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泉州开元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摄影: 花好月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行游记之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 年除夕,日历翻到1 月28 日这一天,我南下旅行的脚步,已踏入了泉州这座历史名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晨,我和朋友在街边顺利搭上一辆崭新漂亮的“小白观光车”,(在泉州,为营造祥和的节日氛围,鼓励市民绿色出游,整个春节期间出游的车辆完全都是免费的。)一路上那浓烈而独特的年味儿,便迫不及待地钻进车窗——远处鞭炮声噼里啪啦,空气中弥漫着烟火的气息,街角巷口,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将整座城市装点得格外喜庆 。福建民众素来信奉佛教,春节前来上香祈福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寺内香烟袅袅。五湖四海的游客同样纷至沓来,让开元寺内人潮如织,尽管仍处寒冬,泉州却似提前迎来春天,微风裹挟着花草的芬芳,鸟儿在枝头欢唱,构成一幅灵动的春景图,令人沉醉不已。浓厚的烟火气息和人们的祈愿声,为这古老的寺庙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魅力,让我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传统的坚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进大门,开元寺双塔便映入眼帘。开元寺院内南侧,东西两座石塔巍峨耸立,历经风雨洗礼,依旧显得气势恢宏。西塔北侧,一面麒麟照壁静静伫立。照壁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前的一道屏障,不仅彰显建筑的威严庄重,更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麒麟照壁分为三垛。正中粉壁上,一只用交趾陶镶嵌的巨大麒麟格外醒目。麒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备受敬奉的灵兽,龙首牛尾,麟身兽蹄,嘴咬铜钱,回首顾盼,一双大眼睛紧紧盯着如钱币般的太阳,下方配嵌砖雕的元宝、如意等吉祥物,寓意吉祥富贵。左右两垛分别嵌刻灵芝、牡丹、鹿、鹤,以及莲花、珊瑚、羽扇、犀角、葫芦等,还有蜂猴图案与松、竹、梅。整幅砖雕工艺精湛,神韵十足。值得一提的是,蜂猴谐音“封侯”,为照壁增添了几分趣味与文化韵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灵,是指麒麟、凤凰、龟和龙。麒麟被认为是有德性的仁兽,历代帝王都把它看作是太平盛世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麒麟壁”于乾隆乙卯年建于泉州府城隍庙前,为城隍庙的附属建筑。七十年代初,移砌到开元寺西塔北面,加以保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开元寺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这东西二塔,东塔为镇国塔,西塔为仁寿塔。这两座塔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原先是一座五层木塔。经过多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最终在嘉熙二年改为石塔,历经十年才完工。东塔通高48.24米,塔平面分为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塔身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基础稳固,塔心坚实,使这座重达一万多吨的建筑物,历经700多年的风霜雨露而巍然不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泉州开元寺的东西双塔之中,西塔尤其值得驻足欣赏。西塔正式名称为仁寿塔,追溯其历史,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三年,即公元917 年,最初称作“无量寿塔”。西塔塔高44.06米,相比东塔略矮,但规模上与东塔几乎不分轩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座塔的结构均为塔心柱式,塔刹顶上系有8条大铁链,用于稳固塔刹。两塔每层的门龛两旁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武士、天王、金刚、罗汉像共八十尊。塔须弥座束腰部还有三十九幅青石浮雕佛传图,故事多取材于佛经及古代印度的民间神话传说,用绘画雕刻的手法表现出来,更显得生动、精致、珍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西双塔集建筑艺术、绘画、雕刻、宗教文化于一体而闻名海内外,双塔上的浮雕雕刻精湛、内涵丰富,在中国其他古石塔上并不常见。但双塔的浮雕又各有不同,从佛教的角度讲,东塔代表东方娑婆世界,西塔代表西方极乐世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西塔须弥座的图雕也各不相同,东塔须弥座的图雕以佛教故事为主。西塔须弥座据传雕刻了泉州民间整套舞龙舞狮的动作,并辅之以各种花卉飞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值得一提的是,东西塔浮雕中,出现了不少有趣的雕像,几乎都是佛教中和电视剧《封神演义》《西游记》中的角色。东塔一层的浮雕上,出现了天众、龙众等“天龙八部”中的人物。东西塔的浮雕中,则出现了西天取经的玄奘和《封神演义》中的哼哈二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单说西塔第四层东北方向的一面浮雕石像,是一个猴头人身的形象,尖嘴圆目,凹鼻凸腮,头顶套金箍,耳朵挂耳环,脖项一串念珠,一直垂到肚脐,上身穿皮毛直裰,腿扎绑带,脚穿罗汉鞋,腰挂经书葫芦,袖子卷到肩头顶,左手举一支鬼头大砍刀,刀尖指向右角,刀柄有一条丝带套在左手腕,右手握在胸前,手拿一粒“念珠”,浮雕左上角刻有“猴行者”三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学者认为,这是古印度大型叙事诗《罗摩衍那》故事中的核心人物灵猴哈奴曼。有专家提出,灵猴哈奴曼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陈寅恪先生也认为,灵猴哈奴曼是孙悟空的原型。毕竟,泉州西塔上的猴行者比《西游记》成书还要早300年,而与西塔建造同朝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也出现过中国式的猴行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百多年来西塔上的猴行者,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据说1983年8月,日本北海道大学中野美子女士来到泉州,发现西塔上的猴行者雕像,十分惊喜、又觉得很有趣。她实地考察研究后,认为西塔上的这个猴行者就是印度教经典《罗摩衍那》里的猴王,叫哈努曼。猴王哈努曼是印度教里的神,广受信徒崇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东西石塔是南宋时建的,塔有猴王哈努曼的雕像,说明猴王的神话故事在那个时节就已经传到泉州了。泉州人也爱看猴戏,《西游记》里中国人塑造的美猴王形象,大人小孩都很熟悉,而印度的猴王哈努曼和中国的猴王孙悟空,两个形象又如此相似。泉州西塔猴王哈努曼的雕像成于南宋,远远早于明代《西游记》中的美猴王,所以中野美子说孙悟空的故乡在中国福建的泉州,意思是说中国的孙悟空受印度的猴王哈努曼影响,吸收了印度神话的传说,而且最早出现在泉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元寺的山门与天王殿合二为一,现存建筑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石柱上悬挂木制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该对联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但见它们怒目挺胸,极显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元寺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是开元寺主体建筑 ,大殿面阔九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通高20米。前檐重檐下横匾书“桑莲法界”四字。殿内共有86根大石柱,号称“百柱殿”,斗栱上雕有“飞天乐伎”二十四尊,造型奇特,如佛教妙音鸟,似基督教天使,又像中国的飞天,雕刻精美。殿内供奉五方佛圣,法相庄严,介绍说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雄宝殿后面的甘露戒坛,建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甘露戒坛始建于宋,明末重建,重檐八角攒尖顶,四周环廊。坛有五级,最高一层供奉明代卢舍那佛坐像木雕。开元寺甘露戒坛与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并称中国三大戒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雄宝殿后面的甘露戒坛,建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甘露戒坛始建于宋,明末重建,重檐八角攒尖顶,四周环廊。坛有五级,最高一层供奉明代卢舍那佛坐像木雕。开元寺甘露戒坛与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并称中国三大戒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元寺内尊胜院现为弘一法师纪念馆,馆内陈列有我国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一生中的最后14年在泉州生活的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2年,泉州开元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又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佛教寺院。1986年被评为全省十佳风景区之一。</p><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是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二十二个遗产点中的一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岁月的长河中,泉州开元寺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跃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全国重点佛教寺院,获评全省十佳风景区,如今更是作为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辉煌。它见证了泉州作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灿烂往昔,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注脚 。未来,这座千年古刹将继续闪耀,在新时代的浪潮里,向全球讲述泉州跨越时空的动人故事,续写人类文明多元共生的璀璨篇章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