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意大利、西西里岛及马耳他游记(十一)——瓦莱塔

周民锋

<p class="ql-block">  今天游览马耳他岛上的瓦莱塔古城。</p><p class="ql-block"> 带我们参观游览的是另一位年轻的华人导游。</p> <p class="ql-block"> 1、</p> <p class="ql-block">  瓦莱塔城是马耳他的首都。1980年,以“瓦莱塔古城”之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价值在于,完整保留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军事防御城市格局。”</p> <p class="ql-block">  瓦莱塔古城位于马耳他岛的东北岸。始建于16世纪,占地0.55平方公里(马耳他岛的面积约为245.73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首都之一。</p><p class="ql-block"> 不过,它拥有320多个历史遗迹,是世界上古迹最集中的历史文化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  1565年,马耳他大围攻后,圣约翰骑士团为抵御奥斯曼土耳其人再次入侵,由大团长决定建立新的首都。1566年奠基,1571年基本建成,并以骑士团大团长瓦莱特的名字命名。</p> <p class="ql-block">  瓦莱塔是“绅士为绅士建造”的城市。巴洛克式建筑和雄伟的军事结构在城中随处可见。骑士团为了预防围城,建引水渠从17公里之外将水引来,进入地下水道,再存入30座高达11米的蓄水池。</p> <p class="ql-block">  城市设计遵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规划原则,街道布局呈网格状,狭窄而陡峭,建筑布局整齐。</p> <p class="ql-block">  房屋建筑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融合了当地建筑形式。城内共有320座具有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瓦莱塔以其浑然一体的城市规划,堪称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完美创意。</p> <p class="ql-block">  如今,历史悠久的拱门、剧场,以及布局严整划一的大公宫、圣约翰联合大教堂等建筑,均为马耳他骑士团时期所修建。</p> <p class="ql-block"> 2、</p> <p class="ql-block">  先去巴拉卡花园。</p><p class="ql-block"> 上午9:00从酒店出发,9:40抵达上巴拉卡花园的门口。</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瓦莱塔的巴拉卡花园分为上巴拉卡花园和下巴拉卡花园。</p> <p class="ql-block">  上巴拉卡花园建于1661年。原是意大利骑士的私人花园和运动场,也是瓦莱塔防御工事的一部分。1824年正式向公众开放,二战时遭破坏后修复。</p> <p class="ql-block">  那个花园在咨询山头上,具有典型的地中海风格的花园。</p><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喷水池。</p> <p class="ql-block">  丘吉尔的胸像。</p> <p class="ql-block">  这是安东尼奥·西奥蒂诺创作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街上的小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战争时期的状况。底座上的文字含义不祥。</span></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两排高大的拱廊。拱廊的左边有围墙,在那里可以观赏山下的及远方的风景。拱廊的右边就是上巴拉卡花园。</p><p class="ql-block"> 拱廊的尽头有一座纪念柱。</p> <p class="ql-block">  在拱廊的几乎每一面墙上,都有对历史人物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这是爱因斯坦。</p> <p class="ql-block">  以下的几座也有文字。手机不能准确地翻译。</p><p class="ql-block"> 之一。</p> <p class="ql-block">  之二。</p> <p class="ql-block">  之三。</p> <p class="ql-block">  之四。</p> <p class="ql-block">  之五。</p> <p class="ql-block">  之六。</p> <p class="ql-block">  之七。</p> <p class="ql-block">  之八。</p> <p class="ql-block">  之九。</p> <p class="ql-block">  之十。</p> <p class="ql-block">  之十一。</p> <p class="ql-block">  走近那根纪念柱。</p> <p class="ql-block">  走出拱廊,观赏马耳他风景。</p><p class="ql-block"> 视频中可以看到,花园下方有一排共11座礼炮。自16世纪以来,每天日出和日落时,礼炮都会鸣响,示意城门的开关时间。如今,每天中午12点和下午4点,也会鸣响礼炮。</p> <p class="ql-block"> 他可能就是安东尼奥·西奥蒂诺,被认为是20世纪马耳他最杰出的雕塑家。他曾担任罗马英国艺术学院的院长(1911-1936年)。</p> <p class="ql-block">  下巴拉卡花园距离上巴拉卡花园不远,相对较小,更加宁静。花园内有一座纪念亚历山大·鲍尔爵士的新古典主义纪念碑。他是1798年法国占领期间马耳他反抗力量的领袖之一。</p> <p class="ql-block"> 3、</p> <p class="ql-block">  走出上巴拉卡花园,跟着导游步行进城。</p> <p class="ql-block">  这是总理府。</p> <p class="ql-block">  总理府门前架着两座大炮。</p> <p class="ql-block">  继续走。</p><p class="ql-block"> 路两边各有一座教堂。这是意大利语系的骑士所使用的教堂。</p><p class="ql-block"> 根据瓦莱塔圣约翰大教堂内以骑士团分支命名的礼拜堂划分,骑士团的骑士主要来自法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班牙、英国、</span>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等。</p> <p class="ql-block">  这是胜利教堂。</p> <p class="ql-block">  再朝前走。在一个广场上有一座立像。</p><p class="ql-block"> 他就是让•德•瓦莱塔(1495~1568),下令建造瓦莱塔城的骑士团最高长官。</p> <p class="ql-block">  走过一片仅剩石头柱子的废墟。那是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皇家歌剧院遗址。</p> <p class="ql-block">  一直走。这是一条陡峭的马路。它的形状看上去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  与之平行的下一条马路叫薄荷街,<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长约320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这里曾是骑士团时期铸造硬币的工厂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4、</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著名的圣约翰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它原称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女修道院教堂,位于马耳他首都瓦莱塔中心,是罗马天主教在马耳他的主教座堂之一。1573-1578年由马耳他骑士团兴建,是骑士团首领拉·卡西尔出资,著名建筑师卡萨尔设计。</p> <p class="ql-block">  它外表不起眼,内里却丰富异常。</p><p class="ql-block"> 导游说,这就是骑士团的风格,低调却实力不凡。</p><p class="ql-block"> 进门时的安检极为严格。除了饮用水,随身携带的包包里不许有任何食物。</p><p class="ql-block"> 导游说,因为教堂内整个墙柱均为金箔贴面。教堂的管理方不希望被蹭刮到。</p> <p class="ql-block">  一进去,就被惊到了。看过许许多多的教堂,没看过这样风格的。</p><p class="ql-block"> 正前方是祭坛。</p><p class="ql-block"> 目光所及之处,说是金碧辉煌、<span style="font-size:18px;">装饰奢华,</span>没错。然而,内容丰富的天顶画,精雕细琢的壁上图案,说明格调绝对不低。</p> <p class="ql-block">  地面由400多块大理石墓碑铺成。上面刻有骑士徽章、生平或墓志铭,代表着400多位杰出的骑士。</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侧门进去。这块地面是从正门进去时可以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  教堂顶部呈半圆形。从正门至祭坛,头顶上依次排列着六幅巨型的壁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描绘了耶稣的施洗者圣约翰的一生。绘制者是意大利画家马迪亚布雷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据《圣经》说,耶稣在闻名前,耶路撒冷一带已经有传教者。施洗者圣约翰就是一位。耶稣遇见他以后,接受了他的施洗。</span></p> <p class="ql-block">  导游带我们去看卡尔瓦乔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这是珍藏卡尔瓦乔作品展馆的天顶。</p> <p class="ql-block">  先看墙上挂着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卡拉瓦乔作品:</span>《圣吉罗姆在写作》。</p> <p class="ql-block">  而在展室的正前方,类似祭坛的位置,则陈列着卡拉瓦乔的《圣约翰被斩首》。它是卡拉瓦乔一生中唯一的签名画。</p><p class="ql-block"> 这座教堂名是圣约翰教堂。这件作品对教堂来说当然至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  辑录了AI提供的卡尔瓦乔的资料:</p><p class="ql-block"> 卡拉瓦乔(1571—1610),是意大利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最具革新精神的现实主义画家,被誉为“推开17世纪艺术大门的人”。</p><p class="ql-block"> 卡拉瓦乔出生于意大利伦巴第贫苦家庭。他5岁丧父,13岁师从提香的学生学习绘画。1592年赴罗马谋生。初期生活困顿,靠为画家切萨里绘制静物画维生。后因《纸牌作弊老手》等作品被红衣主教德尔·蒙特赏识,获得赞助并入住玛德玛宫,开启创作高峰。</p><p class="ql-block"> 他性格暴烈,屡因斗殴入狱。1606年误杀他人后流亡那不勒斯、马耳他等地。1610年返罗马途中染病去世,年仅39岁。</p><p class="ql-block"> 《被斩首的圣施洗者约翰》(1608),是他唯一签名的作品,血腥场景暗喻自身罪孽,现藏马耳他圣约翰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他死后被遗忘三个世纪。20世纪经罗伯托·隆吉重新发掘,被誉为“现代绘画开端”。</p> <p class="ql-block">  这间展室里还有其他画作,不知道是否都是卡拉瓦乔的。</p><p class="ql-block"> 之一。</p> <p class="ql-block">  之二。</p> <p class="ql-block">  之三。</p> <p class="ql-block">  之四。</p> <p class="ql-block">  之五。</p> <p class="ql-block">  之六。</p> <p class="ql-block">  之七。</p> <p class="ql-block">  之八。</p> <p class="ql-block">  之九。</p> <p class="ql-block">  之十。</p> <p class="ql-block">  展室的门。离开。</p> <p class="ql-block">  重新回到教堂大厅。</p><p class="ql-block"> 这是通向祭坛的地面。此刻参观者不多。</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与上幅照片中地面方向相垂直的地面。顺着这条通道走向教堂的左边。</p> <p class="ql-block">  那里有另一间展室。</p> <p class="ql-block">  那里也陈列着若干幅画。</p><p class="ql-block"> 这些旗帜在左边墙上的顶部。</p> <p class="ql-block">  那些旗帜在右边墙上的顶部。</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问导游,这些旗帜是否是骑士团的?她说,不全是,也有英国人的。</p> <p class="ql-block">  墙上壁画之一。</p> <p class="ql-block">  墙上壁画之二。</p> <p class="ql-block">  墙上壁画之三。</p> <p class="ql-block">  墙上壁画之四。</p> <p class="ql-block">  据资料讲,教堂内有8个小礼拜堂,由“八语”骑士供奉各自守护神,每个小礼拜堂内葬有本语骑士团首领的遗体。</p><p class="ql-block"> 所谓“八语”,指的恐怕是骑士团里实际上有8种语言在被使用。</p><p class="ql-block"> 如果面对祭坛方向,那么,可以看到左右两边各有几个隔间。8个小礼拜堂就在那些隔间里。</p> <p class="ql-block">  先看左边的。</p><p class="ql-block"> 远离祭坛的隔间算第一个。这是一条通道。通向刚才去看的、头顶上方悬挂旗帜的。</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是位于左2的小礼拜堂里的壁画一。</p><p class="ql-block"> 每个小礼拜堂里都有一幅这样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位于左3的,是通向教堂边门的通道,没有房间。我们是从那个门进来的。</p> <p class="ql-block">  不过,在通道上有个朝祭坛方向开的小门。走进去,依次有3个小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  壁画及小礼拜堂二。</p> <p class="ql-block">  壁画及小礼拜堂三。</p> <p class="ql-block">  壁画及小礼拜堂四。</p> <p class="ql-block">  然后,看教堂大厅右边的。</p><p class="ql-block"> 同样,远离祭坛的算第一个。这也是条通道,通向卡尔瓦乔作品的陈列室。</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是位于右2的壁画及小礼拜堂五。</p> <p class="ql-block">  右3的上半截被遮蔽起来了。这里应该是壁画及小礼拜堂六。</p> <p class="ql-block">  壁画及小礼拜堂七。</p> <p class="ql-block">  小礼拜堂八在祭坛的右边,须拐进去才能看到壁画。</p> <p class="ql-block">  另有一条通道通向地下墓室。</p> <p class="ql-block">  团队已经离开教堂,我还在教堂盘桓。敏敏催我赶紧出去。出口是教堂的正门。从那里匆匆离去,没来得及给它的正门拍一张。</p><p class="ql-block"> 之后,有团友说他拍了。于是,借用补上。</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圣约翰教堂的建成,标志着骑士团结束了长期游荡的历史,开始定都瓦莱塔。</p><p class="ql-block"> 有多本旅游杂志认为它是“世界上至奇妙和至吸引人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5、 </p> <p class="ql-block">  继续跟着导游逛街。</p><p class="ql-block"> 1570至1580年间,由骑士团大团长让·德拉·卡西耶主持修建。后经多位大团长扩建和装饰。1798年至1800年法国占领期间被接管。英国统治时期成为总督府。1921年马耳他第一部宪法议会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1974年后,成为马耳他总统府和议会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大团长宫即现在的总统府的对面,是意大利骑士居住的大房子。</p> <p class="ql-block">  而与上述两处建筑组成品字型的另一座建筑,是给团长家属居住的房子。</p><p class="ql-block"> 据说,大团长在修建大团长宫时,认为自己的宫殿不够大,所以有了另外两座。所以,以上三处合在一起,才是他的宫殿。</p><p class="ql-block"> 品字型三处建筑的中间,是个广场。如今那里很热闹。</p> <p class="ql-block">  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瓦莱塔城门出来,迎面是三海神喷泉。</span></p> <p class="ql-block"> 6、</p> <p class="ql-block">  然后去姆迪纳。</p> <p class="ql-block">  由腓尼基定居者于公元前8世纪建立,被罗马人改名为Melite。在拜占庭或阿拉伯占领期间被缩减至现有规模,其名字源自阿拉伯语“medina”(麦地那),意为“城堡”。</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马耳他最繁华的地方,是罗马帝国殖民的定居点,是骑士团的第一个首都。</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城墙保存完整,是世界上拥有中世纪围墙且至今保存最完美的典范之一。</p> <p class="ql-block">  姆迪纳不允许外来的汽车入内。看到出入城门的汽车,其主人都是住在古城里的居民。据说,他们都是有数百年历史的家族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  姆迪纳门是古城唯一的进出口,也是《权力的游戏》中君临城城门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  过连接外部世界的石桥。</p> <p class="ql-block">  城门正面。</p> <p class="ql-block">  城门背面。</p> <p class="ql-block">  修女宫。</p><p class="ql-block"> 导游说,许多女孩子走进去以后,便终生不再出来。</p> <p class="ql-block">  导游说,这家男主人我认识。他召集一些导游聚过一次,为的是对导游们说,“带游客路过时,不要敲我家的门。”</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圣保罗教堂。</p> <p class="ql-block">  圣保罗主教教堂始建于12世纪。据说教堂所在的位置是公元60年圣保罗沉船后,在马耳他岛上与普布利乌斯见面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693年,教堂在西西里地震中被毁。</p><p class="ql-block"> 1696年至1705年,马耳他建筑师洛伦佐·加法重新设计修建,形成了如今所见的巴洛克风格。</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位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保罗教堂左側的某</span>贵族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买票进去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圣母教堂。导游说,它是唯一的椭圆形教堂。没注意她说的是在多大范围内的唯一。</p> <p class="ql-block">  这是座漂亮的房子。门前停着汽车,应该是主人的。门边挂着牌子,翻译过来是‘财务主管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  旁边就是古城的城墙。城墙边有路。站在那里,可以看到昨晚吃饭餐馆旁边的那座著名的圆顶教堂。</p> <p class="ql-block">  从财务主管家旁边的弄堂走进去,走到底,有一个新晋的中国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这栋漂亮房子大门的右边墙上张贴着一幅带文字的画。翻译过来,原来竟是出租广告。</p> <p class="ql-block">  在古城的狭窄街道上,不断有载着游客的马车驶来。</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位于城外的马车驿站。</p> <p class="ql-block"> 7、</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个节目是游览大力水手村。</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主题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大力水手村位于马耳他西北部的梅利哈湾,原是1980年派拉蒙电影公司和迪斯尼公司为拍摄真人版电影《大力水手》,花费7个月、由165个工人按照1:1比例搭建的外景地。</p> <p class="ql-block">  电影拍完后,在当地人要求下得以保留,并改造成主题公园,是马耳他著名的人文景观和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  给孩子讲故事的老奶奶。</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也去参与了一个孩子与他们家长一起参加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我家的孙子已经长大了。否则,他们会喜欢这里的。</p> <p class="ql-block">  跟电影人物合影。</p> <p class="ql-block">  也跟大力水手合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大力水手村以后,重新回到瓦莱塔。去那里的餐馆吃晚饭。</p><p class="ql-block"> 顺便,导游向我们介绍路边的这幢房子。</p><p class="ql-block"> 它是新建的马耳他议会。看资料,议会原来是跟总统府在同一栋建筑里的。</p> <p class="ql-block">  继续住在瓦莱塔。</p> <p class="ql-block"> 2025.09.04.03:39</p><p class="ql-block"> 于瓦莱塔的某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