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h5><h3>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盛大举行。战旗方队80面荣誉战旗整齐列队,接受检阅。80面战旗,猎猎飘扬!他们自历史的烽烟中走来,是从无数功勋旗帜中遴选出的铁血传奇,代表不同时期、不同战场的英雄史诗。<br><br></h3><h3>在战旗方队中有面“兴化部队”的鲜红战旗迎风飘扬,格外醒目。这面战旗抗日战争时期诞生在江苏兴化,而这支英模部队的前身则出自江苏江阴。2025年9月4日《新华日报》这样介绍:</h3><h3><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兴化部队,这是新四军苏中军区授予兴化特务一团的荣誉称号,诞生在如今的江苏省兴化市。</b><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兴化部队”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江阴抗日游击队。1945年8月,因在解放兴化的战役中浴血奋战,特务一团被苏中军区授予 “兴化部队”荣誉称号。那面印有“兴化战役胜利纪念 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的荣誉旗帜,如今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b></h3><h5><b> 新中国成立后,这支部队插上了翅膀,成了一支空军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和参加解放一江山岛作战等,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屡立战功,如今是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兴化部队荣誉旗帜</b></h5> 这面烙印着抗战记忆的战旗,是这支英模部队浴血奋战的不朽见证,是民族精神的璀璨坐标,更是八十年征程的历史荣光。这面战旗的背后有着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让我们来打开吧。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起源江阴抗日游击队</b></h1><div><b><br></b></div>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苏南地区人民群众纷纷组织抗日游击队,抗击日军。在江阴西乡和东乡活跃着两支颇具规模影响的抗日自卫武装,分别是梅光迪领导的澄西抗日游击队和朱松寿领导的澄东抗日游击队。1938年2月,中共上海党组织派何克希、吕平等人与江阴地方抗日武装联系,进行争取改造工作。5月,为加强领导,成立了“中共澄锡虞工作委员会”(简称澄锡虞工委),何克希任书记。随后,澄锡虞工委授予梅光迪部“江南抗日游击大队”番号,任命梅光迪为司令。同时派张志强(江阴人)到朱松寿部开展争取工作。8月,澄锡虞工委授予朱松寿部“苏浙人民抗日自卫军”(简称江阴民抗)番号,任命朱松寿为司令,张志强为政治部主任。澄锡虞工委还在江阴西石桥一带举办“青训班”,培训抗日骨干。学员主要是当地的抗日积极分子以及上海动员下来的工人、学生等爱国青年。<div><br></div><div>9月,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派第2团参谋长王必成率部东进澄锡虞地区战略侦察。澄锡虞工委与之取得联系,并带梅光迪部、朱松寿部和青训班三支地方武装一起行动,参加了多次战斗,经受了锻炼考验。10月,澄锡虞工委奉命率领所属三支武装到达茅山地区整编。陈毅接见了各部领导,授予“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军”(简称江抗3路)番号,隶属新四军第1支队建制。任命梅光迪为司令,何克希为副司令(实际是政委),吕平为政治部主任。另派红军出身的新四军第2团组织股长徐绪奎任参谋长。下辖三个连。原“苏浙人民自卫军”编为第1连,原“江南抗日游击大队”编为第2连,原“青训班”为第3连。并从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抽调三人担任各连指导员。1939年1月,新四军第1支队派参谋长胡发坚到江抗3路任副司令兼党总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江抗3路是苏南东路地区第一支由新四军改编、指挥的地方抗日武装。经过严格的军政整训,很快就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敢打敢拼的抗日新军,走上了新的发展历程。<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江抗3路政治部发布的《告江南同胞书》</b></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东进抗日威震江南</b></h1> <p class="ql-block">1939年5月,叶飞率新四军第6团东进抗日,在武进南部与江抗3路会合,并改称江抗2路,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总指挥部,由原江抗3路司令梅光迪任总指挥,叶飞、何克希、吴焜任副总指挥,乔信明任参谋长,刘飞任政治部主任。江抗指战员1000余人进入苏南东路开辟抗日根据地,江抗2路、江抗3路两支新老部队同心合力,并肩作战,夜袭浒墅关,火烧虹桥机场,直抵上海近郊,震慑了日伪军,鼓舞了东路地区民众的抗战信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10月,江抗在江阴西石桥进行了整编,江抗2路编为江抗1团,乔信明任团长,刘先胜任政委;江抗3路编为江抗2团,徐绪奎任团长,何克希任政委。同年11月,江南抗日义勇军开往扬中,与新四军挺进纵队合编,江抗1团改称挺进纵队1团,江抗2团改称挺进纵队2团,下设3个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扬中合编后,挺进纵队1团由叶飞率领渡江北上,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挺进纵队2团则提前结束整训返回苏南,以江抗2团的名义二次东进,继续征战。江抗2团在苏南积极开展游击战,牵制敌人,保护大江南北的地下交通线,两次飞兵驰援保卫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首脑机关。积极开展税收工作,与敌伪顽军争夺税收,筹集了相当可观的款项,上交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为打破国民党对新四军的经济限制做出了贡献。江抗2团在二次东进期间,曾十二天打了十五仗,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牺牲了2个营长、6个连级干部及100多名战士,全团3个营9个连缩编成2个营4个连。1940年6月底,苏中郭村保卫战打响,江抗2团奉命渡江北上增援,离开了征战近两年的苏南地区。</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兴化战役一战成名</b></h1> <p class="ql-block">7月中旬,江抗2团改编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第9团,团长徐绪奎、政治委员罗维道。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第9团被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第2旅第6团,团长李钟民、政治委员张日清。部队一直征战于苏中东台、兴化、泰东地区,开辟建立苏中抗日根据地。第6团3营营长赵云鹤(江阴人)率部在兴化芦洲地区英勇伏击日军汽艇一艘告捷,全歼敌一小队,生擒日寇二名,受到新四军1师2旅旅部嘉奖,授予“打鬼子第一”的奖旗一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2年9月,苏中军区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第6团精简整编 ,第1营改编为第2旅特务营,团部机关率第2、3营与兴化地方武装合编,改称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兴化独立团,第6团番号撤销。至此,第6团部队一根二枝,花开两朵。第2旅特务营于1944年10月,与东台独立团合编,改称苏中军区特务第2团。1945年4月改编为苏浙军区第4纵队第11支队,后改编为新四军第1纵队第1旅第2团。1949年2月全军统编为第20军第58师第173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兴化独立团,于1944年11月因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撤销,该团划归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领导,改称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兴化独立团。1945年8月改编为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特务1团。同月,该团参加了兴化战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在华中抗日根据地战略大反攻中,新四军苏中军区集中了7个团的兵力,于8月28日夜晚,发动了对兴化城的攻坚战。由于兴化城地形狭长,攻城部队难以展开,伪军凭险顽抗,新四军攻城部队前赴后继,反复争夺。经4昼夜激烈战斗,终将兴化城攻克。9月1日晚全城解放,伪军5000余人被全歼。此役是苏中军区在战略大反攻中期,作战最激烈、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特务1团担负主攻东门任务。战斗中,特务1团组织勇敢队,冒着伪军密集炮火,克服重重困难,游过护城河,迅速架梯登上东门城楼,与伪军展开肉搏,第一个突进东门打进兴化城。战后,苏中军区授予该团“兴化部队”荣誉称号。那面印有“兴化战役胜利纪念 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的荣誉旗帜,如今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苏中军区嘉勉令</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柜中的的旗帜</b></h5>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光辉战史英雄辈出</b></h1>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特务1团历经多次改编。1945年9月起,先后改编为苏中军区第2旅4团、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87团、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2旅94团。1949年2月全军统编时,定番号为第29军第86师第256团。1951年2月,第86师调归空军,在徐州成立空军第11师。86师师部改建为空11师师部,第256团改为空11师31团,成为空军强击航空兵部队。参加了解放浙东沿海岛屿战斗,对大陈岛、一江山岛守敌有生力量和军事设施实施攻击,命中率90%,拔除了大量地面火力点,有力支援了登陆部队攻击大陈岛、解放一江山岛。在战争年代和国土防空作战中功勋卓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江阴抗日游击队到江抗3路、从苏中军区1分区特务1团到空11师31团。多年来这支部队隶属关系多次变更,如今是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经过70多年的锤炼和建设,目前已经具备担负突击地面和海上小型活动目标,直接支援地面部队进攻和防御战斗,支援登陆部队近海岛屿登陆战斗,支援空降兵战斗行动和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以及遂行航空侦察任务等能力,成为人民空军的一支重要战斗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兴化部队”诞生于抗战烽火之中,这支部队的指战员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而战,用热血与生命铸就了永不褪色的荣誉战旗,涌现出众多战斗英雄烈士人物。其中有三名烈士入选“全国著名抗战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胡发坚</b>,新四军第1支队参谋长兼江抗3路副司令员,1939年3月15日牺牲于江苏武进。2014年9月1日入选第一批全国著名抗日英烈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王 赤,</b>江抗3路政治部副主任,1939年春牺牲于江苏武进。2015年8月24日入选第二批全国著名抗日英烈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徐绪奎,</b>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第9团团长,历任江抗3路参谋长、江抗2团团长。1940年9月6日牺牲于江苏海安营溪,是黄桥战役中牺牲的最高级别新四军指挥员。2020年9月2日入选第三批全国著名抗日英烈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江抗3路走出的三位英烈,入选全国著名英烈名录,是这支部队的光荣和骄傲。一个团队有三名烈士入选“全国著名抗日英烈名录”,全军也不多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旗猎猎,铸就血色丰碑;巍巍史诗,激荡强军征程。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接过战旗的新时代官兵,用行动谱写着一曲曲英雄赞歌。盛世中华,一代代战旗传人发扬伟大抗战精神,在强军征程上争当打赢尖兵,为战旗增光添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