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山河为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位老科技工作者的阅兵观礼手记》 </b></p><p class="ql-block"> 楊華國 </p><p class="ql-block"><b> 当晨光穿透石门山峦的薄雾,我和本单位其他退休人员一同坐在电视机前,目光紧紧追随着天安门广场上那一抹鲜红的升起。九月三日,这个被历史刻下深深印记的日子,我与其他退休老科技工作者一样,凝望着、聆听着、感受着——那场盛大的阅兵式,如同一股滚烫的热流,瞬间贯通了我们这些老骨头的血脉。 </b></p><p class="ql-block"><b> 我们在坐的已部分年过古稀,曾在石门县的山野田畴间跋涉,用罗盘、水准仪和地质锤丈量过这片土地的肌理。那时的“科技”,是手绘的图纸,是泛黄的坐标本,是跋涉在泥泞山路上的胶鞋。 我们曾为寻找一脉矿藏、规划一条水渠而彻夜不眠,心中所念,无非是让乡亲们多一寸良田,让山城多一丝光亮。科技于我,曾是沉默的岩石,是蜿蜒的等高线,是藏在图纸深处的无声呐喊。 </b></p><p class="ql-block"><b> 可今日,当歼-20如银鹰掠过长空,当东风导弹列阵驶过长安街,当信息化作战方队以无形之网掌控战场命脉,我忽然明白——科技,早已不是图纸上的符号,而是国家脊梁里奔涌的钢水,是军队血脉中搏动的电流。 </b></p><p class="ql-block"><b> 我看见那精准划一的步伐,不只是军威的展示,更是北斗导航系统在毫厘之间的校准;我听见那轰鸣的引擎,不只是钢铁的咆哮,更是中国“心”在苍穹之上的宣告。这哪里是阅兵?这分明是一场科技的史诗,一部用钢铁与代码写就的强国宣言! </b></p><p class="ql-block"><b> 部分的看着看眼眶在发热。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局里第一台电子计算器到来时的轰动;想起为绘制一张全县地质图,几人耗时数月的手工描摹;想起曾因缺乏遥感数据,只能靠双脚丈量山体滑坡的隐患……而如今,卫星俯瞰大地,5G贯通山河,智能系统守护着每一寸国土。科技,终于从我们老一辈人手中的“工具”,升华为国家“底气”。 </b></p><p class="ql-block"><b> 我们虽已离开岗位,可我们的心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更未离开过我毕生所信的“科技报国”四个字。今日所见,让我坚信:强国不必皆在我辈手中建成,但必在我辈精神中传承。我们那一代人用脚步丈量山河,为的是让后来者能用卫星俯瞰大地;我们用算盘计算数据,为的是让今日的青年能用量子计算机推演未来。 </b></p><p class="ql-block"><b> 当礼炮声最后一次回荡在蓝天,我们当中曾当过兵的退伍老兵们缓缓站起身,面向电视屏幕,郑重地抬起右手——不是敬军礼,而是一位老科技工作者,向这个伟大时代致以最深的敬意。 </b></p><p class="ql-block"><b> 山河无恙,科技为盾。石门县的青山依旧,而中华大地的天空,已由我们自己的科技之翼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