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川行(二十二)贵阳青岩古镇

牛子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花溪区,与镇远、丙安、隆里并称为贵州四大古镇。古镇始建于明代,原为军事要塞,镇内完好地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镇因明朝屯兵而建,是由屯堡演化而来的石头城。石铺的街巷,石砌的民居楼,保存完好的朝门、腰门,每一处都散发着历史的韵味。漫步在青石板路上,古驿道上的嘀哒声响里,仿佛一秒穿越到600多年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岩美食卤猪脚,又名状元蹄。历来,凡到古镇游览者,皆以品尝此美味为快,并对此美味赞不绝口。如今,“游青岩古地,品青岩美蹄”,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旅游文化现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岩古镇致远楼是一座有着300年历史、全卯榫结构的徽派古建筑。该建筑位于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古寨景区内,该徽派古建筑名曰“致远楼”,原建于古徽州(今安徽黄山地区)经友好协商,为加强民间文化交流合作,从原地址移建于三多古寨梨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岩寻坊文旅休闲街区位于青岩古镇北城门,建设用地面积146亩,总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街区以古驿道为主,凸显街区文化特点及景观特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岩寻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突出本土元素,围绕非遗文化、国潮文创、特色黔菜、休闲娱乐、酒店民宿等强体验业态,致力于打造成为集游、娱、购、吃、住、文化为一体的沉浸体验度假聚集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岩北门(玄武门)重檐歇山顶的门头,是青岩古镇的招牌,它也算是青岩古镇的正门。历经百年的风霜雨雪,如今依然高傲地挺立。城门上的亭阁飞檐翘角,远远看去像极了一只展翅的雄鹰,鲜红的旗帜随风轻轻飘扬,恍恍惚惚间,似乎将人带回到从前那个古老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状元街,赵以炯状元故居(赵以炯,贵阳花溪青岩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十二年(1886年)成进士,参加廷试(殿试)获D一甲D一名,成为贵州省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府第坐南朝北,为两进四合院,均为一正两厢,风格是歇山式,现存前殿、正殿、两厢和朝门,朝门内墙上有许多不同“寿”字残迹,据说这是赵以炯曾祖父赵理伦百岁时所留。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气派而不张扬,宁静恬淡,一派书香风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公馆在青岩古镇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张公馆始建于清朝,它不仅是古镇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更是古镇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张公馆作为青岩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张公馆原为蒋介石的侍从张尚钦及兄弟张尚全的住宅,张公馆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江浙派建筑风格在古镇中是独一份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会馆是以籍贯为纽带、以商人为骨干的旧时代的民间组织。同样给城市、驿站增加了移民文化的色彩。青岩四川会馆,原为川主庙遗址,川主庙供奉的是川籍福主——李冰及其子二郎神。会馆中最热闹的是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的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岩古镇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建筑,小镇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面上,从高处望去,整个小镇的格局给人一种在别的古镇中难以看到的立体美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岩镇的民居多以象鼻木雕作为房前挑檐枋,青岩民居多建腰门,其门斗和拉手颇有学问。许多人家的上门斗,着意雕成桃子形、如意形,或者虎头形、牛角形。拉手有的做成葫芦形、石榴形或者祥云形、如意形,寓意“多子多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岩古镇有4条正街,26条小街和巷道,而背街就是古镇上保存得最久的石巷子,距今为止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在当时那个没有水泥的年代,聪明的青岩人采用糯米熬成浆,再加上生石灰和黄沙粘合就砌成了如今的背街。青岩靠的就是有这样一副结实的石头身架。青岩人靠石头的帮助保平安,又靠石头的帮助建起许多的石建筑、石城墙、石街巷、石院落、石牌坊、石雕塑、石柜台,俨然一座石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南街与西街之间有一条幽静小巷,称为背街。背街是青岩古镇具特色的一条石巷,路面的青石板经过几百年的冲刷、磨砺,已光可鉴人,如镜面般泛着青黑的光芒,感觉幽深而静谧。街边都是层层片石垒起的院墙,路窄而幽静,沿山势起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石铺地、白石砌墙这就是青岩古镇,幽深迂曲的背街、狭窄的巷道、两旁民居的院墙如同天然状态下的白锦石的推积层,一层叠一层,直至千层万层,每一层中仿佛都包含着如地质信息般的历史变迁的宝贵信息,令人在美感之外,还会涌起不尽的沧桑感。岁月匆忙流转,经历上百年的风吹日晒,背街依然坚固无比,那光滑锃亮的石板路就是岁月最好的印证。这里像极了时光隧道的入口,踏进背街的那一刻,仿佛梦回明清。</p> <p class="ql-block">古镇内的建筑、街道、小巷都充满了历史韵味和文化气息,古朴的城墙、巍峨的牌坊、典雅的民居等美景,留下难忘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岩古镇位于小街小巷的殷实人家,一般都建有较有特色的朝门,门上建有比较讲究的“门罩”,罩上吊瓜下垂,雕工精湛,花团锦簇,因此称为“垂花门”。大门上还画有精湛的门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龙泉寺始建明万历年间(1573-1619)是青岩古城中最大的寺庙,三进四合大院。内有大殿、配殿、戏楼、厢房等数十间,恢弘壮观。保存完整的木雕艺术珍品,内容都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及封神演义中的经典故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龙泉寺它见证了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端午节,青岩百姓掀起反对洋教运动,赵国澍派团丁将教堂包围,抓拿修士就关押在龙泉寺内,并处决了几位外国传教士。于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第一炮,就这样在贵州花溪青岩城打响。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在外国联合势力的压迫下,不得不妥协。除何冠英、赵国澍已故不予追究外,田兴恕发配新疆,赔偿白银一万二千两。“青岩教案”是我国的第一个教案,震惊中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赵理伦百岁坊位于青岩镇老南门与定广门之间,旧称大刺窝,建于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石坊是一座四柱三间三楼阿顶牌坊,巍然矗立在南街,牌坊高9.5米宽9米。面南背北,四柱南北皆有石狮护柱,狮高1.5米,八尊石狮均尾朝上头朝下,张着巨口,二目圆睁,前爪握宝,后脚壁立于柱上。仿佛狮子下山之势。雄狮护宝,雌狮护仔,交相呼应,相应成趣。一返常规,富有生气。虽经百余年风侵雨蚀,石狮仍活灵活现,精妙无比。颇为奇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南门(定广门城楼):一定要登上城楼看看,上面可以俯瞰定广湖,旁边就是传说中的贵阳小长城,顺着城墙可以爬到最高处,俯瞰整个青岩古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定广门是四大城门中气势恢宏的一座,也是青岩古镇的南门和标志性建筑。历史上,这里曾是扼守贵阳南大门的第一座门户。这里以石砌墙、以石铺路、以石筑桥,因此被誉为石头城,巨石砌成的城门楼和城墙高大威武,加上城外蜿蜒的石板路和两侧的农田,构成一幅壮美的画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南门城门楼和古城墙是青岩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它们见证了古镇的沧桑巨变,也承载着古镇人民的记忆与情感。巍峨高耸的城墙把古镇分为内城和外城。漫步在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古镇的美景,感受那份宁静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岩古镇中的定广南门是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副总兵班应寿扩修青岩城时所建,咸丰年间,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澎他当众立下誓言,六个月内如果修复不成,宁可自杀谢罪。并拿出了自家全部的积蓄,连同大家的捐款,全部投入到城墙的修复中。他和工匠不分日夜,用上等的木料和石块,垒砌城墙,在规定日期前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岩定广门外定广湖上“战船”涌动,传说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率军从定广门六次攻打青岩都未能攻下,因此也获得了“攻不破的石头城,固若金汤”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定广门的城墙一直延伸到一座山上,城墙是新修的,爬上去可以看到整个青岩古镇的全貌。青岩古城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为时任贵州青岩土司班麟贵所建。到了明末,青岩已非常繁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岩古镇街巷用石铺砌,民居也是石砌的围墙、柜台、庭院。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保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瓦屋面、重檐悬山、花木门,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万寿宫是江西人的同乡会馆,也是江西人的商务会所,他们会经常在这里聚会、洽谈商务、饮酒看戏,在这里联络感情,这是江西人在异乡的港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万寿宫门前牌楼上的浮雕,每一个都惟妙惟肖,唯有门牌上方中间身骑仙鹤的则是许逊真君,他一生昌行忠孝,利济百姓,归隐之后又治理水患保一方民生,所以人们将他敬为神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万寿宫由正殿、配殿、两厢、戏楼和生活用房组成一大型建筑群。戏楼则是该建筑群中最有特色的建筑,两阁三间,中间为戏台,两侧为戏廊和休息室。立体结构为四梁全柱支撑,柱础为花纹各异的八角形白锦石。整座城楼高13米。台口横枋上均有木制雕刻珍品,为人物花卉图案浮雕。雕工精致,巧夺天工。左右戏廊口横枋和望柱(栏杆)横枋上有木质浮雕和透雕人物花卉图案,戏楼檐口的吊墩(俗称垂花柱),又叫“撑供”。木质空雕“双狮争雄”更是少见的木雕工艺品,双狮前爪撑住台柱,二目圆睁,活灵活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慈云寺,它初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虽然已过百年,但是如今整个建筑构架仍然保持得十分完好,观赏性很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岩,古老沧桑的城墙,幽静古朴的街巷,泰和荘曲径通幽,就像是繁华世界中一个极为特别的存在。喝青岩赵司青茶,品古镇经典文化。仿佛已被时光遗忘,这里便是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岩古镇文昌阁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文昌阁由斋房、过厅、前殿、厢房、阁楼组成。前殿供奉孔子及三千弟子中的七十二贤士,二进院的水星楼依山而建,为攒角重楼八角式,供奉文昌帝君。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阁内的木、石雕均有吉祥图案,像“二龙抱宝”“双凤朝阳”,院内保存有巨石凿成的石缸两口,正面有浮雕人物、花草图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两湖会馆,两湖商人尊崇大禹,湖南人在外省修建的会馆通常叫“禹王宫”或“寿佛寺”。二进院落,有山门、戏楼、两厢、正殿、后殿等。戏台上的“双龙戏珠”和殿前的两棵古桂花树一起组成“双龙戏珠、龙凤双贵”的深刻寓意,馆内两棵桂花树,是开山和尚种的,是一雌一雄,雌的开花香,雄的开花不香,不过正是这一雌一雄相伴,现常有人来拜祀这两棵桂花树,一求早得贵子,二求爱情永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果你热爱历史,青岩古镇将让你领略到古老文明的深沉与博大;如果你追求美景,青岩古镇将为你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如果你对多元文化感兴趣,青岩古镇将让你领略到宗教和谐共处的魅力。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古镇,探寻历史的秘密,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