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泰山,不仅是中国五岳之首(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span style="color: inherit;">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它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我</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这两年热衷旅游,东跑西颠没闲着</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还累得够呛,</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怎么就把这么“伟大”的景点“落下”了呢?赶紧补上:</span><font color="#ed2308">泰山、孔庙旅游</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h1><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br></span></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2025年9月1日至4日。</span></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br></span></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虽然“人心齐,泰山移”只是一句形容词,但在那个“特殊”年代有不少人真的想做到并且“大干快上”去努力实现“泰山移”。可得到的是人心没有齐,以及在粗放型发展中把许多自然环境破坏了。今天,我们明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明白自然的厉害也体验了自然的凶猛,明白不能随便改造自然也尝到了破坏自然的苦头。</span><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size: 20px;">自然是生命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走进泰山大门我恭敬地喃喃自语:伟大的泰山,我来了,给您老鞠躬。我会小心翼翼走在泰山的石阶上,不踩踏泰山的花草、不吵醒泰山的鸟虫、不捡拾泰山的树叶、不搅扰泰山的土地,轻轻地来轻轻地走,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span><br></div> <h1>小时候“八个样板戏”中看的最多的是《沙家浜》,烙在脑子里流在血液中,永不消失。著名京剧老生潭元寿扮演的郭建光唱的那句最经典歌词“要学那泰山顶上一棵松”,更是钉在记忆里铸在心田中,永学榜样。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学泰山顶上一棵松,可学了一辈子也没学成泰山顶上一棵松,大概是不知道泰山顶上一棵松什么样子。这次泰山旅游,满眼全是松,估计看了也白看,因为,70岁老人已经学不成泰山顶上一棵松。</h1> <h1>挑夫太苦,还好,今后有机器人了。</h1> <h1>也许是低看孔子,也许是无知。在我脑子里孔庙只是小小的一座庙而已,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现在知道了,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的孔庙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北京故宫、曲阜孔庙和承德避暑山庄)。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拥有各种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h1> <h1>蟠龙树</h1> <h1>先知道:“三人行,必有吾师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后知道乃孔子曰。走在一排排一列列红墙黄瓦的建筑中;站在巍峨庄严气势磅礴的大成殿前,我想孔子八方游学,肯定不只讲这两句,但就这两句我践行一辈子,也没到位。此时我只能用浅薄的脚步踩踏孔庙深奥的土地、用低矮的鼻腔呼吸孔庙渊博的空气。每迈出一步每呼吸一口,都是继续体会且践行这两句,尽管这辈子已经不能真正体会更不能真正践行这两句,可我还是要边默读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边看着那些深奥渊博的碑文和楹联,慢慢走出孔庙准备再体会再践行。</h1> <h1>泰山、孔庙旅游都是走马观花,泰山没有一步一台阶登顶远眺,孔庙没有一步一解读孔子思想。假如有下次,那就待下次<font color="#ed2308">泰山、孔庙旅游</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