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咏军乐,浩气颂荣光——吕华强《七律·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之军乐团》音乐意象与家国情怀赏析

華強書法文化工作室

<p class="ql-block"><b>以诗咏军乐,浩气颂荣光——吕华强《七律·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之军乐团》音乐意象与家国情怀赏析</b></p><p class="ql-block"> 在中华诗词的长河中,军旅题材的诗作往往以铿锵之语抒凌云之志,以壮阔之境显豪迈之情。作为长期司职国家和军队礼宾工作的原解放军军乐团大校吕华强先生,既深谙军乐的磅礴力量,又亲历许多次国家典礼与阅兵盛事,其《七律·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之军乐团》一诗,便以诗为笔、以乐为魂,将阅兵式上军乐团的震撼场景与深沉的家国情怀熔铸于八句律诗之中,字句间尽是军威与国威的交响,让人读之如闻战鼓、如见旌旗。</p><p class="ql-block">诗曰:</p><p class="ql-block">八秩风云阅甲兵,千人齐奏动天声。</p><p class="ql-block">阵如泰岳凝霜气,曲越重洋震海瀛。</p><p class="ql-block">战鼓催开新岁月,旌旗漫卷耀征程。</p><p class="ql-block">军威浩荡国威振,此际雄仪万国惊。</p> <p class="ql-block">  诗之首联“八秩风云阅甲兵,千人齐奏动天声”,以时间与规模开篇,迅速将读者带入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历史语境与阅兵现场。“八秩风云”四字,不仅是对八十年岁月流转的概括,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沧桑与坚韧;“阅甲兵”则点明阅兵核心场景,而“千人齐奏”则聚焦军乐团这一主角,用“动天声”三字将千人演奏的军乐声推向极致——那声音绝非寻常乐曲,而是能撼动天地、穿透时空的力量,既包含着对历史的缅怀,也彰显着当下的强盛,寥寥十四字,便勾勒出一幅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阅兵军乐画卷。</p><p class="ql-block"> 颔联“阵如泰岳凝霜气,曲越重洋震海瀛”,从“形”与“声”两个维度,细腻刻画军乐团的风貌与军乐的影响力。“阵如泰岳”以泰山的巍峨厚重比喻军乐团的整齐阵列,军人与乐器构成的方阵,不似军队却胜似军队,透着如山般不可撼动的沉稳;“凝霜气”则进一步渲染氛围,那阵列中不仅有视觉上的规整,更有精神上的肃穆与坚毅,仿佛凝结着历经岁月沉淀的凛然正气。而“曲越重洋震海瀛”,则将军乐的传播范围从阅兵现场拓展至国际舞台,军乐不再局限于一隅之地,而是跨越海洋、传遍寰宇,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这既是对军乐艺术感染力的赞美,更是对中国国际影响力的生动诠释——中国的和平之声、强盛之声,足以震撼世界。</p><p class="ql-block"> 颈联“战鼓催开新岁月,旌旗漫卷耀征程”,巧妙将军乐元素与国家发展的未来图景相连,赋予军乐更深远的意义。“战鼓”是军乐中极具代表性的乐器,它曾在战场上激励将士冲锋陷阵,如今在阅兵式上,其声不再是杀伐之音,而是“催开新岁月”的号角,象征着中国在历史的基础上,以昂扬的姿态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旌旗漫卷”则与军乐相和,旗帜的飘动仿佛与乐曲的旋律同频,“耀征程”三字更是点睛之笔,既写出旌旗在阳光下的耀眼,也寓意着中国的发展征程充满光明与希望,军乐与旌旗共同成为国家前行的精神象征。</p><p class="ql-block"> 尾联“军威浩荡国威振,此际雄仪万国惊”,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完成对军威与国威的升华。“军威浩荡”是对军乐团所展现的军队风貌的直接赞美,而“国威振”则将军威与国威紧密相连——一支强大的军队,正是国家威严的坚实支撑。“此际雄仪万国惊”一句,以“万国惊”的视角,凸显中国阅兵式所展现的雄姿伟态对世界的震撼,这不仅是对当下中国实力的肯定,更是对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的礼赞。</p><p class="ql-block"> 纵观全诗,吕华强先生以对军乐、对军队、对国家的深刻理解,将抽象的军乐转化为具象的诗意思象——从“动天声”的乐声,到“如泰岳”的阵形,再到“催新岁”的战鼓、“耀征程”的旌旗,每一个意象都承载着军乐的力量与家国的情怀。作为亲历许多次国家典礼的军人,他的笔触中没有空泛的赞美,只有源于亲身经历的真挚与厚重;他所咏的不仅是阅兵式上的军乐团,更是中国军队的荣光、中国国家的强盛,以及中华民族对和平与正义的坚定追求。</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既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当下的礼赞,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让读者在诗与乐的交融中,深刻感受到那份跨越八十年的浩气与荣光,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文:华强书法文化工作室</p><p class="ql-block">编辑:崔玉英</p><p class="ql-block">20250903于京西昆玉河畔</p> <p class="ql-block">吕华强,字贵卿,号行远,别署烟锁玉桥。斋号行远阁。解放军大校军衔,著名军旅艺术家。 </p><p class="ql-block"> 工音乐,通诗词,研翰墨。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解放军红叶诗社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长城书画家协会理事。</p><p class="ql-block">书法特点:</p><p class="ql-block">大篆古朴厚重、盈金石阳刚之气;</p><p class="ql-block">小篆秀美灵动、现超脱灵魂之心;</p><p class="ql-block">行草动静有度、体婉若游龙之境;</p><p class="ql-block">隶书刚柔相济、得典雅庄重之韵。</p><p class="ql-block"> 随笔艺评文章以及近体诗词等,散见于《创造》、《时代潮》、《中国书画报》、《中国文化报》、《音乐周报》、《郑州晚报》、《红叶》等报刊杂志。近体诗词集《对弈清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印制有书法诗词集《诗书骈翼》。诗词“黄钟大吕吟”被《中华诗词文库——军旅诗词卷》收录,二十余首诗词被《当代中华诗词集成——解放军卷》收录。人民日报新媒体“人民号”发布《著名军旅艺术家吕华强诗词选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