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之魂一一在精雕细琢之间

金丝峡 刘

<p class="ql-block">根之魂:在精雕细琢之间</p><p class="ql-block">昨天下午,朋友生全邀我去秦岭根艺博物馆观赏根艺。该馆位于商南富家沟口与长新路交界十字路口。路左侧低矮楼房是加工工坊,门口赫然屹立着两尊抽像的奇石,一尊为麒麟,一尊为</p><p class="ql-block">黄牛,一股牛气冲天神气劲。公路右侧,一栋装璜精巧气势恢宏的五层高楼拔地而起,门庭中央,老书法艺术家胡青山先生题写的“秦岭根艺博物馆”铜铸大字金光闪闪赫然在目。原来,这是当地农民、耄耋老翁刘建都刘勇父子投资3000万元新建的商洛首家民营根雕艺术博物馆。根艺馆以“提升商南内涵,丰富产品业态,塑造旅游亮点,展示根艺精品”为宗旨,以收藏、保护、研究、展示,赓续根雕文脉,促进交流互鉴为己任。目前,展馆已装修到位,万余件展品已布置到位。待时开馆观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步入根艺馆,迎面而来的并非金碧辉煌的奢华,亦非冰冷陈列的文物阵列,而是一股混合着日月精华木质清香与岁月沉淀的气息。一楼到三楼,摆满了刘 氏父子历尽千难万险,攀爬万水千山花了五十年心血,收集、购买、加工创作的各类根雕和奇石玉器精品。这些构思奇巧又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每一件根艺作品仿佛都有着自己的生命与情感,在柔和灯光下诉说着无声的故事。刘勇先生领着我们不厌其烦逐件介绍其藏品名称、材质来源、创作意境、文化内涵等,如崖柏贵妃醉酒、黄金樟南极仙翁、金丝楠木万年留疤大观音等,听得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美得令人窒息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那些盘根错节的造型,初看是自然的狂放不羁,细观则见人工的精心构思和雕琢。艺人们以敬畏之心面对这些深埋地底或暴露山野的树根,不是粗暴地征服,而是谦卑地对话,精细包装打造。他们寻找着根的自然形态中隐藏的意象,轻轻拂去尘土,冲刷打磨,略施以刀工,使那潜藏的龙、虎、仙、佛,世间万象显形于世。这种创作不是从无到有的造物,而是从隐到显的揭示,是人与自然合作的奇迹。</p><p class="ql-block">我驻足于一尊尊根雕前久久不愿离去,这尊原本是一棵红豆杉的根须,经年累月地生长、扭曲、盘绕,最终形成了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形态。艺术家只在其面部稍作处理,勾勒出一双深邃的眼睛,那眼神既像是凝视着远方,又像是内视着灵魂深处。这双眼睛看过了什么?是山林间的晨昏交替?是地底下的黑暗寂寞?抑或是我们这些匆匆过客的讶异与赞叹?</p><p class="ql-block">根艺最动人处,在于它连接着生命与时间。每一个树根都曾是一部活的编年史,记录着年轮的增长、生物的密码、气候的变迁、生存的挣扎。当树被砍伐或自然死亡后,这些根仍留存在土壤中,继续与微生物、水分、矿物质进行着另一种形式的对话,经历着另一种形态的转化。雕刻家们将这些承载着时间的载体请入人类的文化空间,不是终止它们的历史,而是续写新的篇章,以另一种形式存活于世。</p><p class="ql-block">在展厅转角处,一个巨大的树根,形态极为复杂扭曲,明显能够看出它在生长过程中不断遭遇岩石的阻挡、洪水的冲刷、以及其他树根的竞争。艺术家几乎没有添加任何人工雕琢,只是将它清洗打磨后安置在镜面底座上。当我们绕着作品行走时,不仅可以看到根的上部,还能通过镜面看到根系错综复杂的全貌。几块巨石被虬枝牢牢包裹着,形成根抱石景观。这哪里是艺术品?分明是一幅生命的自画像,映照出所有生命在成长过程中的困顿与不屈。</p><p class="ql-block">离馆时,我思考着根艺的本质。这些曾经深埋地下的根,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形式,既保留了自然的本真,又融入了刘氏父子人文的思考。它们处在雕琢与未雕琢之间,处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处在过去与现在之间。这种“之间性”正是根艺最珍贵的特质,提醒着我们:人类最好的创造,不是对自然的征服,而是与自然的对话;不是对材料的完全控制,而是对材料内在生命的尊重与揭示,对自然的共存与敬畏。</p><p class="ql-block">根之为艺,在于它让我们看见了隐藏的形态,触摸了流逝的时间,最终,照见了自己生命中那些盘根错节却美丽非凡的本质。</p><p class="ql-block">致敬那些发现美创造美的人们!</p><p class="ql-block">敬畏那些化腐朽为神奇的人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