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傅眉(1628—1683/1684),字寿髦(一作寿毛),号竹岭、小蘖禅,山西阳曲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傅山之子。其艺术创作涵盖书画、诗文领域,山水画作承袭父风兼具古朴真趣,现存《山水花卉冊》《绿树苍山图》等作品藏于天津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傅眉五岁丧母后随父辗转避乱,代父治家二十余年,文武兼修,七岁能诗,善骑射剑术。1684年冬去世后,傅山作《哭子诗》十四首痛悼,四月后亦离世。</p> <p class="ql-block">清代画家傅眉的花卉作品,于中国绘画史的长卷中,是一抹独具韵味的存在。其笔下花卉,不似浓墨重彩的张扬,却以淡雅之姿,传递出别样的清韵与深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傅眉作画,笔墨运用极为精妙。他勾勒花卉的线条,灵动而不失劲道,如春风拂过枝蔓,自然舒展。那花瓣的晕染,层次细腻,似能让人感受到花蕊的微颤与芬芳的轻溢。叶片的描绘,或浓或淡,墨色交融间,尽显草木的生机与意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傅眉的花卉世界里,还蕴含着他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周围的山石、枝桠相互呼应,构成和谐的整体。他借花卉之形,抒内心之情,那看似简约的画面背后,是对时光流转、生命荣枯的深沉思考。</p> <p class="ql-block">观傅眉的花卉作品,仿佛能置身于清代的庭院之中,看那花枝在微风里摇曳,听那墨香与花香交织成曲。他的画,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场与古人精神的对话,让我们得以在笔墨的余韵中,触摸到那个时代文人的雅致与情怀。</p> <p class="ql-block">家世与生平</p><p class="ql-block">傅眉系傅山独子,五岁丧母后由祖母抚养。明亡后随父隐居山西各地,顺治八年(1651年)至十年间父子寓居汾阳,终日"侍左右不离"。康熙十八年(1679年)傅山被强征入京时,随行周旋以保全父亲气节。五十五岁(1683年)冬去世,其逝世令傅山悲痛过度,四个月后随之离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