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

骑行乐

<p class="ql-block">走进这座古朴的建筑,映入眼帘的是那块写着“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的牌匾。建筑的木雕装饰精美,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站在门口,我不禁肃然起敬,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进入馆内,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排挂在墙上的刀具,每把刀的刀柄和刀刃都各不相同,旁边还有一块黑色的标牌,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用途。旁边还有一根长棍,两端用木块固定,中间有一个圆形的凹槽,标牌上也写着它的来历。这些物品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物资匮乏但斗志昂扬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个展厅里,我看到了几支古老的步枪和子弹,背景中还有一个爆炸物模型。这些武器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它们见证了无数战斗的激烈与残酷。站在这些展品前,我仿佛能听到枪声和炮火的轰鸣,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紧张氛围。</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着一幅绿色植被背景的图片,中央写着“争取苏维埃中国”。图片中的岩石和树木让我感受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无数革命者为之奋斗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一幅风景画吸引了我的注意,画中有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面刻着“赤化全川”四个大字。岩石周围是茂密的绿色植被和鲜艳的红花,背景是明亮的天空。这幅画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传递了革命的希望与信念。</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个展柜里,我看到了两个古老的陶罐,表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旁边有标签说明它们的用途和历史背景。这些陶罐虽然已经不再使用,但它们见证了红军战士们的日常生活,让我更加贴近那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块石质的石碾窝引起了我的注意,旁边标牌上写着“碎钢的石碾窝”。这块石碾窝表面有明显的磨损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红军如何利用简陋的工具制造武器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块标牌用中英文介绍了巴山妇女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政治和经济上的翻身解放,以及她们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的情况。标牌上提到有近10万人参加红军、地方武装和基层妇女组织,其中约8000人参加了长征。这些数字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妇女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建筑前的石碑上刻着文字,旁边有几盆绿植。建筑的门框和窗户上有传统的木雕装饰,地面是水泥铺设的。这座建筑仿佛在向我讲述着那段不平凡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个展柜里,我看到了一把铁质的工具和一块木制的搓衣板,旁边有标签说明这些物品是妇女洗衣队为红军洗衣用的。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却承载着无数妇女的辛勤付出。</p> <p class="ql-block">一排陈列的物品包括竹篮、木桶、陶罐等,背景墙上贴有相关介绍文字。这些物品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红军战士们的生活状况。</p> <p class="ql-block">一座传统的建筑前,立着一尊穿着军装的雕像,雕像前有整齐的绿化带,建筑上方悬挂着牌匾。这些建筑和雕像让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与伟大。</p> <p class="ql-block">一座传统的中式建筑前,有一个大型的金属雕塑,背景中有现代高楼。地面铺有方砖,周围有花卉装饰,整体环境显得古朴与现代并存。这座建筑让我感受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