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我们在西欧旅游的倒数第二天一早,我们步行穿过小巷,来到圣母百花大教堂广场,眼前便是教堂。</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广场(Piazza del Duomo)位于佛罗伦萨市中心,是该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其布局以圣母百花大教堂为核心,周围环绕着乔托钟楼、圣若望洗礼堂等重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圣母百合大教堂外立面由白、绿、粉红三色大理石拼接成几何图案,色彩明快典雅。乔托钟楼属哥特式风格,与教堂主体建筑相得益彰,洗礼堂为八角形罗曼式建筑,它们与主教堂共同构成了和谐统一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趁教堂的歌声与钟声响起之时,我录下了这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建筑代表,其建造历程充满传奇色彩 。</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我想拍摄线条几透视感,并且想反应塔式建筑的特色,无奈建筑太密集,没达到预期。</p> <p class="ql-block">1296年,教堂在建筑师阿尔诺尔福·迪·坎比奥的主持下动工。1347年,黑死病爆发,工程被迫停工。1366年,中殿封顶。1418年,布鲁内莱斯基在穹顶设计竞赛中胜出。1420年,穹顶开始建造,1436年基本建成。1470年,采光亭完成。1887年,建筑师埃米利奥·德·法布里斯依据托斯卡纳地区传统,完成教堂外立面施工。</p> <p class="ql-block">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的穹顶采用双圆心矢型轮廓,为双层结构,中间是空的,既坚固又轻巧。他还运用骨架券结构,在八边形的8个角上升起8个主券,8个边上各有两根次券,每两根主券之间由下至上水平地砌9道平券,把主券、次券连成整体。此外,他发明了特殊的施工工具,如“吊篮”和“模架”,并采用鱼刺砌砖法,全程无需脚手架,成功解决了大跨度穹顶的建造难题。</p> <p class="ql-block">这是拱门上的浮雕及彩绘特写。</p> <p class="ql-block">这是范勇带我们走进一个小巷子,在小巷的这个机位拍出的圣母百花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广场上的金门,又叫“天堂之门”,即圣若望洗礼堂东面的正门。</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的金门由雕塑家洛伦佐·吉贝尔蒂于1425年至1452年雕刻而成,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杰作。门高6米,宽4.6米,虽被称为金门,但其材质实际上是青铜镀金。</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洗礼堂的“金门”在1990年被从原位移走,送去修复与保存;我们所看到的洗礼堂外的金门是复制品,原作现藏佛罗伦萨主教座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更早的一次迁移:二战期间曾临时移走以躲避轰炸,1966年阿诺河洪水致部分面板被冲落,后重新安装;1990年则是为系统修复而永久移走。佛罗伦萨圣若望洗礼堂的“金门”(即“天堂之门”)原件被移至佛罗伦萨主教座堂博物馆(Museo dell'Opera del Duomo)收藏与展示。</p> <p class="ql-block">金门前人山人海,好不容易有个机会,拍下这张照片,您细看,我背后有个老外。</p> <p class="ql-block">- 名称由来:据乔尔乔·瓦萨里记载,米开朗基罗第一次看到这组浮雕时,惊叹其精美绝伦,称其“太美了,应该放置在天堂的大门口”,“天堂之门”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金门的艺术特色:金门上有十幅浮雕,题材取自《旧约圣经》故事,如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该隐杀害亚伯等,浮雕采用凸浮雕和浅浮雕等技法,人物栩栩如生,场景富有立体感。门框上还装饰有许多先知的全身雕像和24尊艺术家的半身雕像,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下面的一组照片是我想尽办法,采用一定技巧拍下的金门上的十幅精致浮雕,可谓不易,切显珍贵!</p> <p class="ql-block">这是金门上面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这是巡逻在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广场上的军人和军车。</p> <p class="ql-block">- 乔托钟楼:位于教堂右侧,由文艺复兴先驱乔托于1334年主持设计,属哥特式风格。钟楼高85米,由六层方型结构向上堆叠成柱形,外墙铺白色大理石,装饰有丰富的雕刻。</p> <p class="ql-block">乔托钟楼(Giotto's Campanile)是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大利哥特式建筑的杰作。 </p><p class="ql-block">- 基本信息 :位于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旁,面对圣若望洗礼堂。由文艺复兴先驱乔托于1334年主持设计,因此得名,1359年完工。钟楼高约84.7米,底座为正方形,边长约15米,共有5层,内部有414级台阶通往顶部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建筑风格 :属于哥特式建筑,但其设计也融合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元素,如简洁的线条和对比例的重视。外墙采用卡拉拉白色、马雷马红以及普拉托绿三色大理石装饰,拼贴成几何图案和 stylised flowers,整体造型既稳固又轻盈。</p><p class="ql-block">- 装饰艺术:钟楼底层的入口上方有一个装饰着雕塑的三角楣,周围是26块六边形大理石浮雕,由安德烈·皮萨诺及其工作室创作,描绘了人类的起源和生活场景。再往上是28块菱形大理石浮雕,以蓝色珐琅为背景,展现了支配人类生活的天体力量等。上层的16个壁龛中曾放置着多纳泰罗等艺术家创作的白色大理石雕像,描绘了女先知、族长和先知等形象。不过,出于保护目的,这些雕塑的原件已被移至佛罗伦萨主教座堂博物馆,现在钟楼外展示的是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圣若望洗礼堂:在大教堂正西,是佛罗伦萨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11世纪祝圣启用,为白色八角形罗曼式建筑。其正南、北、东三面设有青铜镶板装饰大门,其中洛伦佐·吉贝尔蒂制作的“天堂之门”最为著名。</p> <p class="ql-block">1296年,教堂在建筑师阿尔诺尔福·迪·坎比奥的主持下动工。1347年,黑死病爆发,工程被迫停工。1366年,中殿封顶。1418年,布鲁内莱斯基在穹顶设计竞赛中胜出。1420年,穹顶开始建造,1436年基本建成。1470年,采光亭完成。1887年,建筑师埃米利奥·德·法布里斯依据托斯卡纳地区传统,完成教堂外立面施工。 历经约600年建造完成,太不可想象这近600面建造过程发生了多少故事和历史变迁,但是不变的是他们对信仰的执着!</p> <p class="ql-block">导游留给我们在圣母百花大教堂广场上的时间不多,我们抓紧时间绕大教堂走一圈,时间有限,我找身旁的一个老外帮我拍下了这张具有拜占庭风格的大教堂照片,还挺满意的。</p> <p class="ql-block">小巷里的水果店抢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好大一个火腿,我边走边抢了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圣母百花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为了拍教堂的全景,我采用了广角镜头拍下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圣母的一张特写照片</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意大利统一广场(Piazza dell'Unità Italiana)及方尖碑,是纪念意大利统一的重要场所之一。广场中央的方尖碑具有历史纪念意义,其装饰元素和铭文体现了对意大利统一进程中相关事件或人物的纪念。周边建筑风格典雅,展现了佛罗伦萨历史建筑的风貌,这里也是当地市民和游客活动的场所之一,具有一定的文化与社交功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