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故事)西藏阿里-穹隆银城遗址

<p class="ql-block">在西藏有一个地方,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的“世界第三极”,这就是-阿里。它有“千山之宗,万水之源”的美誉。境内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平行排列;它是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源头。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波齐峰及其山下的玛旁雍错湖是苯教徒、佛教徒、印度教徒和锡克教的神山圣湖。</p> <p class="ql-block">阿里历史悠久,有着厚重的文化,它是西藏早期象雄文明的发祥地,又是西藏雍仲苯教的发源地。象雄文化在约3500年前发源于阿里的象泉河、狮泉河流域,以牧业经济为主,象雄文化是西藏人民的传统文化,也被成为西藏的根基文化。据汉文和藏文典籍记载,古象雄王国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记载,根据军队的比例,象雄人口应不低于1000万。</p> <p class="ql-block">《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人辛饶弥沃佛祖对过去原始苯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苯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辛饶弥沃佛祖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声论学、医学、外明学和内明学(佛学)。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苯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而当时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于苯教经书典籍的书写。西藏本土古老佛教雍仲苯教的文献被专家称为“象雄密码”。</p> <p class="ql-block">苯教创始人大觉者辛饶弥沃佛诞生于公元前5-6世纪,据《万部论》记载:大觉者辛饶弥沃骑着大鹏鸟到世间去传法,第一个降在象雄地方,故有苯教之早象雄之说,那时象雄国王也称为象雄苯教王。在穹窿银城修建宫殿,宫殿周围修建十八个小殿,十八个小殿周围修建了三百六十个神殿,神殿周围又修建了一千零八个供塔。</p> <p class="ql-block">穹窿银城遗址,是西藏象雄古国的都城遗址,象雄古王国上中下三部的上部所在地,曾为古象雄18政权的城堡之首。位于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卡尔东山顶。海拔4400米,面积10余万平方米,依山而建,地基为金,四壁为银,门门为铁,四门为海螺,四角为玛瑙,女墙为铜,形似大鹏。穹窿银城在藏语中被称为“穹窿威卡尔”。“穹”指的是大鹏鸟,“窿”即“地方”,“穹窿”也即大鹏鸟居住的地方。“威”引申为银色,“卡尔”是城堡的意思,所以“穹窿威卡尔”指的是“像大鹏一样的银色城堡”。</p> <p class="ql-block">7月30号早上我们从扎达县出发,去穹窿银城遗址。初升的太阳,照耀在扎达的土林上,美轮美奂,我们在土林中的峡谷里穿行,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代。从扎达县城到穹窿银城遗址207公里,有很多不是铺装路很难开,一路人和车都很少,我们到穹窿银城遗址已经是中午11点多了。远远望去一片大山坡上,有一些残破不堪的房屋石基、残垣断壁,仿佛在风中诉说着三千多年来的荣衰。站在山顶发现这里的土和石头被风沙侵蚀的千疮百孔,但很坚硬。</p> <p class="ql-block">山顶远眺山下一个湖,湖边有一条只能一辆车开的小路,小路尽头有一排佛塔。对面湖边的土林在阳光下呈现五彩斑斓的色彩,蓝天白云下的丹霞地貌美极了。我们车沿着湖边来到山脚下的白塔群旁,抬头仰望,景象令人震撼。山的左面和右面,是巨大的水蚀地貌山壁,足有几百米高,层层叠叠往上,颜色各不相同。在蓝天白云之下,无比壮观。中间有一道山梁凸起,顶上一座小塔,塔顶飘拂着经幡。湖边有一大片绿色的草地,有一些藏民围坐着在野餐。</p> <p class="ql-block">遗址的泥屋窗框还在,人们在屋外供奉牛头和羊头,一堆堆的白骨看了有些瘆人。如今藏族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遗俗。到公元8世纪,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彻底征服象雄古国。此后,象雄文化渐渐消失。</p> <p class="ql-block">9世纪中期,曾经统一西藏地区的吐蕃王朝逐渐瓦解。至9世纪末,在争斗中失势的皇室后裔吉德尼玛衮流亡至阿里地区,被当地象雄望族接纳,并发展出阿里王系。10世纪30年代,其幼子德祖衮继承象雄故地,建立古格王国,成为古格王国的开国赞普。此后的几百年里,古格王国规模不断扩大,并创造了独特的古格文明,其鼎盛时期建筑学、绘画艺术和金属制造业等方面的成就,对西藏历史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古格都城遗址坐落在距离现今札达县城18公里的札不让土山之上,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周边还发现有古格王国时期的多处城堡、居民点、寺院遗址。并在16世纪初进入到了鼎盛。王国延续了700多年,历任十六位国王,藏传佛教一直居于统治地位。17世纪初天主教传入王朝后,因古格王信奉其教义而引发宗教矛盾。1630年,在部分王室成员和拉达克王的推动下,古格王朝被覆灭。</p> <p class="ql-block">古格王朝,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其遗址如今静静地躺在札达土林之中,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古格王朝遗址,是一座庞大的建筑群,包括王宫、寺庙、城墙等遗迹,它们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气势恢宏。尽管岁月已逝,但那些残垣断壁依然透露出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建筑群从山麓到山顶高约300米,分为王宫、寺庙和民居三个层次。王宫位于山顶,是核心区域,建筑规模宏大,气势恢宏,体现古代王者的威严。民居主要分布在山脚,有300余间窟洞和简陋房屋遗迹。遗址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包括房屋遗迹、窑洞、碉堡、暗道、佛塔等。存有较完好壁画的殿堂,现在开放的有5座,分别是白殿、红殿、大威德殿、度母殿、坛城殿。</p> <p class="ql-block">殿内有雕塑、彩画和壁画,壁画内容丰富,反映宗教故事、社会生活以及吐蕃和古格王国的历史。 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古格银眼"的雕像代表其最高成就。 壁画风格独特,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内容多样,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壁画不仅描绘佛教故事和人物,还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以及政治、经济活动等。</p> <p class="ql-block">从山下到山顶的王宫仅有一条人工开凿的暗道可以通达。遗址中有大量的防御性建筑,如山脚处的城墙,山腰上重叠设置的障墙、碉堡,以及绝壁内四通八达、线路复杂的隧道等。山西侧设有盘旋的取水道,由山顶直通山下的水源。遗址内及其附近有到许多残破不全的甲胄、盾牌和散乱的箭杆,为当年战乱留下来的遗物。在距遗址不远的一个山洞里还堆积着许多无头干尸。</p> <p class="ql-block">从两个遗址归来我才明白,阿里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无阿里不西藏,无扎达不阿里。</p><p class="ql-block">图 自拍+龙在天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