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描摹的是一个和谐社会

张麒

<p class="ql-block">和谐社会,从上古典籍《尚书 .舜典》中第一次出现,到《礼记.礼运》中“天下为公”的表述,无数诗人、作家歌颂它、描摹刻画它,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但都超不出前清小说《红楼梦》。《红楼梦》不管是写景状物,还是刻画人物关系、揭示人物命运归宿,都堪称描写和谐社会的集大成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楼梦》中的景致描写自不必说了,人物关系的描写更不同凡响。如贾宝玉把贾母送给他的俄罗斯货雀金裘不小心烫坏了,晴雯抱病半夜三更起来缝补,一针一线凝聚着一片真情。这是仆人对主子的情意;贾母身体小恙,没胃口,王熙凤就端来野鸡崽子上来,咸涔涔的,叫贾母暖心又开胃。这里写的是婆媳关系;书第七十五回,写素来吝啬非常的贾赦,在贾母置办的中秋夜宴上竟出手给贾环好多玩物,以祝贺他学业上的长进。这是叔侄关系的写真。要知道,贾环是庶出,一般人是不待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贾府的奴婢和主人的关系也是和谐的。贾府原在金陵地界,后来搬到北京,是在贾府破产之后,也就是说北京的贾府,贾府的人马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筛选、拼湊而成的。当然先有焦大、赖大这些随贾府祖辈而来的仆人,他们跟随主子,世代为奴;后面就有今天这个明天那个来。</p> <p class="ql-block">从书文记载来看,贾府主子的籍贯和生活轨迹,是他们招募佣人的主要渠道,如从金陵甄府来的包勇,就因为甄府和贾府是“世交”。那时候,劳动力不像现在这样热门,有专门的中介和市场。但那时只有“人牙子”,半掩半盖的。他们收费、张罗、把闲散的人介绍给有钱的人家,都是约定俗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长工、打短工在那个时候司空见惯。《红楼梦》贾宝玉的大丫头花袭人,就是卖到荣国府的奴婢。书第五十一回,写袭人回家看望生病的母亲,作为一府当家人的王熙凤又是给衣服,又是塞钱,宝贝得像什么事的。贾宝玉还特意在一个晚上抽空带上书僮前去探望。充分反映出贾府主人对奴婢的尊重以及和谐、祥和的劳动关系。</p> <p class="ql-block">贾母的贴身丫环金鸳鸯及哥哥金文翔,都是贾府的“家生子”,其父母在南京看房子,“他哥哥文翔现在是老太太的买办。他嫂子也是老太太那边浆洗上的头儿”。宁国府大总管赖二,从姓名来看,似是荣国府赖大的兄弟。还有醉酒骂人的焦大,他是救过贾太爷命的、服侍贾府老一辈主子遗存下来的,也是老资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且,贾府的奴婢地位也是很高的,在许多大日子或府里隆重的场合,老佣人都设坐,而有头有脸的主人却没座位,站在那。如四十三回,请来商议的几位老仆人有杌子坐,两位年轻媳妇王熙凤和李纨却都还只能站着,因为“扶持过父母的比年轻主子有体面”。</p> <p class="ql-block">贾府的奴仆们,只要有资历,熬到一定年头,就可以单门独院,当一回小主人。你瞧赖大家的排场、做派,简直成了“小贾府”。他们依附于贾府,又区别于贾府,过起了非主子也非佣奴的生活。焦大家后来还大摆宴席,是因为儿子赖商荣考取了功名。贾府许多主子都去了,连贾母也去赏光。书中后来还记载:贾母病故后,安葬金陵,缺钱。贾政不得已,向在任上的赖商荣借银子。说明封建社会阶层,一直都在静悄悄转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阶级关系的颠倒、错位、补充,从来都在不停地上演。这是符合马克思关于阶级的滋生、嬗变和消亡理论的,这一切,都是以经济基础来考量。</p> <p class="ql-block">清代立鼎江山后,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的措施,国内和谐建国、满汉共荣的呼声日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他对社会的期待、人性的向善、爱情的标准都是有自己的看法的,都体现在书的各章各节;应该承认,作为一个受资本主义思想启蒙的青年,他对贾府的行事,对人物关系的展开,是有许多粉饰的。而他的书需要出现一个理想世界,但贾府还不是。因此,他要去追寻,便随一僧一道去了。贾宝玉不是去做和尚,他是去寻找一个和谐的世界、自由的世界、极乐的世界,这才是《红楼梦》的主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