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威震敌胆的“老北风”——记抗日英雄张海天</p><p class="ql-block">诵读: 张冬梅 盖伟 迟素华 葛状远 肖姿男 刘秀芬 杨德春 杨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 付灵芝</span></p><p class="ql-block">视频制作:肖姿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审核:史利疆 李辉 谭伟 郑志华 苏生 李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鞍山市散文学会散文诗分会</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付灵芝:机关干部退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市诗词学会会员,鞍山市散文学会散文诗分会常务副会长。作品散见于《散文诗》、《扬州文学》、《民心》、《鞍山日报》、《钢都周报》、《辽海散文》、《辽海美文》等纸刊及各网络平台。</p> <p class="ql-block">诵读者: 张冬梅、盖伟、迟素华、葛壮远、肖姿男、刘秀芬、杨德春、杨艳皆为鞍山市散文学会散文诗分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威震敌胆的“老北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记抗日英雄张海天</b></p><p class="ql-block"> 付灵芝</p><p class="ql-block"> 东北大地,至今流传着张海天的传奇故事。这位抗日英雄,以血肉之躯在民族危亡之际铸就了一道不朽的丰碑,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白山黑水间写下东北抗日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张海天,人称“老北风”。1888年生于台安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给地主放过牲口,在警察所当过差役。为摆脱受奴役、受压迫的命运,性格倔强的张海天走上了杀富济贫的“绿林”道路。</p><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第五天,面对家乡沦陷,中华危亡,历来不畏强暴的张海天毅然举起抗日救国大旗,在沙岭镇成立“讨日扶民救国军”,打响了东北民众抗日的第一枪。</p><p class="ql-block"> 辽宁省府警务处长黄显声派人联络张海天,希望张海天帮助辽宁政府除掉大汉奸凌印清,张海天欣然同意。1931年11月3日,张海天以接受收编为名,智擒汉奸凌印青及日军顾问仓岗繁太郎,取得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战的首场胜利。此次胜利经《盛京时报》报道震动东北及至关内,使“老北风”张海天名声大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各地受到鼓舞纷纷成立义勇军。</p><p class="ql-block"> 张海天作战勇猛,却非鲁莽之辈。他常说:"打鬼子要像辽河里的鱼,七分藏三分露。"他们熟悉辽河地形,擅长芦苇荡中游击。在攻打营口时,他命部下在白天放牛迷惑日军,夜间突袭得手。这种智慧与勇气的结合,打得日军焦头烂额。一位日本随军记者在日记中写道:"辽西匪首张海天,狡黠如狐,凶悍似狼,实为皇军心腹大患”</p><p class="ql-block"> 1932年的一年里,张海天率领盘山义勇军四打牛庄、六攻台安、四打营口、六打海城、八攻盘山,进攻沈阳、夜袭飞机场,袭击汤岗子日军疗养院,给日寇以沉重打击。</p><p class="ql-block"> 面对战争的残酷现实,张海天清醒认识到要想抗日成功,首先必须唤起民众,使民众真正觉悟,支援抗日义勇军,并一起抗日。其次是解决武器装备,为此将义勇军浴血奋战的决心向全国发布《宣言》:“绝不甘当亡国奴,宁杀贼以致死,不委屈与求全。”发《通电》:“务望吾全国同胞,设法以实力上之援助,则我三千万民众,决以此满腔热血,溅于白山黑水之间,以灌溉中华民族自由之花,敌氛未靖,誓不生存”。</p><p class="ql-block"> 今天阅读这两篇字字蘸着义勇军血泪而成的《宣言》、《通电》时,心中依然倍感怆然。在悲愤与感动的同时,更为义勇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舍生取义,誓死抗战的精神所深深震撼。</p><p class="ql-block"> 1933年1月,日军调集10万兵力开始辽河大讨伐。重兵围剿之下,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天气寒冷,青纱帐倒,失去掩护的义勇军被迫转移辽西山区建平朱碌科镇。聂耳在这里亲眼看到了义勇军血战突围归来,听到战士们激情澎湃地高唱《义勇军誓词歌》,顿时热血汹涌,激发了强烈的创作灵感。张海天率领的第二军团主力盘山义勇军成为聂耳后来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特质原型。</p><p class="ql-block"> 为了抗日救国,张海天牺牲了四位同胞弟弟。1933年1月末,到北平治病。临行前,为表达他坚决抗日的决心,把他所领导的队伍交给了儿子张秉林。由于多年积劳成疾,1939年在北京病逝,终年52岁。</p><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东北抗日义勇军第2军团第3路军司令张海天入选著名抗日英烈名录。</p><p class="ql-block"> 铭记英烈,是对和平生活的最真挚守护。张海天,是无数抗日英烈的缩影。他们以生命为火种,点燃了民族独立的曙光;以信念为利剑,刺穿了笼罩大地的黑暗。如今,硝烟虽已散去,但他的精神如同不灭的星辰,照亮后人前行的路。每当风吹过辽河平原,仿佛还能听见那铿锵誓言回荡在天地间 —— 为了河山无恙,宁死不屈!2025.7.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