是模范法铸造青铜器。铜鼎铸成披土而出的时刻,展现金、土和火的艺术结合,是中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编钟</p> <p class="ql-block">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p><p class="ql-block">位于郑州市管城区,依托郑州商代王城遗址而建,该遗址为商代早期都城亳都所在地,现存城垣遗址周长约7公里,保护范围涵盖地上城垣、地下遗址及宫殿区,总面积达41.6万平方米,是郑州跻身中国八大古都的核心依据。</p><p class="ql-block">遗址公园包含商都遗址博物院,以“疏林草地、显宫露城”为设计理念,着力打造世界级黄河文明寻根圣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光体验目的地和国家中心城市会客厅。</p><p class="ql-block">郑州商城距今已有3600多年历史,是中国商王朝的第一个都城——亳都,是世界早期文明史上为数不多的大型城市遗址,也是中华文明文脉不断、人脉不息的实物见证,为郑州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入列中国“八大古都”提供了重要佐证与核心依据。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围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郑州商代遗址”石刻</p><p class="ql-block">郑州商代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的有三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遗址局部还保存着一座周长达七公里的商代夯土城垣,城垣的内外已发掘有商宫殿基址区和铸造青铜器、烧制陶器、制作骨器的各种手工业作坊遗址和房基、窖穴、水井、墓葬、祭祀场地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陶瓷器、石器、骨器蚌器等遗物。就郑州商代遗址分布面积之大和各种遗迹与遗物内涵之丰富,多认乃是商代前期的一处都城遗址。该段为商代城垣东城墙遗址。</p> <p class="ql-block">商代亳都都城遗址碑</p> <p class="ql-block">玄鸟雕塑</p> <p class="ql-block">东大街贯穿古城遗址,大街两侧是夯土城墙遗址断面</p> <p class="ql-block">郑州商代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p> <p class="ql-block">“商都管城”,由此木栈桥登上遗址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顶部比较平坦</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转弯处</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两侧</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商”石刻</p> <p class="ql-block">商文化浮雕墙</p><p class="ql-block">以六大商朝典故展示商朝的崛起与建都的事件:玄鸟生商、商亥服牛、相土训马(相土大量驯养马匹并且发明改造了马车,被世人奉为中国第一位驯兽师和马车发明者)、商汤与伊尹(伊尹作为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汤王身边,辅佐商汤,助他成就了一代伟业)、夏桀灭亡、商汤建亳。</p> <p class="ql-block">“青铜模范”群雕</p><p class="ql-block">青铜在中国古代是指铜与锡的合金,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制品。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青铜时代,青铜铸造技术达到顶峰,中国的青铜器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在世界科学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p><p class="ql-block">“模范”是后人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常用来指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如劳动模范、模范事迹等。但追根寻源,“模”和“范”则来自先民们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制作器物的母型为“模”,而铸就铜器的外型为“范”,由“模”和“范”铸就了青铜器。几千年过去了,中国古代灿烂的青铜文化,已成为我们今天创新的重要源头。</p> 月季<br>郑州的市花——月季。绿城广场的月季花争奇斗艳,春色满园。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br>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黄河之滨,南依巍巍岳山,北临滔滔黄河,拥有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这里是黄河地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是黄河的最佳观赏地,此段黄河以“悬、险、荡、阔”等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特征形成了博大、宏伟、壮丽、优美的自然景观。黄河文化公园处于中华民族发源地的核心部位,历史古迹丰富,文化遗产深厚,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的有五龙峰、岳山寺、大禹山、炎黄二帝塑像、星海湖等五大景区,分布着“炎黄二帝塑像”、“哺育像”、中华百位历史名人像、黄河碑林、万里黄河第一桥、毛泽东视察黄河纪念地、浮天阁、极目阁等四十余处景点,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手书“黄土高原终点 黄淮平原起点”石刻</p> “民族搖篮”牌坊<br>建于一九八四年,为明清式仿古建筑五彩斗拱,气势雄伟,著名书法家舒同题“民族摇篮”的匾额。楹联:“縂人间之胜,居天下之中”。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周恩来视察大桥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周恩来视察大桥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炎黄广场</p><p class="ql-block">炎黄广场,以炎黄二帝塑像为核心,设置祭坛、九鼎、日晷、柱、钟、鼓和中华民族历史人物群雕像,整个广场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炎黄二帝广场,宽300米,长500米,从炎黄二帝塑像前一直延伸到黄河老滩。广场共三级,一级广场上是一座高6米的炎黄鼎;二级广场两边对称放置钟与鼓;三级广场中有祭坛,神道两侧分置铸铜八鼎,与炎黄鼎合成九鼎之数。炎黄二帝塑像采用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和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建造,是世界最高的雕塑之一。炎黄二帝庄严而肃穆,眼神深邃充满了智慧。它们面朝黄河。整个塑像融黄河、黄土、炎黄文化三者为一体,体现与大地共生,与山川同在,与日月齐辉,气势磅礴、雄浑、博大的艺术效果。炎黄二帝塑像是中华文化的高度浓缩,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开拓和创业的化身。目前这里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圣地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祭坛</p><p class="ql-block">位于三级广场中央,祭坛是祭祀炎黄二帝的地方。祭坛至塑像的轴线上建有长200米的神道,两侧各列四座铸铜大鼎,连同山前一座共九鼎,寓意九州四方江山永固。广场东西两端摆放大型编钟、铜鼓各一个。</p> <p class="ql-block">走下祭坛,神道两侧有八座铜铸大鼎,连同山前广场上的一座,共九鼎。</p> <p class="ql-block">黄河宝鼎</p><p class="ql-block">在八鼎中,为纪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郑州分会场而铸造的黄河宝鼎尤为引人注目,鼎上用篆字书写:“庚子年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字样。</p> <p class="ql-block">黄河宝鼎</p><p class="ql-block">以国家宝藏“杜岭方鼎”为原型铸造,通高4米,鼎宽2.5米,鼎长2.44米,纯铜打造,周身饰有772个乳钉纹。</p> 在黄河宝鼎前拍照留念 <p class="ql-block">神道中央的黄帝日晷</p> <p class="ql-block">回头再看日晷和八座铜鼎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炎黄二帝塑像</p><p class="ql-block">炎黄二帝塑像,自一九八七年倡议兴建,历经二十年,终于在二零零七年四月十八日落成。</p><p class="ql-block">炎黄二帝塑像,以同盟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上部头胸部分由钢筋砼框架结构支撑外壳,壳面采用花岗岩雕成,显得古朴厚重。整个塑像高一百零六米,面部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单眼长三米多,鼻高八米。塑像略高的是炎帝,他天庭饱满,长髯齐胸,从容睿智,仁爱慈祥,额头两道浅浅的皱纹,蕴藏着神农氏勤劳质朴的气质;塑像略低的是黄帝,他盛年英武,锐气勃发,眉头微蹙,鼻梁挺直,展现了轩辕氏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具有政治家,军事家的风范。炎黄二帝塑像象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游客拜祭炎黄二帝</p> <p class="ql-block">二级广场的编钟、铜鼓和图腾柱</p> <p class="ql-block">铜鼓</p> <p class="ql-block">图腾柱</p> <p class="ql-block">编钟</p> <p class="ql-block">图腾柱</p> <p class="ql-block">台阶中间的祥龙浮雕</p> <p class="ql-block">炎黄鼎</p><p class="ql-block">一级广场的一座大鼎,最大最重,高尚尊贵。</p> <p class="ql-block">中华历史人物群雕像</p><p class="ql-block">炎黄广场两侧的百位中华历史名人雕塑是国内规模最大、人物跨越历史最长的历史名人雕塑群,将尧、舜、禹、孔子、老子、周公等117位中华历史名人分别以“文明曙光”“贤哲师表”“文韬武略”“文采风流”“智慧之光”五个主题以雕塑形式展现,体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历史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孔子、老子等历史名人群雕像</p> <p class="ql-block">尧舜禹等历史名人群雕像</p> <p class="ql-block">山体右下方是范曾为炎黄二帝塑像亲笔手书长达485字的长33米,宽3.3米《炎黄赋》碑刻。</p> <p class="ql-block">炎黄二帝塑像简介石刻</p> <p class="ql-block">涛声洞</p> “哺育”塑像<br>五龙峰山麓平台梅花池中央,坐落着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哺育”塑像,像高5米,重69吨,通体呈乳白色,塑像中“母亲”头梳魏髻,身着唐装,怀抱一婴儿,容颜凝重高洁,表情端庄、惠美。“母亲”是黄河的化身,婴儿象征着中华民族,整个塑像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黄河与中华民族的血肉联系和母爱亲情。 黄河母亲怀抱婴儿,背依青山极目阁 <p class="ql-block">极目阁</p> <p class="ql-block">引鹭轩</p> <p class="ql-block">黄河索道</p> <p class="ql-block">邙山提灌站</p><p class="ql-block">五龙峰的山坡上8根绿色的大粗管子是郑州市大型水利工程——邙山提灌站的主要标志。1970年7月为了解决郑州城市用水,郑州市委决定在此修建邙山提灌站,历时两年,1972年10月邙山提灌站全线竣工通水,它的建成为改善郑州城市和农田用水紧张状况起了极大的作用。黄河水首先被引入沉沙池经初步沉淀澄清后,通过这8根输水管提到山腰,然后再通过24公里长的人工干渠送到自来水厂,经过净化处理后送往千家万户,被誉为“郑州人民生命线”。现在邙山提灌站已成为郑州人民的记忆,被列入郑州市城乡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浮天阁</p><p class="ql-block">1986年在原岳山寺旧址上兴建的一座高33米三层塔式建筑物,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阁”。</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视察黄河</p><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登上了小顶山,在这里从东到西,从西向东地察看了几个来回,详细询问了黄河在这里什么时候水涨,什么时候水落,在什么情况下会泛滥成灾和能不能引黄河水上山等情况。最后,在现在铜像的位置上坐了下来,举目凝视黄河,摄影家为我们留下了那历史的一刻。也就是在这次视察之后不久,毛主席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视察黄河铜像</p><p class="ql-block">现在小顶山上,建起了毛主席视察黄河的大型纪念铜像供人们观瞻缅怀。</p> <p class="ql-block">当年毛主席视察黄河照,照片左侧立一石碑,碑上刻:“一九五三年十月三十一日,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在此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视察黄河旧址 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标志</p> <p class="ql-block">在毛主席视察黄河铜像旁拍照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小顶山俯视郑州黄河铁路大桥</p> <p class="ql-block">“黄河”石刻</p> <p class="ql-block">黄河</p><p class="ql-block">这里是黄河地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是黄河的最佳观赏地,此段黄河以“悬、险、荡、阔”等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特征形成了博大、宏伟、壮丽、优美的自然景观。这里的黄河含沙量居世界之冠,颜色最深、最富险情、最变幻莫测。</p> <p class="ql-block">黄河之水滚滚来</p> <p class="ql-block">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如长虹卧波,跨越长河</p> <p class="ql-block">郑州黄河公路大桥,高压铁塔䇄立河中</p>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 <p class="ql-block">碧沙岗公园</p><p class="ql-block">地处郑州市中心城区繁华地段,毗邻郑州市委市政府,前身为北伐阵亡将士陵园。1928年,冯玉祥将军为纪念北伐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阵亡将士,建造北伐阵亡将士墓地。冯玉祥将军取“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亲笔提名“碧沙岗”,并以石雕刻、嵌在北门之上。</p><p class="ql-block">1956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将陵园改建为公园,构建了专类园、游乐园、健身园、休闲广场四大功能区域。公园先后获得国家重点公园、全国最佳植物专类园荣誉。碧沙岗公园是全国保存下来的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处北伐阵亡将士的烈士陵园,河南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北伐战争纪念碑<br>1994年建,碑高近18米,正面是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北伐阵亡将士永垂不朽”十个金色大字。 <p class="ql-block">由北伐军将士群像组成的浮雕纵跨碑体</p> <p class="ql-block">北伐阵亡烈士纪念亭</p><p class="ql-block">亭中央立有一块汉白玉石碑,正面刻着“碧血丹心”四个大字,是冯玉祥将军亲笔所书。石碑背面刻的是冯玉祥将军撰写的《阵亡烈士纪念碑碑文》。</p> <p class="ql-block">冯玉祥手书“碧血丹心”汉白玉碑</p> <p class="ql-block">民生亭</p> <p class="ql-block">听风亭</p> <p class="ql-block">静馨园</p> <p class="ql-block">假山</p> <p class="ql-block">陶然山上的小亭</p> <p class="ql-block">牡丹园</p><p class="ql-block">四月,正是牡丹花盛开的季节,十二日一场暴风雨,对开花的牡丹有很大伤害,但第二天依然可以看到美丽的牡丹花,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郑州看望就读于河南工业大学的大孙子</p> <p class="ql-block">爷爷与大孙子在河南工业大学校门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奶奶与大孙子在河南工业大学校园内散步</p> 郑州百货大楼 郑州大卫城 <p class="ql-block">郑州二七纪念塔</p><p class="ql-block">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建于1971年,位于郑州市中心二七广场,选址于郑州铁路工人领袖汪胜友、司文德的牺牲地。二七塔是为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运动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其造型独特,南北观是巍然双塔,东西东西看是挺拔单塔,各具魅力,其巨大的历史纪念意义和精美的建筑艺术而成为郑州城市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二七”记事碑</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为维护自身权益,组织筹备成立京汉铁路工人总工会,并于1923年2月1日在郑州“普乐园”召开成立大会。北洋军阀极为恐惧,出动军警阻挠大会召开,激起工人们强烈反抗。京汉铁路总工会旋即做出京汉铁路全线总同盟罢工决议,并响亮提出“争自由”,争人权”。2月4日上午9时,总同盟罢工的汽笛在郑州拉响,短短三小时,长达一千余公里的京汉铁路全线瘫痪。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北洋军阀下令镇压工人罢工,从2月7日起在郑州、武汉、北京等地先后发生血腥屠杀事件,数百人入狱伤亡,千余工人被开除。著名工人运动领袖林祥谦,施洋在武汉壮烈牺牲,汪胜友,施文德随后在郑州长春桥英勇就义。这次事件,史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也称“二七大”罢工,或“二七”惨案。</p><p class="ql-block">二七大罢工,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英勇气概,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工人运动高峰,对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二七大罢工和死难烈士,郑州将当年总工会成立会场旧址“普乐园”建成二七纪念堂,将烈士牺牲地长春桥改建为二七广场,建立二七大罢工纪念塔。</p><p class="ql-block">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二七”革命精神,永远激励中华儿女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p> <p class="ql-block">郑州二七纪念塔,是一座建筑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平面呈两个五角形并联,象征两位烈士挺拔伟岸的身躯。建筑面积1923平方米,象征1923年。塔高63米,共14层,其中塔基座为3层栏环绕阅台,逐层缩小,各层均有白水泥栏杆;塔身每层均有飞檐挑角,绿色琉璃瓦盖顶,外表粉刷用白色干粘石,每层各面均有红漆方形格窗。塔顶建有钟楼,有直径2.7米的六面大钟,象征2月7日,寓意“二七”精神永存天地。钟楼顶端矗立9米旗杆,上置红色五角星一枚,激励人们永远向前,建设富强祖国。郑州二七纪念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二七纪念塔底层郑州二七纪念馆 <p class="ql-block">祖孙三人在“二七”纪念塔前合影,留下宝贵的纪念!</p> “你好郑州”街景 <p class="ql-block">河南行</p><p class="ql-block">郑州篇 之《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郑州》</p><p class="ql-block">本组图片拍摄于2025年4月12、13、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