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童话小镇—克鲁姆洛夫(CK)小镇

MGC

<p class="ql-block">  捷克的克鲁姆洛夫小镇(简称CK小镇)是一座被誉为“中欧中世纪活化石”的历史名城,以其完整保留的哥特式、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建筑闻名。它坐落于南波西米亚地区的伏尔塔瓦河畔,被蜿蜒的河水环抱成独特的马蹄形状,形成了“城在水中,水绕城转”的诗意格局,桔红色的屋顶和石板小路的点缀,更是营造出一种童话般的氛围,因此CK小镇多次被评为“最美童话小镇”。</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从小镇西面的停车场步行进入CK小镇的,刚进入不远处便有一个观景平台,从这里可以看到伏尔塔瓦河的支流画出了一道温柔的弧线,环抱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静静蛰伏了八个世纪的</span>一座被橙红色屋顶覆盖的中世纪小镇。1992年,CK小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它“完整保留了从中世纪到19世纪的建筑序列,是欧洲古镇保护的活标本”。</p> <p class="ql-block">一、克鲁姆洛夫城堡:</p><p class="ql-block"> 它是捷克第二大城堡(仅次于布拉格城堡),整体沿伏尔塔瓦河山丘而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未受战争破坏的中世纪古城典范”著称。建筑上的彩绘壁画、家族盾徽、功能性遗迹(盐房、铸币厂)共同见证了维特克、罗森伯格、施瓦岑贝格等家族的兴衰,也成就了CK小镇“最美中世纪小镇”的美誉。站在小镇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望见悬崖顶端那座橙红色的城堡和彩绘塔。</p> <p class="ql-block">  克鲁姆洛夫城堡始建于1240年,之后长达 500年中多次扩建、重建,共有大大小小约40座建筑与宫殿。这些建筑分布在5座城堡庭院中,风格融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以及巴洛克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1.1、第一庭院:入口庭院</p><p class="ql-block"> 位于城堡东侧, 入口处“红门”,是进入城堡的首个庭院。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维特克家族</span>始建于13世纪,<span style="font-size:18px;">罗森伯格家族</span>16—17世纪扩建。黄色石墙绘有大量文艺复兴风格壁画(神话场景、几何纹样),北侧有盐房(曾为粮仓)、马厩等建筑;出红门便是石桥、护城河和熊坑。</p> <p class="ql-block">1.2、第二庭院:彩绘塔庭院</p><p class="ql-block"> 14世纪哥特式奠基,16世纪文艺复兴改建。其标志性建筑是彩绘塔。庭院内有1641年的喷泉、原铸币厂(曾负责铸造货币,现为档案馆与展览厅);制酪场(庭院西北角白色建筑,曾为城堡供应奶制品);南侧小城堡”曾是佣人住所,现为城堡历史博物馆,展有古代雕塑、火炮等。从第二庭院仰望彩绘塔,塔身的立体壁画与蓝天形成强烈对比,是经典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1.3、彩绘塔:</p><p class="ql-block"> 第二庭院东南角的彩绘塔是小镇的象征,塔楼高54.5米(建筑本身高度),若从伏尔塔瓦河面算起则达86米,是小镇最高点。彩绘塔始建于13世纪,最初仅地基与底层,是罗森伯格家族为防御而建的哥特式塔楼。14世纪增建二层,仍为哥特式;1581年,意大利建筑师将三层以上改造为文艺复兴风格,增设拱廊和观景台并首次以湿壁画在塔楼外立面以红、黄、绿三色,通过明暗与透视技巧创造出浮雕、石柱和建筑构件的立体错觉。1994-1996年对壁画进行全面修复,2025年完成精修,重现了16世纪壁画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彩绘塔(也称城堡塔)内悬挂着一口1406年铸造的古钟,重1800公斤,是捷克最古老的钟楼之一。攀爬162级陡峭木梯后可达塔顶,狭窄的螺旋楼梯和中世纪的木质结构增添了探险感,登顶后可360°俯瞰全镇,红瓦屋顶、蜿蜒的伏尔塔瓦河与圣维特教堂的尖塔尽收眼底,被誉为“上帝预留的取景框”。</p> <p class="ql-block">1.4、第三庭院:文艺复兴宫殿庭院</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6世纪,庭院四周的建筑外墙布满文艺复兴风格的壁画,由荷兰画家加里布埃尔·德·卜龙德(Gabriel de Blonde)及其弟子于16世纪绘制,主题包括古希腊神话、骑士故事和家族荣耀。这里曾是贵族的私密活动区,壁画主题多为“权力与秩序”,隐喻罗森伯格家族的统治合法性。</p> <p class="ql-block">1.5、第四庭院;拱廊前庭院</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581年,壁画与第三庭院风格相似,四周壁画同样出自卜龙德师徒之手,描绘了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狂欢与罗马帝国的凯旋场景。传说波西米亚国王瓦茨拉夫四世曾被囚禁于此。庭院北侧的建筑现为城堡画廊,南侧通道通向斗篷桥,这座15世纪的空中廊桥以优雅的石拱设计连接第四与第五庭院。</p> <p class="ql-block">1.6、第五庭院:城堡花园庭院</p><p class="ql-block"> 花园的入口庭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施瓦岑贝格家族</span>1681年建成的巴洛克剧院是欧洲最完好的古代剧院之一,1744年,建造冬季骑术学校。这里是贵族社交与艺术展演的核心场所。庭院东侧的半弧形观景窗是俯瞰和拍摄小镇的最佳位置,伏尔塔瓦河的“S”弯道、圣维特教堂的哥特式尖顶与老城的红屋顶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二、斗篷桥(Cloak Bridge):</p><p class="ql-block"> CK小镇的斗篷桥连接城堡第四庭院与第五庭院,是一座融合历史、艺术与建筑美学的标志性桥梁。桥体分三层设计:底层为实心石拱,中层为封闭廊桥,顶层为开放式观景台。这种布局既满足防御需求,又为贵族提供私密通道。桥身总长约30米,宽约4米,桥廊两侧立有波西米亚守护圣徒—圣瓦茨拉夫和查理大桥守护神—圣约翰·内波穆克等,象征宗教庇护与贵族权力。斗篷桥是俯瞰小镇全景的绝佳观景点,桥廊的半封闭式结构使其成为CK小镇的“明信片拍摄点”。</p> <p class="ql-block">斗篷桥下面就是老城墙门,又称“城堡西拱门”,紧邻伏尔塔瓦河河岸,连接CK小镇的拉特朗街区因此也被称为拉特朗街入口。作为城堡的“西部门户”,曾是控制小镇陆路交通的关键防御点,拱门内侧可看到中世纪防御工事的残迹(如箭孔、垛口),外侧则被绿植覆盖,与河岸的岩石山体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三、圣维塔教堂(Church of St. Vitus):</p><p class="ql-block"> 教堂位于伏尔塔瓦河畔的高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CK小镇最大、最古老的教堂,</span>尖塔高约72米,与城堡彩绘塔共同构成小镇天际线的“权力双塔”—前者象征宗教权威,后者代表世俗统治。<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堂由统治小镇300年的罗森伯格家族始建于1407–1438年,</span>新哥特式尖塔于1893-1894年重建,其八角形镂空设计和镀金十字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教堂中殿与侧廊由八根圆柱支撑,网状拱顶的肋架交织如蛛网,营造出轻盈升腾的视觉效果,体现了中世纪哥特建筑对“神圣空间”的追求。主祭坛描绘圣母加冕与圣维特加冕场景,中央镶嵌罗森伯格家族纹章。我们抵达时恰逢周日弥撒,小镇的信徒正在做礼拜,钟声回荡在伏尔塔瓦河畔,让人们感受着历史与现实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四、斯沃诺斯基广场和黑死病纪念柱:</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斯沃诺斯基</span>广场是CK小镇老城区的核心广场,位于小镇中心,因此也叫“中心广场”。广场雏形可追溯至13世纪,由维特克家族建造城堡而形成。14—16世纪在罗森伯格家族统治期间,广场周边陆续建起很多建筑;18世纪施瓦岑贝格家族掌权后,广场进一步成为行政与商业中心。 </p><p class="ql-block"> 中心广场的中央矗立着黑死病纪念柱。</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央的黑死病纪念柱是欧洲中世纪瘟疫记忆的重要载体。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夺走了CK小镇大量人口。为祈求瘟疫平息,小镇最初竖立了一根木质纪念柱;1714—1716年将其改建成巴洛克风格的石质纪念柱;纪念柱顶端是圣母玛利亚雕像,柱身环绕着8位圣徒雕像(上排:圣瓦茨拉夫、圣维特、圣约翰、圣犹大;下排:圣方济各·沙勿略、圣塞巴斯蒂安、圣盖塔诺、圣罗赫),均为“瘟疫保护者”,象征对小镇的庇佑。柱身还刻有拉丁文祈祷文,记录着对上帝的感恩与对瘟疫的警示。</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广场边上的“红色蜡像馆建筑”,建造于16世纪。该建筑以鲜艳的红色立面和独特的“螺旋纹”山墙为标志,16世纪为贵族住宅,后改为商铺。如今底层是“蜡像馆”(展示捷克历史人物与童话角色),上层为旅游纪念品商店,是广场周边吸引游客的文化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五、圣乔治礼拜堂:</p><p class="ql-block"> 位于CK小镇城堡区的核心地带,毗邻彩绘塔,其绿色尖顶在小镇的红瓦建筑群中尤为醒目。它始建于1334年,最初是为城堡的贵族和驻军服务的私人礼拜场所。1576年,在罗森伯格家族统治时期进行了大规模重建,奠定了今日所见之外观。礼拜堂的尖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与周边建筑的红色屋顶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城堡区的视觉焦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我2011年第一次来到CK小镇和2025年再次来到这里,都选择了在圣乔治礼拜堂前的木桥上留影,也是缘于对成片红屋顶中“一点绿”的偏爱。</p> <p class="ql-block">六、圣方济各会修道院教堂:</p><p class="ql-block"> 位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城区东部,一片红屋顶的建筑群中。最初</span>由罗森伯格家族的凯瑟琳及其子于1350年创立,1950年,方济各会修道院关闭,建筑一度被挪作他用。20世纪后期,修道院建筑群经修复后,成为文化与教育中心,向公众开放。教堂风格简洁古朴,曾为圣方济各会修士的聚居地,塔楼设计融合了中世纪后期的实用与宗教功能。从高处俯瞰小镇时,黄色墙面在红屋顶中尤为醒目。</p> <p class="ql-block">七、城堡防御墙拱门(老城墙门)</p><p class="ql-block"> 位于城堡区西端,紧邻伏尔塔瓦河河岸,连接城堡外围与小镇的拉特朗(Latrán)街区。最早的石砌拱廊建于13世纪(哥特式初期),16–17世纪逐步扩建为多层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八、鼠子望台(Královský Hvozd):</p><p class="ql-block"> 穿过老城墙门,沿拉特朗街往东走不远处就是这个近年新晋的网红观景台,在这里可拍摄到彩绘塔与圣乔治礼拜堂绿色尖顶同框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九、伏尔塔瓦河:流淌的诗篇</p><p class="ql-block"> 伏尔塔瓦河是捷克CK小镇的灵魂,以优美“S”形河道将小镇温柔环抱,造就“河湾中的浅滩”独特地貌,<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誉为“欧洲最美河景”之一。</span>当地人叫这条伏尔塔瓦河的支流为“克鲁姆洛夫河”。河面的传统木筏漂流在2022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年365天,无论何时你都能在这里捕捉到伏尔塔瓦河与红顶房屋交织的“明信片时刻”—这道流动的风景,正是CK小镇千年韵味的最佳注脚。</p> <p class="ql-block">  十、小巷惊喜: </p><p class="ql-block"> 捷克CK小镇的小巷,是藏满惊喜的迷宫。这里商业氛围浓郁却不喧嚣,手工艺品店、咖啡馆、画廊错落分布,店主们精心布置橱窗,木雕、琉璃饰品等充满波西米亚风情的好物,吸引着游客驻足。</p> <p class="ql-block">  漫步小巷中,每一次转角都像拆盲盒。远处的城堡和彩绘塔和古老的街巷融合,交织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透过爬满藤蔓的石墙,阳光洒下斑驳光影;是一间间庭院咖啡馆和店铺都与伏尔塔瓦河和红顶屋面交织成亮丽的风景,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伴着复古路灯与中世纪建筑的余韵,让你随时体会着独属于CK小镇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左右,我们在依依不舍中沿着拉特朗街,穿过斗篷桥下的城门,踏上了去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旅程。再见了,美丽的克鲁姆洛夫小镇!下一站,布拉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