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闲暇之余,我再次捧起了抽屉里的这本书——《黄河》2025年第4期。书中一句“真实的生活永远比虚构的精彩”,瞬间触发了我写作的交感神经,使我对“人性”一词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认识。</p><p class="ql-block">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在这看似公平的机会背后,一个人的处世方式和行为习惯犹如一幅自画像,人性也被粗浅地表露出来。而有些人需要深交才能发现端倪,那是因为人家深藏不漏,表面擅长刻意逢迎。接下来,我将从多角度进行深刻阐述人性。</p><p class="ql-block"> 从幼时起,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从仁义礼智信方面教导孩子,可以说这是正本修身的启蒙教育。学校现在推崇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爱国敬业等等人格的培养,仅仅贯穿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和班会之中,我觉得这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你置身于一个家庭关系之中时,你或许在父母跟前是一个好儿子、好闺女,但你未必顺延成为一个好丈夫、好妻子。这里面就是人性和人心出问题了。在家有亲生父母迁就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往往是父母无私的、不图回报的溺爱。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还不能认清自己,当你结婚重组小家庭亦或参加工作之后,人性的弱点会告知你答案。</p><p class="ql-block"> 生活上一味地贪图享受,不愿付出,夫妻必然难以和睦相处;工作中一味推卸责任,不愿担当,自然难以服众,口碑下滑。当然,有些人说口碑有啥顾忌的,还不如背后的实惠更现实。为了达到某种阴暗的目的,做一些偷鸡摸狗、溜须拍马之事,对应古时就是奸臣当道、宦官掌权,朝野上下乌云压顶,人心惶惶;对应现代就是利益驱动、为非作歹,整个单位风气不正,丧失初心。</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棋,要稳健走好每一步实属不易。人性如魔,要精准拷问每一次内心独白。</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