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惯彻《关于推进湛江市中小学生“三个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养成教育的通知》,我校数学科组一直在各方面积极助力学生养成学习好习惯!</p><p class="ql-block">一、成果概述</p><p class="ql-block">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规划五大核心学习习惯,通过体系化设计,常态化落实与多元化评价,推动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落地见效,学生学习素养与校园学习生态均得到显著提升。</p> <p class="ql-block">二、学习习惯展示</p><p class="ql-block"> 为了助力学生养成“乐学善学、探索创新”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组在暑假作业中结合课本学习内容,各显神通,布置了各类特色作业。</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数学特色作业核心是将“被动解题”转化为“主动建构”,契合低龄学生认知特点。在编题中,他们结合生活场景(如分糖果、数文具),把抽象数学转化为熟悉的日常,降低学习压力,同时满足其“创造”的好奇心,提升对数学的好感度,为后续数学学习和自主思考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生活里的数学故事”特色作业,让数学从“课本符号”变成“生活语言”。编写故事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和创作喜好,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如帮妈妈买菜、和同学玩游戏)编故事,既降低了数学的抽象感,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主动亲近数学,减少畏难情绪,还能让学生在创作中体会“数学服务生活”的价值,提升学科认同感。</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数学“画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图”特色作业,核心是帮忙学生将抽象的几何运动概念转化为具象的视觉表达。画图过程中,学生需先判断运动类型、再准确画出运动轨迹或结果,既能锻炼空间想象能力(理解“图形怎么动”),又能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和细节专注力(保证画图的准确性),为后续学习复杂几何知识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数学特色作业是“绘制天气统计图”,将统计知识与日常观察结合,让抽象的数据变得鲜活起来。学生通过自主记录、绘制的过程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从而主动投入学习,提升对数学学科的认同感。</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数学“旅游中的数学”特色作业,核心是让抽象数学知识与真实生活场景深度结合,实现“学用一体”。完成作业时,学生需主动收集信息(如查询景点门票价格、交通时长)、整理数据(列表对比费用)、优化方案(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行程),过程中同步锻炼逻辑分析、数据处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符合高年级数学思维培养要求。</p> <p class="ql-block">三、家校社协同发力</p><p class="ql-block"> 以培养学生“自主、高效、可持续”的学习习惯为核心,构建学校主导,家庭赋能,社会支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打通学习习惯养成的校内校外衔接通道,形成目标一致,分工明确,联动紧密的教育合力,助力学生终身学习。</p> <p class="ql-block">四、学生学习习惯典型故事案例</p><p class="ql-block"> 案例:从“拖延大王”到“时间规划小能手”——小宇的蜕变之路</p><p class="ql-block"> 刚升入五年级的小宇,曾是班级里出了名的“拖延症患者”:作业总要拖到晚上十点后才动笔,预习草草应付,复习更是从不落实,成绩始终在中游徘徊。班主任李老师发现,小宇并非不聪明,而是缺乏时间管理意识和规划能力。</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学习习惯养成月”活动中,李老师给小宇送了一本“时间规划手账”,手把手教他拆解任务:将“完成作业”细化为“18:30-19:00数学计算”“19:10-19:40语文阅读”等小目标,每个目标旁标注预估时长和奖励贴纸。同时,李老师联动家长,在家中设置“学习打卡墙”,只要小宇按计划完成任务,就能获得家长的“亲子时光”奖励。</p><p class="ql-block"> 起初,小宇常因分心完不成目标,李老师便每天课间和他一起复盘:“今天数学作业超时10分钟,是不是因为遇到难题没及时跳过?”帮他调整规划细节;家长也坚持不催促、不指责,只在他完成计划时真诚鼓励。两个月后,小宇不仅能独立制定每日学习计划,还学会了利用课间碎片时间整理错题,作业完成效率大幅提升,期末成绩跃升至班级前15名。现在的他,常主动分享自己的“时间管理小技巧”,成了班级里的“规划小导师”。</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习惯护航成长,细节成就未来</p><p class="ql-block"> 学习习惯的培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口号,而是学校耐心引导、家庭用心配合、学生主动践行的共同成果。唯有将良好习惯融入日常,才能让学习从“被动追赶”变为“主动前行”,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根基。</p><p class="ql-block"> 当学校、家庭形成合力,用细致的引导浇灌习惯的种子,终能让每个孩子在良好习惯的滋养下,稳步迈向更广阔的成长舞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