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杭州,这片人杰地灵的沃土,自古以来便是名人辈出的摇篮,人们常说杭州的一条北山街是半部民国史。这些建筑不仅见证了杭州往事,更承载了这座城市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厚重底蕴……</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无意之中推开了这扇城市记忆之门,浮现的都是人间故事与如烟往事,杭州不仅有一个西湖朝朝暮暮的湖光山色,更是有其一个城市独特气质的所在,城市记忆,漫漫长路寻寻觅觅,边走,边想,边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横屏观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湖滨 地上刻有古杭州城区图</p> <p class="ql-block"> 湖滨 仁和路的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杭州花港观鱼蒋庄~地处苏堤映波桥畔,濒临西南湖的蒋庄原名小万柳堂,原为无锡廉惠卿别业,蒋国榜购得后改建,俗称蒋庄。庄园与苏堤之间,有一雕栏虹桥一架相通。庄园内,亭台楼阁隐现于竹木花草之间,倒映在湖光山色之中,景色秀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湖 蒋庄</p> <p class="ql-block">西湖蒋庄</p> <p class="ql-block"> 蒋庄的园中之园“自然居”</p> <p class="ql-block"> 西湖刘庄~刘庄(又名水竹居)是西湖著名园林,其历史可追溯至晚清时期。1898年,广东香山进士刘学询购得西湖丁家山南麓土地,历时8年建成“水竹居”。该园融合岭南建筑特色与江南园林布局,占地约500亩,以水竹景观为核心,曾被誉为“西湖第一名园”。 现为西湖国宾馆之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湖白堤 逸云寄庐~逸云寄庐的历史主人包括:1927年由上海泰来洋行买办唐宝泰建造并命名“唐庄”;1928年起由国立浙江大学首任校长蒋梦麟寓居;1941年转售沪上商人东云龙;1953年收归国有后用途几经变更,现为浙江省老干部活动中心活动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苏堤跨虹桥,是苏堤六桥中单孔跨度最大的桥梁,桥北端西侧有历史建筑常宅(跨虹楼),为1926年建成的三层欧式洋房,原为上海京剧名角常春恒的宅邸 。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灵隐路10号别墅,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为艺术家雷圭元旧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湖 澄庐~澄庐始建于1928年,由清末实业家盛宣怀四子盛恩颐建造,后因盛家与民国总理孙宝琦联姻,别墅成为杭州名流社交场所。1927年12月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完婚蜜月旅行的第一站就是西湖澄庐。“西安事变”后,也住此疗养。1930年代起,澄庐被用作蒋介石与宋美龄的西湖行辕。1937年3月,蒋介右与中共代表周恩来、潘汉年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曾在此秘密会晤。该建筑保存完好,主体为一幢三层别墅建筑。2000年7月被列为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孤山 敬一书院~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山巅东北隅,由浙江巡抚赵士麟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创建。书院主体为仿清式四合院,含前后两进厅堂及左右厢房,西侧设园林,前厅悬“瀛屿芬馨”、后堂题“秀萃明湖”,院内现存晚清梅花碑,刻有元代王冕墨梅图,以及道光年间朱嶟所题“孤山一片云”石刻旧概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松木场桃源新村 广济医院旧址~广济医院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前身,创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是英国圣公会在华设立的医院,民国三年(1914)设立松木场分院,1952年医院由人民政府接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如今,保俶北路桃园新村的山坡上虽然被居民楼群所包围,但依然保留着当年广济医院的风貌。两块碑石静静地矗立在5幢楼下,一块标记着这里是“广济医院松木场分院旧址”,另一块则记录了这些建筑被列为杭州市历史建筑的事实。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老房子其实大有来头。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探寻这些建筑,我们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那些被岁月遗忘的温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杭州的武林路教场路,仿佛穿越回了民国时期。这里保存着许多那个时代的建筑,每一栋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洋关旧址(全称杭州关税务司署)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温州路126号市第二人民医院内,是1896年清政府被迫开埠通商时设立的海关机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融合中西风格,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历史的重要见证。1937年,日本军队占领杭州后,洋关成为日军的宪兵司令部。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之时,这里又成为中国守军受降之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杭州南山路黄楼~位于南山路与柳营路口交界处,是一幢欧式风格的三层楼。塔楼坡顶立有一只单脚独立的仙鹤。黄楼是南山路地标性建筑,享有西湖南线第一楼的美称。与杭州名医裘吉生相关的三三医院旧址就在黄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松木场~宋代因西北山区木材经水路储存交易得名“松木场”,明代称“松木场市”。在良渚时期(约5300年前)为苕溪古河道节点,东汉后因东苕溪改道形成独立水系枢纽。作为西湖与西溪湿地间唯一水路中转站,明清时期成为苏州、无锡及浙江各地香客赴灵隐、天竺进香的登陆点,形成“香市”文化,也是商贸与信仰的一个枢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山北路 张同泰~张同泰是杭州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中药老字号,创立于1805年(清嘉庆十年),由浙江慈溪人张梅(或作张锦)在杭州市拱墅区中山北路99号创立,主营道地药材和传统丸散膏丹,至今已持续经营220余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中山北路天主教堂(无原罪圣母堂)是杭州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之一,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历经多次修缮与扩建,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江南第一巷小营巷~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其历史背景可追溯至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克杭州的历史事件。该地区因曾为太平军指挥部所在地而得名“小营巷”,后因毛泽东1 958年视察时对卫生工作的肯定而闻名。 钱学森故居和杭州一批名人的故居也在此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永丰巷梅王阁~梅王阁是杭州民国时期著名书画家高野侯(高时显)的旧居,建于1931年,因收藏元代王冕《墨梅图》而得名,现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小河直街~小河直街是杭州运河畔的百年商贸遗存,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完整保存了清末民初水乡街巷格局与商埠文化,现为兼具历史风貌与文旅功能的核心文化街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拱宸桥西老街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杭州鼓楼</p> <p class="ql-block">杭州 古钱塘门</p> <p class="ql-block"> 杭州基督教青年会钟楼~建于1919年,这座教堂只保留了钟楼和三层主楼。钟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罗马风元素随处可见,包括平面正方形的设计、三联拱券窗、牛眼兼钟面、叠涩出挑支承望楼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弥陀寺石刻~这是杭州最大的摩崖石刻,高约5米、长24米,刻有2194个繁体汉字,字形遒劲圆润(类似颜体)。石刻内容为《佛说阿弥陀经》,由清代妙然法师于光绪四年(1878年)邀请名士沈善登书写,历史与艺术价值极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 求是书院”旧址~求是书院创建于1897年,是浙江大学的前身,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新模式,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尽管历经多次变迁,仍见证着历史。求是书院,作为浙江大学的前身,自1897年创建以来,便一直走在教育的前沿。它曾是国内最早效仿西方学校模式创办的高校之一,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变迁。历经多次更名后,最终在1928年定名为浙江大学,这所学校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还培养了无数杰出的学者和科学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约园~约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体育场路537号,为杭州市历史建筑,始建于清末,现存建筑占地1.63亩,含砖木结构主楼、辅楼及连廊,外墙为青砖勾缝,兼具中西风格。原系近代教育家、藏书家张寿镛旧居及藏书楼,其任浙江财政厅长期间曾居于此,1924年转售朱姓商人后改建为两栋西式楼屋,形成现存格局。张寿镛曾在此收藏古籍逾十六万卷,藏书后部分捐赠北京图书馆及嘉业堂,现存雕版等文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湖断桥石函路,原蒋经国故居~这座建于1931年的别墅,原为上海烟草商人王相恒所有。它采用西式二层砖木结构,由南、北两幢楼组成,主楼建筑面积达344平方米,整个别墅占地面积1333.3平方米。如今,虽然内部结构已发生改变,但外观仍保留了当年的风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南山路 黄郛楼~在西湖边南山路,有一栋充满民国风情的别墅,静静地矗立着,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这座别墅名为黄郛楼,是黄郛为其夫人沈亦云建造的。黄郛曾代理总理摄行大总统职,而沈亦云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将黄郛楼捐给了国民政府,后来成为大华饭店的分部。</p><p class="ql-block"> 黄郛楼始建于1934年,濒临西湖,背靠繁华的南山路,却能独享一份宁静。这座别墅曾作为蒋介石和陈其美的杭州行辕,内部保留了他们下榻时的原貌。墙上的照片展示了旧时西湖的美景,还有许多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影,仿佛让人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民国时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抱青别墅~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始建于1907年,由南浔富商邢鼎丞建造,其祖父邢庚星(号“抱青”)为命名来源。建筑融合中西风格,现作为杭州国画院美术馆免费开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原为1909年建成的浙江省高等法院旧址,现为展示杭州城建史的专题陈列馆。建筑为红砖折衷式风格,2005年修缮后开放,设有七个展厅,系统呈现杭州2200余年建城史,包括秦设钱唐县、南宋御街建设至亚运场馆等节点。馆内还保留清末司法档案柜、民国时期印章等文物。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原浙江省立图书馆 ~民国元年(1912年),孤山路新馆舍定为总馆,并于次年3月25日正式开馆。民国二十年(1931年)3月,由前浙江军政府都督汤寿潜遗命捐资二十万元建造的大学路浙图新馆建成,蔡元培题写馆名,刘大白为作《浙江图书馆落成记》。次年9月15日正式开放,并定为总馆,孤山馆舍遂为分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杭州市中山中路与开元路的交汇处,有一座古老的建筑特别引人注目。这座大楼紧邻南宋御街,位置十分显眼。这座建筑在建国前曾是浙江兴业银行的旧址,现在则是工行杭州羊坝头支行的办公地点。这座建筑的设计者是杭州人沈理源,他是一位留学意大利的建筑师。大楼始建于1918年左右,1923年正式建成,成为浙江省的标志性金融建筑。它是一座三层高的西式古典建筑,融合了欧洲古典主义和巴洛克建筑风格,显得格外雄伟壮观。这也是杭州市区仅存的几座有名的历史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斗富二桥西弄</p> <p class="ql-block"> 穗庐(亦称鲍庐)~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路94号,始建于1922年,由广东商人鲍柏麟建造,为西湖区现存较完整的岭南风格山地园林式别墅。建筑群占地约2.1亩,主体为两层西式别墅,含青砖门楼、石砌亭台、家庙及墓冢等,布局依山势分层而建,采用青砖、石板等防潮建材,两座全石构筑亭台为西湖私家园林罕见。宅院坐北朝南,兼具住宅、祠堂与家族墓地功能,可远眺西湖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穗庐的山上可眺望西湖美景</p> <p class="ql-block"> 环碧湖舍~位于中国杭州市西湖区杨公堤43号环碧桥畔的历史建筑,原为1930年上海商界人士王晓籁建造的私人别墅,现作为咖啡馆和文化空间运营,兼具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与湖景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 大学路场官弄63号 郁达夫旧居~风雨茅庐”,这一雅称的由来,与郁达夫的创作生涯紧密相连。自1936年春由郁达夫亲自选址、设计并建成以来,这座茅庐便成为了郁达夫文学创作的重要摇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 杭州元宝弄 胡雪岩故居~位于浙江省杭州上城区市元宝街18号,系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营造的邸宅,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光绪元年(1875年)竣工,占地7230平方米,建筑面积5815平方米。是中国江南地区晚清私家豪宅的典型代表。无论是从建筑还是从室内家具的陈设,用料之考究,都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2006年6月25日,胡雪岩旧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坚匏别墅~又名小刘庄或小莲庄,为刘墉之子、刘承幹之父刘锦藻所造。刘锦藻为清末民初湖州南浔巨商,別墅因其晚年号“坚匏庵”得此名。坚匏别墅初建于1903年,整个庄园的建设延续了26年。别墅正门在北山路面朝西湖,这是山上的后门。1929年8月,杭州正在举办西湖博览会,坚匏别墅也是博览会所借用的房子之一,作为特种陈列所的展出馆址。</p> <p class="ql-block"> 高家花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西侧的风景街8号,为中国近代民族纺织工业家高懿臣所建中式花园别墅(园林)。高家花园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1平方米,由水池、九曲桥、假山和南华楼、爱日楼等所组成。高家花园是杭州市唯一得以完整保存的清代建筑和私家花园,历经多次身份迭变,具有一定江南园林鉴赏与历史纪念价值。 2013年3月5日,高家花园作为“大运河”子项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蒋庄“自然居”庭院</p> <p class="ql-block"> 南山路恒庐~恒庐位于今杭州市南山路202号,建成于1935年,系当时杭州名西医张星一医师所建。恒庐占地面积1.388亩,为一青砖实叠洋瓦的假三层三开间西式洋房,共有大小房间20个。恒庐围墙颇具特色,为巨型山石砌就,迎街门墙上方有张氏友人、著名书画家余绍宋所题恒庐二字横匾,今恒庐为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南山路 茅以升故居</p> <p class="ql-block"> 在杭州的北山街近代建筑群中,隐藏着一处静谧的所在——葛岭路5号的静逸别墅。这座别墅曾是张静江在葛岭的寓所,见证了他一生的传奇。张静江,一位来自浙江湖州南浔的杰出人物,于1927年担任浙江省政府主席,致力于推动实业的发展,并积极支持浙赣铁路的建设。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1929年还曾主持举办了盛况空前的“西湖博览会”,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社会的经济繁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静逸别野</p> <p class="ql-block">杭州 天竺路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西湖 俞楼~俞楼初为晚清学者俞樾(1821-1907)的旧居,由其弟子集资兴建,1998年按原貌重建为俞曲园纪念馆,现为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俞樾曾在此主持诂经精舍讲学30余年,培养了章太炎、吴昌硕等知名弟子。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湖蒋庄马一浮先生纪念馆,1950年,国学大师马一浮应弟子蒋国榜邀请迁居于此,并在此生活长达17年。1990年修缮后设立纪念馆,系统展示其生平、学术成就及书法作品。建筑群采用民国风格,东楼设重檐结构与观音斗式山墙,与苏堤通过虹桥相连,形成"园中之园"的景观格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 马寅初故居~马寅初纪念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庆春路210号。占地面积17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6.2平方米,是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纪念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南山路景云村~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景云村曾是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的宿舍区,聚集了周轻鼎、潘天寿、黄觉寺等30余位艺术家。他们在此创作了大量中国画、油画、雕塑等作品,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缩影。景云村内的建筑多为上世纪30年代建造的清水砖木结构,该建筑曾作为美术学院宿舍,居住条件简朴但充满艺术氛围,潘天寿一家曾在此创作并接待国际友人。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杭州 荷花池头~荷花池头是杭州市上城区历史街巷,南起河坊街,北折西至南山路,全长约200米。该巷南宋时称流福坊,属临安府治范围,明代因赵姓武官修建荷花池得名。清初因火灾导致水池消失,康熙年间形成现存街巷格局。</p><p class="ql-block"> 现存潘天寿纪念馆、茅以升旧居等文化遗存,2023年通过《重湖·十里荷花》墙绘等项目实现历史风貌提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栋别墅为松鹤山庄,又名松鹤庄,于民国时期建造,原系实业家盛宣怀之妻庄韵香的私宅。原门牌为“西山路6号”,现为杨公堤10号,属于花港观鱼公园的范围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湖林社~林启1839-1900 字迪臣,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调任杭州知府。守杭五年,政平人和。兴教育,办求是书院、养正书塾、蚕学馆。生前仰慕林和靖,殁后杭人感其德,依照遗愿,将其葬于孤山,并建林社祀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龙井古道 蒋宅~蒋兰平,别墅建造者。毕业于浙江农业专科学校,后就职于嘉兴师范学校,教植物学。抗日战争前,为避战乱,蒋兰平筹款在龙井风篁岭建造了该别墅。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朱德和邓颖超多次考察龙井,曾在此别墅内小憩赏花。2006年“龙井八景”整治工程时,此建筑得以全面整修,内部格局经改造利用为乾隆兴茶文化陈列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新新饭店~始建于19世纪末,前身为1913年定名的“新新旅馆”,是浙江省唯一存世的百年现代酒店,融合中西建筑风格,见证了民国时期众多名人政要在此留下的历史足迹。它由上海实业家何宝林于19世纪90年代在北山路建造中西合璧的何庄,其子何积藩与商人董锡赓于1913年将其改建为现代旅馆,正式定名“新新旅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灵隐路林风眠故居~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灵隐路3号,是林风眠先生于1934年亲自设计和建造的法式宅院。1999年修整后,开放供瞻仰。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00年出生在广东梅州,6岁学画,中学毕业赴法留学。1928年创立国立艺术学院(现中国美院前身)。抗战时期流亡内地,胜利后回到杭州,1991年逝世。 故居内展出林风眠先生不同时期的作品,并按原样保留了画室等陈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仁爱医院(现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由法国天主教会修女郝格勒于1928年创办,名为“仁爱医院”。旧址是一组红砖实叠的西式教会医院建筑风格的独立建筑物,建筑一律用红砖实叠,饰以花纹,风格均为西式。旧址现存入口门楼1座、院舍4栋、教堂1座。 2019年10月,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仁爱医院旧址”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成为杭州48处“国保”单位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北山街上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 南山路 绿楼~建于1933年,是一幢砖木结构的花园别墅。绿楼坐北朝南,西邻南山路,由前后两楼组成,中间加以连接。一楼设内门廊,二楼设内阳台,三楼设露台。整幢建筑立面简洁,线条洗练,归属于欧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当年在杭州算是相当时尚和超前的。解放后应属于浙江省军区的军产而显得有些神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圣塘路别墅建筑群(原名九芝小筑)是由上海商人黄楚九于20世纪20年代在杭州圣塘景区建造的西式别墅群,现存三幢风格各异的建筑。主楼融合欧洲古典主义与乡村别墅元素,采用爱奥尼克柱、山花装饰及红色洋瓦坡屋顶等设计,现为杭州棋院与湖畔居茶馆所在地,保留面积约1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孩儿巷~陆游写下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早卖杏花”,就出自这儿,现为陆游纪念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河坊街~河坊街位于吴山脚下,古称清河坊,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街。这里曾是南宋都城的皇城根,也是文化和经贸的中心。如今的河坊街保留了清末民初的风貌,成为杭州游客最多的商业历史古街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河坊街王润兴酒楼始创于1934年,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历史街区,是浙江省首批老字号企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河坊街西乐园羊汤饭店是位于杭州市上城区中山中路64号的中华老字号餐饮品牌,始创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以传统羊肉烧卖和羊汤闻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景阳观是杭州一家始创于1907年的中华老字号酱菜店,由寿达清创立,主营酱菜、腐乳及调味品,以"双插瓜"等传统产品闻名,曾列为全国四大酱菜店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山中路149号是浙江地方银行旧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中山中路与惠民路交叉口。该建筑始建于1920年代,前身为1908年成立的浙江官银号,后改为浙江银行,是浙江省首家地方银行。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早期的西式建筑,都在砖上做文章,用红砖或青砖砌筑,用砖进行雕饰,色彩雅致,变化丰富,这些房子往往会成为一个街区或一个地块的标志性建筑。位于上城区学士路与浣纱路转角处的学士路3号别墅建筑,便是这样的一幢历史建筑建筑始于1917年,为湖州富商陈氏所有。两层四开间四进深西式红砖洋房,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立面设有两层柱廊,歇山顶,外观醒目。虽说是红砖洋楼,却也戴着中式小瓦的顶盖,带有中西合壁风格,外墙与廊柱均为红色,气势雄伟,被市民称为“红楼”,现为杭州国医馆。</p> <p class="ql-block">杭州南宋御街</p> <p class="ql-block"> 该建筑由杨某于1941年购得,原为私人别墅。杨某在此开设“天禄鞋庄”,沿街增建约200平方米的中西式营业房,形成“前店后宅”格局。 后因城市扩建,沿街门面于1953年被拆除,房产转归上海铁路局使用。 现为历史保护建筑,保留了典型的民国西式建筑风格,包括青砖外墙、水泥拉毛装饰、老虎窗等特征,但原有花园已不复存在。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北山路95号别墅建筑-汪宅,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士绅汪曼锋故旧门生出资购地,并建造了这处别墅庭院,为了安顿汪曼锋其妻儿一家。庭院里的主建筑于1929年建造,而这处别墅庭院被称为“汪宅”。汪曼锋是清贫之人,一生从事教育,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其在杭州教育界有极大的影响,与浙江的著名人物陈叔通、马寅初等私交甚厚,而且与陈叔通在《杭州白话报》共事,据说陈叔通还了解这幢别墅的整个建造过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孔庙~杭州孔庙(碑林)原为南宋临安府学所在地,始建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府学巷8号,西湖东南侧吴山脚下。在凤凰山山麓一带,是宋、元、明、清四朝孔庙所在地,在杭州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 坝子桥~位于杭州市东河北端,始建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因桥畔设滚水坝得名,素有"东河第一桥"之称。该桥为三孔半圆形石拱结构,桥身长虹卧波,桥头建有凤凰亭,亭内藏历代文人碑刻,亭顶饰有呼应"凤凰栖息"传说的雕刻纹样。历史上作为东河与大运河交汇的水利枢纽,船只需通过绞盘装置"翻坝"过闸,该场景被古艮山门遗址的"运河魂"雕塑永久定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梅石园是位于杭州市上城区佑圣观路93号的一处古典园林,建在南宋德寿宫遗址上,以梅花碑和芙蓉石闻名。该园面积约107亩,现存历史遗迹包括梅花碑、南宋皇家花园遗址等,曾是乾隆皇帝南巡时赏梅的场所。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吴山环翠亭~是杭州吴山环翠楼古道上的重要景观,始建于明代,因周边绿树环绕、翠色如屏得名。历史上为文人雅士聚集之地,现存遗迹与自然风光交融,是吴山文化带的组成部分。 </p> <p class="ql-block">杭州吴山药王庙前</p> <p class="ql-block"> 杭州 凤山水门~是杭州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水城门,始建于元代至正十九年(1359年),横跨中河,是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凤山水门由元代张士诚重筑杭州城时始建,为杭州古代五座水门之一。南宋时期,此处曾是连接钱塘江与京杭大运河的关键通道。民国初期,杭州城墙外垣被拆除,仅存凤山水门。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打铁关石牌坊~杭州打铁关的由来可追溯至明代,其名称源于备塘河桥畔的打铁店及官府设立的税收关卡,与岳飞练兵的民间传说无关,实为明清时期北新关下设的六小关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 打铜巷~从南宋时期走来, 打铜巷是著名的娱乐街,承载着铜文化的厚重与辉煌。它南起鼓楼前,北接河坊街,石板路上回荡着历史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 南宋御街</p> <p class="ql-block"> 一扇大门上紧锁,一个“隐”字及门联应该有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五柳巷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杭州灵隐路怀庐~别墅在围墙内,有些神秘,每次路过都对这里充满了好奇。据了解原名为“韩明德堂”,应该与一位传教士有关,建筑主楼是一幢体量庞大的西式楼房,内门廊,大阳台,木构件较多,外墙用青石砌基,厚墙重基。解放后曾为华东革命大学、浙江行政学校的校舍,2018年起为浙江文史馆所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涌金门</p> <p class="ql-block"> 北山街上的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杭州茅家埠 上香古道~“通利古桥”</p> <p class="ql-block"> 唐朝曾在万松岭上修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浙江右参政周木在报恩寺原址改建万松书院,奉孔子像,并聘请孔子的后代孔衢、孔绩主持院务,世代相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荪壁山房~宋人金应桂,号荪壁,曾任知县。在宋朝被元朝取代后,他弃官归隐,在龙井风篁岭建屋隐居,自题居室为“荪壁山房”。他擅长书画,左弦右壶,以隐居西湖孤山的林和靖自比,纵情自然山水的田园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虎跑</p> <p class="ql-block"> 龙井“一片云”亭子是乾隆皇帝南巡时御定的龙井八景之一,位于风篁岭与龙井寺附近。该亭子由天然巨石“一片云”得名,石高约3米,形似云朵,乾隆曾在此题刻并赋诗。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郭庄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原名“端友别墅”,由杭州绸商宋端甫所建,后转售汾阳郭氏,改称“汾阳别墅”,俗称郭庄。庄园占地9788平方米,分“静必居”和“一镜天开”两大景区,融合苏州园林的雅致与绍兴水乡特色,以水池为中心,曲廊假山环绕,借西湖外景,形成“园中有湖,湖中有园”的独特格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湖郭庄远眺</p> <p class="ql-block"> 宝石山摩崖造像始建于元代和明代,原有20龛28尊造像及6处题刻,现存残迹多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破坏。 宝石山摩崖造像现存最早造像可追溯至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如佛足图等两宋题刻。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年)的造像为现存主体部分,延续至清代。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钱王祠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柳浪闻莺公园内,是为纪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三世五王(钱镠、钱元瓘、钱弘佐、钱弘倧、钱弘俶)而建的祠宇,其中核心人物为吴越国开国君主武肃王钱镠(852-932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庆春门</p> <p class="ql-block"> 丁衙巷是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紫阳山麓的传统街巷,北起城隍牌楼,南至瑞石亭,全长约300-500米。该巷自南宋时期形成,初名天庆坊、天庆观巷,明代因隐居文人丁野鹤得名,现存清末民初建筑群与石板路格局。巷内保留瑞石四眼井、石库门民居等历史遗迹,延续着弹棉花铺、糕饼摊等市井商业形态,是杭州现存最完整的传统市井风貌街区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吴山小普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吴山景区的历史建筑,始建于19世纪末,原为宗教建筑观音庵,后更名为小普陀。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北面和南面一层采用青砖外墙,南面二层为木板外墙,保留牛腿、坐斗、花板等雕刻构件及石库门等历史元素。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吴山药王庙~位于杭州南宋御街旁的吴山之上,始建于北宋,原名惠应庙,俗称“皮场庙”,最初是为纪念汉代相州汤阴皮货场看守人张森灭杀毒蝎救百姓的传说而建。宋室南迁后,该庙迁至吴山,并融入上古神农氏像,逐渐演变为药王庙。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四牌楼~是杭州吴山脚下的一条历史悠久的巷弄,位于城隍牌楼巷与十五奎巷之间,全长约200米,旧称“四贤巷”,因南宋时曾建有纪念伍子胥、岳飞等忠节之士的忠节祠而得名。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郭璞井是杭州历史最悠久的古井之一,明《万历府志》载:‘郭婆井在铁冶岭北,酿酒煮药者多取之’据《吴山大观井泉池潭》等古籍,称其为晋代郭璞所凿,故又名郭璞井......”据说,清乾隆七年,赤地千里,杭城干旱,郭璞井泉水给千家活命无数,被誉为圣井。井边建有圣水寺,井之所在地成为郭璞井巷。这是一处杭州井眼最多的古井,对百姓生活贡献曾经很大。史学家也难分辨“婆与璞”两字,相传由郭婆所凿,故得名“郭婆井”。另有说法认为由东晋学者郭璞所开,因“璞”与“婆”音近,后人误传为“郭婆”。井壁刻有“郭婆井”字样,但具体开凿时间及人物已无考。 照片摄于杭州旧城改造之前,此井虽又修善保存下来,再去看时已无此生活之气息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四牌楼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斗富二桥西河下</p> <p class="ql-block"> 梵天寺初建于梁贞明二年(916年),吴越国王钱镠为供奉阿育王寺释迦舍利而建城南塔;乾德三年(965年),钱弘俶重建寺院并更名梵天寺。元代曾毁于火灾,明代重建;清咸丰年间彻底废弃,仅留存经幢。南宋时因其邻近皇城被划为禁域,曾为御马院驻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北山路 海盐馆~原为海盐望族徐家产业,晚清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徐用仪的宅院。因界墙石上有“海盐涂界”字样,后人称此院为“海盐馆”。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孙传芳常来杭州,在此居住。解放初期,这里是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的校舍,后来逐渐成为民居杂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春润庐是一座著名的别墅,内建有两座别墅,分别是我国著名戏剧理论家、世界三大戏剧藏书家之一的宋春舫和其亲戚、银行家朱润生共同建造的。春润庐之名取自两位业主姓名中的一字而成。别墅建成后,曾经吸引了大批文化名人在此长居短住,如蔡元培,潭熙鸿,马寅初等,曾被戏称为不挂牌的“北京大学招待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王庄~是西湖区北山路43号的一座历史建筑,建于1926年,原为李国筠所有,后转让给上海金融界人士王晓策,由此得名。该建筑具有中西合璧风格,坐北朝南,依山面湖,建筑细节融合了欧洲古典主义元素,如爱奥尼克倚柱、雕饰栏杆和宽大阳台等。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润庐~一幢具有建筑价值和人文内涵的西式花园别墅,位于西湖区北山路上的宝石山前山路1号,是一幢具有建筑价值和人文内涵的西式花园别墅。比邻北山街,宝石山上山主路口处。建于1932年,当时的门牌是葛岭山路2号,多位文人政客曾是该别墅的主人,是西湖边屈指可数的私人住宅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省庐,后更名为竹隐庐,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葛岭山麓北山路36号,为民国时期建造的别墅。建筑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四周环绕小院,西南角原有“省庐”匾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灵隐路上的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浙赣铁路局旧址,北山街13号。1928年,张静江出任浙江省主席,成立杭江铁路工程局。1934年改组为浙赣铁路局,1949年浙赣铁路局撤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秋水山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报业巨子、上海《申报》报主史量才以他的爱妻沈秋水命名而建的江南庭院式建筑。讨论四周有庭院,沿着北山路有围墙、铁门。现为新新饭店之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万松书院初创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名报恩寺,是明清时期杭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书院,是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的地方。讨论书院位于西湖南缘凤凰山万松岭,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分别赐额“浙水敷文”、“湖山萃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旧址~1929年6月6日,首届西博会在西湖边开幕。当时的浙江政府为了奖励实业,振兴文化,举办了持续四个多月的西博会。吸引观众达2000余万人,参观洽谈商务的海内外代表团1千多个,堪称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展会。1929年的西湖国际博览会轰动全国,与历史上著名的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1900年“巴黎博览会”和1927年“费城博览会”并称为国际性庆典,在秀丽的西湖山水间留下了永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湖北山街</p> <p class="ql-block"> 中山北路 基督教天水堂~天水堂是杭州最早的基督教教堂,位于耶稣堂弄2号,始建于1860年,由美国南长老会传教士胡思登、郝理美创立。 那位美国的司徒雷登先生就是出生在杭州又成长在这里的。他称自己是杭州人。2008年当他86岁在美国去世后,按遗嘱又回到杭州的安贤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思鑫坊~你知道杭州“民国第一贵族居住区”在哪里吗?就是距西湖仅300米左右的思鑫坊。民国初,拆除清旗营建新市场,即商业新区,也就是现在湖滨地区的雏形。思鑫坊近代民居保护区由思鑫坊、承德里、宣寿里三个街坊、七幢独立式西洋别墅组成。建筑主要以近代的石库门里弄建筑和西洋别墅建筑为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杭州凤凰寺</p> <p class="ql-block"> 孤山杨虎楼(又称“青白山居”)是民国时期上海警备司令杨虎于1936年在杭州西湖孤山顶建造的宫殿式别墅,占地4.651亩,共有18间楼房、1间礼堂及地下室等建筑。杨虎曾为孙中山部下,后投靠蒋介石。为彰显权势地位,他在孤山制高点建造此宅,取名“青白山居”,寓意“月白风清”,与蒋介石的“青天白日”形成对比。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杭州中山中路</p> <p class="ql-block"> 如庐~原主人林九如是上海增裕原料号经理,1941年将原有三间破屋改建成现别墅,并以名字中的“如”字命名。</p> <p class="ql-block"> 西湖边上的石函精舍是民国时期商人曹振声所建“来音小筑”别墅群的核心建筑。曹振声为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法租界的实业家,其留学法国的背景影响了该建筑的欧式设计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山路黄楼</p> <p class="ql-block"> 清泰第二旅馆旧址(又名群英饭店)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仁和路22号,前身为清宣统二年(1910年)张恂伯等人在城站下羊市街创建的杭州清泰第二旅馆,1913年迁至延龄路,1933年迁至现址。孙中山及同盟会成员王金发、顾子才曾在此下榻,邵力子、沙千里、沈雁冰等文化界人士亦多次出入该旅馆。清泰第二旅馆是民国时期杭州市较为著名的饭店之一,其90余年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杭州商业发展的历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5年列入浙江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杭州小河直街 诗意的“雨巷”</p> <p class="ql-block">杭州灵隐禅寺夕照</p> <p class="ql-block"> 夏日炎炎,正好可以整理一下存储盘里的照片,发现已有不少杭州的历史建筑都在其中,于是就收集成篇了。因篇幅有限,实际上远不止这些。平时走过路过爱好随手记录,在下意识中这些都曾是有故事的地方,只是时过境迁或物是人非了。</p><p class="ql-block"> 建筑是世界公认的八大艺术之一,定义是“融合实用性与美学的空间构造艺术,涵盖房屋、桥梁等类型,通过结构与象征性体现民族文化与时代特征。”</p><p class="ql-block"> 沧海桑田,逝水流年,在破旧立新的历史长河里,杭州剩下的这些历史建筑就更显得少而珍贵了。追忆似年华,走在红尘间,视觉可传达对岁月印记的留影与珍视……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片文字介绍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