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言</p> <p class="ql-block">这篇游记,其实早在去年7月12日从巴塞罗那飞回深圳的返程航班上就已写完。那个夜晚,彻夜未眠,一气呵成地写完了全文。可谁曾想,飞机刚刚降落,一个不小心的手误,竟让全篇文稿消失无踪。顷刻间,所有心血都付诸东流。</p> <p class="ql-block">随后数日,此事总在心头萦绕,几番提笔,却终究难落一字。那份热忱,仿佛也随误删一同消散了。草稿箱里,唯余孤零零的标题,和几张旧照。</p> <p class="ql-block">时隔一年多,试着再努力打捞散落的记忆,重写《一瞥巴塞罗那》。</p> <p class="ql-block">一. 初登巴萨</p> <p class="ql-block">这次巴塞罗那之行共计一周,但只有闲暇之余才去观光,对于热点景致还要凭几分运气才能抢到预约门票。</p> <p class="ql-block">常听人说“贵人出门多逢雨”,可这场雨让贵人遭遇航班延误,导致第二程的直航改为由马德里转机到巴塞罗那。不仅如此,还得在北京首都机场额外滞留五小时。深夜在空空荡荡的候机楼里,贵人们数着时间煎熬,一分一秒地熬过漫漫长夜。</p> <p class="ql-block">翘首以待的飞机又珊珊来迟,又是近三个小时的延误给人的心里塞了一块石头,不知道下一航程是否又要改签。</p> <p class="ql-block">降落马德里机场,就仅剩一小时转机时间,如此短的时间如同一道催命符,把人催得鸡飞狗跳的,当气喘吁吁地赶至登机口时,才发现飞巴塞罗那的航班也是延误,紧绷的心瞬间释然,并生出一股劫后余生般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飞机降落巴塞罗那的时候,已是心身疲惫。</p> <p class="ql-block">机场内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已经疲惫不堪的我们也慢慢地从麻木中苏醒过来。</p> <p class="ql-block">楼外打车区,川流不息的人和川流不息的车,人们的情绪如天气一般的热烈高涨。</p> <p class="ql-block">坐进出租,一股凉意扑面而来,精神一振。窗外飘过异域景致,一扫满身的疲惫。</p> <p class="ql-block">还没看清<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面这著名的西班牙广场,</span>车就钻进了隧道。</p> <p class="ql-block">一晃而过的独特建筑是购物中心,过去曾是角斗场。</p> <p class="ql-block">下榻之处,一座价廉物美的四星级酒店,儿子的挑选物超所值。</p> <p class="ql-block">初到酒店,一杯赠饮啤酒算是份小小的接风礼。啤酒冰凉沁脾、入口清爽,它成了我以后几天爱点的饮料。</p> <p class="ql-block">一路的奔波劳累,大家对进餐都失去了兴趣,逐出门寻店打包,顺便逛逛周边。</p> <p class="ql-block">一路张望,所见之处尽显普通。普通的街道,普通的建筑,普通的车辆,和普通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寻常景象未让人觉得异样,诧异的是街头随处立着的巨大垃圾桶,诧异它们毫无异味飘散,更诧异人们面对此景的从容,即便坐在桶边就餐,胃口也丝毫不受影响。</p> <p class="ql-block">恰逢周末,多数店铺已闭门歇业,烘焙店与各色餐吧依旧营业。每家餐吧门前的人行道上,或搭凉棚、或撑遮阳伞,摆着几套座椅。人们或浅食小饮,或闲谈畅聊,或静坐发愣,全程不见类似城管机构的高声驱赶与粗暴拆除,尽显悠闲自在。</p> <p class="ql-block">在巴塞罗那的第一个早晨,太阳暖暖的。本想睡个懒觉,倒倒小时差,结果却是时差意外地将我们早早唤醒。</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早餐厅和食品还很不错,这样每天早上就多了一份愉悦和享受。</p> <p class="ql-block">二. 访米拉之家</p> <p class="ql-block">去巴塞罗那旅游,恐怕绝大多数人最想去的景点就是圣家堂教堂。也正因如此,我们临时订门票,失败了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预订到米拉之家和巴特罗之家两处景点,已经让我们喜出望外了。(图片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我们将要参观的两座建筑是天才建筑师安东尼·高迪的经典作品。他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的巅峰代表,被誉为“上帝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以流动的曲线、自然灵感与宗教象征为核心,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几何束缚,将石头、陶瓷和钢铁转化为充满生命力的艺术。 (图片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米拉之家(Casa Milà) ,因其粗犷的石材外观,当地人戏称它为“La Pedrera”(加泰罗尼亚语,意为“采石场” ),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建于1906 - 1912年间。</p> <p class="ql-block">委托者是富商佩雷·米拉(Pere Milà)为迎娶富孀罗瑟·塞吉蒙(Roser Segimon)而建,希望超越高迪此前设计的巴特罗之家。米拉一家搬入后主要住在2层,一楼出租作为门面房。从1912年开始三至六层作为公寓出租。1986年,加泰罗尼亚银行(Caixa de Catalunya)将其买下耗巨资整修,六层和顶楼及阳台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p> <p class="ql-block">整栋建筑的外观摒弃了所有直角的凌厉,墙面、屋檐与屋脊皆以起伏不定的姿态舒展,宛如被千年流水温柔冲刷的岩石,又似经海水亿万年侵蚀的悬崖洞穴。那些柔和而连续的波浪曲线,在光影间流淌出灵动的韵律,满溢着蓬勃的动感与生命力,恰是高迪“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归于上帝”设计哲思的完美诠释。</p> <p class="ql-block">阳台上扭曲的铁栏杆如同“海草”或“蛇形”,极具超现实主义风格。</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就来到中庭。米拉之家一共有三个中庭,高迪通过它们,巧妙地将自然光和新鲜空气引入建筑内部。这使得米拉之家内部的每一户住宅都能实现双面采光(光线既能从采光中庭进来,也能从外侧街道进来),房间也因此非常明亮。同时,这种设计也极大地改善了整座建筑的通风条件。</p> <p class="ql-block">这段直通二楼的的楼梯是专门供米拉夫妇使用,其他租户需要乘坐电梯或走其他楼梯到达自己的住宅。</p> <p class="ql-block">六楼布置成20世纪初米拉夫妇在此居住的模样供游客参观,包括客厅、卧室、书房、缝纫室、餐厅、卫生间等,了解一百年前富豪们的房屋布局和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高迪在最后一层公寓楼层的框架上方建造了一个阁楼,其设计也颇具特色,人在其中如置身“鲸鱼肚子”,据说其设计灵感来自蟒蛇骨架。</p> <p class="ql-block">阁楼原本是女佣晾晒衣服和储藏室,如今已被改为高迪作品的展览空间。</p> <p class="ql-block">这里陈列着高迪的建筑模型、设计图纸以及一些互动装置,还播放高迪的纪录片,是了解高迪和他的建筑理念的绝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 为了不增加建筑物的重量,他采用了270个悬链式拱门,屋顶露台就在这些拱门上。作为建筑结构中最精妙的革命性部分之一,该阁楼设计完美印证了高迪融美学、结构与功能于一体的天才构想。</p> <p class="ql-block">这些悬链式拱门重量轻,易于建造,可以完美分配负载,它们没有压力点,而且使压缩砖起到了最大作用而不需要支撑。</p> <p class="ql-block">展品亦揭示,米拉之家的建筑赞誉,还源于无承重墙、全靠立柱支撑的突破性设计。其优势鲜明:可自由打通隔间,未来亦能扩窗增采光,让人再度折服于高迪的前卫理念。</p> <p class="ql-block">作为米拉之家建筑设计的点睛之笔,屋顶露台堪称其标志性景致,是游客到访时绝不能错过的视觉焦点。</p> <p class="ql-block">(下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屋顶露台以其超现实的设计和独特的功能性,成为这座建筑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它不仅在视觉上震撼,还体现了高迪将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天才构想。</p> <p class="ql-block">屋顶高低错落,与整栋建筑立面浑然一体,共同勾勒出如波涛翻涌的海面般的轮廓,动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屋顶设有6处登顶楼梯口,其中塔状楼梯口尺寸更大,其内部螺旋梯旁巧妙暗藏水塔;此外,屋顶阳台还分布着30座造型别致的烟囱与2处通风口,细节间尽显设计巧思。</p> <p class="ql-block">这30座造型别致的烟囱与通风口,其形态或似披甲持盔的武士,或若神秘诡谲的外星访客。这些兼具巧思与美感的艺术品,若不借助说明或资料,很难将这些极具艺术感的形态与“烟囱、通风口”的实用功能联系起来,凸显了高迪设计的创意与颠覆性。</p> <p class="ql-block">在露台可以俯瞰巴塞罗那的街景,远眺建设中的圣家堂教堂。</p> <p class="ql-block">米拉之家的屋顶露台,远不止是一个屋顶。它是高迪狂野想象力的巅峰体现,是功能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是感受大师精神世界的独特空间。</p> <p class="ql-block">米拉之家是高迪的巅峰之作,也是他最钟爱的作品。尽管突破了建筑常规,却让他历经挫折,而人们也从此再无缘见到高迪设计的新的私家宅院作品。米拉为攀比请他设计,完工后米拉夫人反感称其“是老鼠笼子不是家”,夫妇还因外界争议拒付设计余款。</p> <p class="ql-block">高迪打官司胜诉后,将款项全额捐给当地修道院,此后心灰意冷,不再接私人房产设计,转而全心投入圣家堂建造。1926年,他在圣家堂前被马车撞伤,两天后离世,而圣家堂至今未完工。</p> <p class="ql-block">从米拉之家出来时已近午餐,距巴特罗之家的预约尚有不少时间。儿子网上找了家华人餐馆,墙上挂着几件足球明星的签名球衣,想来老板是位球迷。点了两份经典川菜和一份素菜,味道平平。</p> <p class="ql-block">三. 访巴特罗之家</p> <p class="ql-block">巴特罗之家与米拉之家同坐落在有巴塞罗那“香榭丽舍大街”美誉的格拉西亚大道,相距不足700米,步行十分钟内便能抵达。</p> <p class="ql-block">这条大道是高端购物天堂,这里是全球顶级奢侈品牌的聚集地,也是选购本土风格艺术品胜地,更是一条建筑艺术长廊,云集了高迪的巴特罗之家、米拉之家,以及阿马特耶之家、狮子与桑树之家等众多著名现代主义建筑。这些建筑风格迥异,使格拉西亚大道成为一座露天的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尽管周围林立着宏伟的现代主义建筑群,巴特罗之家却宛如一颗遗世独立的奇幻宝石,以独有的灵动与怪异在楼宇间灼灼生辉,轻易攫住每一道投来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以其奇幻的造型、充满想象力的设计和对自然元素的巧妙运用,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p> <p class="ql-block">它并非完全由高迪新建,而是高迪在1904年至1906年间,对一座原有建筑进行彻底翻新和改造的成果。当时的业主是纺织业富豪约瑟夫·巴特罗先生,他给予高迪极大的创作自由。高迪最终交出的答卷,超越时代,极具颠覆性。(图片源自网络,左为原建筑,右为改造后的)</p> <p class="ql-block">巴特罗之家的设计灵感,核心源自加泰罗尼亚的守护神传说——“圣乔治屠龙”。相传恶龙囚困公主,圣乔治为解救她与巨龙殊死相搏,终以利剑刺穿龙身。高迪未直白复述这则传说,而是将龙的鳞甲、勇士的宝剑、受害者的骸骨等核心意象,与海洋的波浪、自然的光影、生物的骨骼等灵感巧妙交织,借建筑语言完成了一场宏大而细腻的转译,最终铸就这座象征生命与英雄主义的现代主义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第一眼望见大楼,就令人心头一震。它绝非传统认知里的建筑,反倒像一头从深海中缓缓浮起的巨兽,又似被魔法悄然唤醒的神秘生灵,浑身都涌动着挣脱规则束缚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大楼外墙以蓝绿为基调,通体由陶瓷片覆盖而成。这看似奇诡的配色组合,远观却如印象派调色盘般和谐交融,悄然牵出海洋的联想。萨尔瓦多·达利曾将其喻为“一片宁静的湖水”,只是这片“湖水”总透着几分诡谲阴森,也因此得了“幽灵之家”的名号。</p> <p class="ql-block">窗户与阳台结构与造型,都给人一种奇特的生物感。</p> <p class="ql-block">二楼大窗户的轮廓,恰似海龟的剖面图,而一根根支撑的立柱,望去则形若白骨。</p> <p class="ql-block">高层那些面具似的小阳台,有人说像一个个被削去下颚的骷髅,我却更愿相信那是海龟的头骨造型——这般设计,恰好与龟壳般的窗户、龟骨似的立柱遥相呼应,浑然一体。正是这些骨头般的立柱与头骨状的阳台,让整栋大楼又有了“骷髅之家”的别名。</p> <p class="ql-block">被恶龙囚禁的小公主,正是在这花瓣般的小小阳台上,遥望着故乡的方向,默默期盼着勇士的到来,将她从囹圄中解救出去。</p> <p class="ql-block">进入门厅的那一刻,外面的车水马声瞬间被隔绝,仿佛一下子沉入了静谧的海底。脚下是一条蜿蜒向上的楼梯,扶手光滑得如同某种巨大生物的脊柱,引导人们深入它的体内。</p> <p class="ql-block">二楼是主厅,正厅里的景致让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天花板根本不是平的!那是由一连串巨大、流动的漩涡曲线构成,这分明是阳光穿透水面时荡开的涟漪。高迪把一整片动态的海浪,活生生地凝固在了天花板上。</p> <p class="ql-block">光从低矮的、由扭曲骨状石柱支撑的落地窗倾泻进来,照亮了整个空间。</p> <p class="ql-block">高迪相信“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在这里,游客完全能深刻体会“上帝”的匠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近年最新完成修复并向公众开放的一个现代新增体验空间,</span>在巴特罗之家的原始设计中,这个区域是为巴特罗家族的医生(Metge在加泰罗尼亚语中即“医生”)预留的诊疗空间。因此,现在将这里直译为“医生之家”或“音乐家之家”(因其发音接近),通常也被称为“健康室”或“医疗室”。</p> <p class="ql-block">天花板也颇具特色,环绕顶灯的那圈凸起,宛如滴水凝结而成的钟乳石,自然又别致。</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个空间不再用于医疗诊断,而是致力于“精神健康”。其中的“音乐”指的正是体验中那具有疗愈效果的环绕声音乐。所以,“音乐家之家”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双关语,既指历史,也指现在提供的“声音疗愈”体验。</p> <p class="ql-block">顺着楼梯盘旋向上,建筑内部有一个贯通的光井,四壁贴满了瓷砖。越往下的楼层,瓷砖颜色越浅,是珍珠白;越往上,颜色越深,变成了深海蓝。</p> <p class="ql-block">瓷砖颜色的深浅变化藏着高迪的科学魔法:这是因为顶楼阳光直射强烈,深色瓷砖能更有效地吸收热能,减少光线反射,避免上层空间过于刺眼和燥热;而底层光线微弱,白色瓷砖则能最大程度地将每一缕光线反射下去,为下层房间提供照明。</p> <p class="ql-block">这样,通过精确的色彩渐变,高迪不仅塑造了一座幽蓝静谧的“光之峡谷”,更巧妙地调节了光线的反射强度,平衡了各楼层的视觉亮度和热舒适度。这不再是单纯的装饰,而是将热力学与光学原理融入建筑的绝佳范例。</p> <p class="ql-block">拾“脊柱”楼梯而上,穿小门,竟撞进一间纯白阁楼,静谧且盈满未来感。与楼下“海底龙宫”的华丽截然不同,一连串纯白抛物线拱门如巨龙肋骨,轻盈而劲挺地依次排开,托住屋顶。侧窗漏进阳光,在纯白曲面间几番折转,让整间阁楼浸在匀净、柔润又圣洁的光里。</p> <p class="ql-block">这些拱门并非随意设计,而是根据悬链线原理计算出的最稳固、最节省材料的形态。行走其间,仿佛不是在阁楼里,而是置身于某个现代艺术画廊,或者一头史前巨兽的化石腹腔内,感受着数学、力学与美学的高度统一。</p> <p class="ql-block">这里原本是洗衣房和储藏室等后勤区域,但高迪却用最质朴的材料——砖块,将它打造成了一个极具韵律感的结构圣殿。他证明了,最纯粹的功能性结构,本身就可以成为极致的美。</p> <p class="ql-block">走出纯白的理性世界,攀上屋顶露台,那片色彩癫狂的“龙脊”给人强烈震撼,所有线索在此汇聚,叙事达到高潮。</p> <p class="ql-block">耀入眼帘的正是那条标志性的、覆盖着七彩陶瓷鳞片的拱形龙脊。鳞片从碧绿、湖蓝过渡到橙红,在烈日下灼灼生辉。而一旁矗立的,是那根高耸入云、顶端饰有威尼斯玻璃马赛克和石雕十字架的塔尖——这无疑是圣乔治刺入龙身的宝剑。</p> <p class="ql-block">那些造型奇特的螺旋形烟囱,像一群戴着头盔的士兵,守卫着这场传奇的终局。</p> <p class="ql-block">在这屋顶露台,高迪的叙事性设计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建造房屋,更将加泰罗尼亚的守护神传说“圣乔治屠龙” 固化为一个可触摸、可步入的神话现场。</p> <p class="ql-block">返回的路是一条全新的下行通道,这段旅程彻底颠覆了现实感。通道呈螺旋状向下延伸,光线幽暗,四周是简洁的混凝土墙面。最让人惊叹的是,通道中央垂挂着不计其数的细长金属链,它们从顶端一直垂到地下,交织成一道闪烁着光泽、充满未来气息的金属幕帘。</p> <p class="ql-block">轻拨链幕穿行,金属相击,脆响空灵。奇妙之感油然而生:仿佛自高迪纯粹理性的白色世界启程,穿过时空隧道,迈向未知的科技未来。这现代改造既解决了人流疏散的功能需求,又造就极具仪式感与沉浸感的过渡空间,实为点睛之笔。</p> <p class="ql-block">顺着链幕隧道而下,抵达旅程的最后一站——“盖亚房间”。这是一个纯黑色的沉浸式空间,一场名为《深蓝》的数字光影将高迪那些源自海洋、光线和自然的灵感完全激活。</p><p class="ql-block">这不是简单的视频回放,而是一场对高迪设计灵魂的深度视觉诠释。它用最现代的语言,再现了高迪从自然中捕捉到的动态、色彩和生命力。在音乐与画面包裹中,之前所有零散的感受和联想——龙、海、光、骨骼——在此刻被完美地串联、升华。</p><p class="ql-block">只是可惜,所有这场数字秀的手机录像全部丢失。</p> <p class="ql-block">出门离开,回头再望。巴特罗之家更像一个温暖而巨大的生命体。高迪的天才,就在于他让你不是来“看”一栋楼,而是来“体验”一个世界。他把自然、神话和人性化的智慧,全部揉碎了,融进了每一道曲线、每一片瓷砖里,造了一场你永远不愿醒来的梦。</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