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世界遗产,泉州瑰宝洛阳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摄影:花好月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久仰泉州洛阳桥的盛名,如今终于得偿所愿,踏上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桥,探寻它那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古称“刺桐”、“温陵”,已有1300多年历史。周秦时代就已开发,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7月25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有二十二处历史遗存被纳入世界遗产,而洛阳桥便是其中一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起中国的古桥,广济桥、洛阳桥、卢沟桥、赵州桥并列为中国的四大闻名古桥,其中洛阳桥就在泉州的洛阳江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洛阳桥,又名万安桥,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境内的洛阳江水道之上。它始建于宋朝嘉佑年间(1053 年),历经六载岁月,于 1059 年竣工落成。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洛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的美誉,与赵州桥、卢沟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光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洛阳桥桥长834米,宽7米,是中国第一座梁式跨海石桥,建桥时由于洛阳江出海口潮狂水急,江底为滩涂淤泥,无坚实基础,桥基屡被冲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建桥工匠们发明创造了"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解决了施工难题,绝对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筏形基础"是修桥时先在江底抛置大量石块,筑成矮堤,然后用条石交错叠砌形成船型桥基桥墩,以减轻水力的冲击。桥墩由条石堆砌,为了防止桥墩边上的条石脱落,在两块条石间用燕尾楔严实合缝的镶嵌卡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说原桥长一千二百米,宽五米,桥墩四十六座,两侧有五百个石雕扶拦、二十八尊石狮,兼有七亭九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桥的南北两侧种植松树七百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养蛎固基"是在桥下大量养殖牡蛎,利用牡蛎附着石头的胶合作用,将桥基石和桥墩石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这是古代中国人将生物学运用于跨海桥梁建造的首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洛阳桥中亭附近碑刻林立,宋代摩岩石刻“万古安澜”等历代题刻尽显历史厚重。桥北昭惠庙、真身庵遗址以及蔡公石像静默伫立;桥南蔡襄祠内,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巍然矗立,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踏上洛阳桥那巨型石板铺就的桥面,从南岸踱至北岸,再从北岸返回南岸。细细端详桥上的每一块巨石、每一根望柱、每一处扶栏,每一座石亭、石塔和每一尊石像,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思绪,仿佛从中能解读出千年商港曾经的繁华密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桥历经无数磨难。宋、明、清历代均有重建修缮之举,民国时期改为钢筋混凝土桥面(1932年),后遭日军炸毁(1938年);1962年维修后恢复通行,1996年全面修复并恢复古桥原貌。如今,洛阳桥不仅是研究宋代桥梁技术的“活体密码本”,更成为泉州“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洛阳桥的意义,远不止于交通的连接。它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泉州地区的经济发展。从此,两岸商贸往来频繁,货物运输畅通无阻,泉州港的繁荣也因之更上层楼,成为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同时,它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诸多诗词歌赋,这些文学作品丰富了桥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了泉州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历经千年的古桥,不仅仅是一座令人惊叹的建筑奇迹,更是一部鲜活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它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到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受到蔡襄等先贤为造福百姓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不懈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