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岁月,父亲在“铁的模范支部”连当指导员……

申卫平.高山青青

<h1><b>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在首都北京举行,上午九时三十分,大阅兵分列式开始了,在党旗、国旗和军旗的引导下,阅兵方队威武雄壮、步伐整齐地行进在长安街上.......</b></h1> <h1><b>  在数万观众的欢呼声和解放军千人联合军乐队的伴奏下,空中护旗方队和徒步方队过去后,令人瞩目的“战旗方队”走过来了.......</b></h1> <h1><b>  由25辆军车搭载的八十面抗战英模部队鲜艳的旗帜雄风猎猎,承载着历史的荣光,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b></h1> <h1><b>  八十面荣誉战旗中,有四面与三十八军前身老部队有关,它们是:第67面“青口十八勇士”、第68面“郯城战斗模范连”、第70面“铁的模范支部”和第73面“演马庄战斗英雄连”........</b></h1> <h1><b>  其中第70面“铁的模范支部”是八路军滨海军区授予115师教二旅四团七连的,时间是1942年12月........</b></h1> <h1><b>  我父亲申子文,山西交城籍,1937年5月参加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队,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参加八路军。历任临汾学兵队学员、115师补充团文化教员、晋西支队一团侦察连指导员、滨海军区四团组织股干事。1942年精兵简政,滨海军区各部队开始了第三次整编,父亲由四团机关下到7连担任指导员.......</b></h1> <h1><b>  我父亲生前接受过军旅生涯专访,留下来一盘录像带,记录了这段难忘的经历......</b></h1> <h1><b>  父亲回顾了在战争年代做政治工作的军旅生涯,他说,最让他感到光荣自豪的就是在7连任职的这段经历,“7连就是现在的三十八军337团7连,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这个连队全体官兵同甘共苦、冲锋在前!每次战斗中,7连没有孬种逃兵,倒下去的都是烈士!活着的都评上了功臣!!7连官兵们靠什么这般善战英勇?靠的是‘铁的模范支部’和党员们的模范先锋作用!”</b></h1> <h1>  <b>精简整编时期,团里的一些文艺队宣传员和首长警卫员都充实到了基层连队,父亲还清楚的记得,一位宣传员,有些文化来到了7连,起初有些想不通。支部和班里的党员多做工作,连领导也非常信任他,请他给全连上文化课,效果很好,这位宣传员很快与大家融合在一起了.......</b></h1> <h1><b>  还有一位是警卫员,常年跟着领导,有些傲气,下到连队后,很不习惯。精简刚开始时,他是分到了其它连队,表现顽皮,不服从管理。调入7连后,党员和同志们反复、多次与他谈心,帮他放下包袱,并给予充分信任,让其担任副班长,他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在后来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表现英勇.......</b></h1> <h1>  <b>1942年冬,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难困苦的岁月,老四团各个连队伙食状况较差,每顿饭不是吃地瓜干,就是盐水煮黄豆,7连官兵们多有抱怨。父亲召集支部成员商量解决办法,有人提出来,建立豆腐坊,用沭河水将黄豆磨成豆腐.......</b></h1> <h1><b>  父亲采纳了这个方法,伙食改善,全连指战员都非常满意,这个时期的7连党员带头、解决困难、搞好团结、争做模范,明显提高了连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b></h1> <h1><b>  1942年8月3日,东北军五十七军111师官兵在常恩多师长率领下,举行起义,脱离了国民党军队,队伍开到了滨海解放区......</b></h1> <h1><b>  重庆方面气急败坏,几月后,他们派遣57军进犯我滨海根据地,老四团奉命与兄弟部队一起迎敌......</b></h1> <h1><b>  在7连防御阵地上,排在最前位置的是副连长带领的一个排,后面跟着连长率领的一个排.....</b></h1> <h1><b>  我父亲也带领一个排,位置靠后,用上了营部支援的两挺重机枪.......</b></h1> <h1><b>  战斗打响后,敌人多次冲锋,分别突破了前两道防线,当时7连和八连的阵地是并排的,没有设预备队......</b></h1> <h1><b>  这是背水一战的紧要关头了,父亲把全连剩下的官兵集合到了一起,大家都上了刺刀,父亲喊道,“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共产党员们带头,冲啊!”</b></h1> <h1><b>  一个多时辰后,7连官兵夺回了丢失的阵地,党员带头,打出了“铁的模范支部”模样,父亲也头部受伤、挂了彩,被送到了后方医院。此时的老四团仅剩下2连、3连、7连和8连比较完整。</b></h1> <h1><b>  后来,三十八军老部队来人访问父亲,“7连是‘铁的模范支部连’,究竟怎么个模范法?”父亲回答说,“7连平时支部经常教育、加强管理,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打起仗来,他们争先冲锋,英勇无畏,能在这个连队当领导,我感到无上光荣........”</b></h1> <h1><b>  1945年9月,八路军滨海军区部队组成挺进纵队,乘船从海上赶赴东北,开辟新的解放区.....</b></h1> <h1><b>  我父亲被组织上留下,调任到山东军区郯城独立团当政委,从此,离开了滨海军区四团老部队.......</b></h1> <h1><b>  今天,9.3阅兵式“战旗方阵”的队伍里,看到了抗战岁月父亲曾当过指导员连队的荣誉旗帜迎风飘扬,在护卫旗手的擎举下,乘车徐徐向前,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后人们别有一番心情,思绪起伏,眼眶湿润......</b></h1> <h1><b>  [口述回忆者]申子文(1916-2001),山西交城籍,1931年进入太原成成中学读书,1934年回到交城小学教书。1937年5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7月参加共产党,9月组建交城抗日游击队,11月进入八路军临汾学兵队学习,1938年2月分配到115师343旅补充团任文化教员。12月补充团整编为晋西支队一团,担任文化教员。1940年夏,晋西支队由晋入鲁,开辟根据地,申子文任山东军区教二旅四团侦察连指导员、团组织股干事。1942年精简整编,申子文下到7连任指导员,他团结官兵、作战英勇。连队党支部获得“铁的模范支部”称号。1944年起,他在滨海军区二分区任教导营副教导员、政治部组织股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郯城独立团政委、华东野战军后勤军械部副部长,济南、徐州、南京、上海军管会军械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军械部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69年起担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1983年离休。1955年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勋章。朝方授予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