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夏的阳光初露锋芒,湖水被点染成一片温软的暖绿。那是我第一次与荷相遇,远远望去,仿佛水中忽然浮起无数碧玉圆盘,初生的嫩荷如同羞涩的婴儿,怯怯地依偎在绿盘边缘,半卷着身子,小心翼翼地探向水外的世界。微风轻拂,荷叶便轻轻翻动着,宛如悄然张开的裙裾,那绿意便也在湖面上温柔地荡漾开来,似有无数绿色的生命在低声吟唱。</p> <p class="ql-block"> 后来,又见采莲的船影摇曳于湖上,船过之处,荷叶密密地倾倒又挣扎着挺立。采莲人弯腰俯身,手臂探入水中摸索,汗珠滴落湖面,与泥水混在一处。那时,我望着她们泥点斑驳的裤脚和沾着湖底淤泥的双手,不禁轻声对父亲说:“荷真干净。”父亲却只微微一笑:“干净?它们原本就从这泥里长出来的呀。”</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话蓦然撞开了我的记忆:幼时在乡下泥塘边玩耍,我见过无数莲藕被掘出的瞬间——那些出落得洁白如玉的藕,原来竟是从最浓稠、最幽深的污泥里奋力挣扎出来的。原来荷的纯净,并非生而离尘绝俗,它只是以根须紧紧拥抱着浑浊,默默承受着那黑暗的孕育,才得以在浊世之上,托举起亭亭的花与清白的藕。</p> <p class="ql-block"> 自此,我每每凝视荷塘,便不再仅仅看见浮出水面的青绿与粉红,而更会记起湖底淤泥那不见天日的浓稠与幽暗。那荷叶田田,花朵亭亭,何尝不是生命在污浊里开出干净?何尝不是根在泥泞之中,竭力向上举起的灵魂灯盏?原来荷所教示的清洁,并非对浑浊的断然逃避——洁净之生,恰恰起于与污浊的深度相认与和解;要在世间开出不被玷染的花朵,心灵便不能畏惧拥抱泥土的深暗与沉重。</p> <p class="ql-block"> 荷的启示是:所谓的净,并非遗世独立于淤泥之上;是根须于幽暗深处默默吞咽了泥泞,才将亭亭的清洁,托举到阳光能吻到的地方。原来生命最高的清洁,不是对污浊的断然拒绝,而是根须在至暗中吞咽了泥浊,把灵魂举过水面——要干净,就要懂得污浊,要懂得如何让黑暗成为光明的沉重基座。</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李康忠,笔名澄怀观道,军队转业干部,国家公务员。自幼对文学怀有浓厚兴趣,多年来始终保持着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的习惯,在笔墨间捕捉生活的温度与意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