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鱼凫王的传说始终在温江民间流传,口耳相续,历久不衰。传说4000多年前,鱼凫王率领部族自岷江上游迁徙至肥沃的成都平原,在此建立了一个更为完备的早期政权,并修筑了古蜀国有史可载的第一座都城——鱼凫城。在民间叙事中,鱼凫王形象英明神武、睿智非凡:他教民渔猎、推广农耕,推动古蜀社会逐步走向定居化和组织化,成为从部落联盟迈向早期国家形态的关键人物。另一方面,他也被赋予浓厚的神话色彩——或曰“得道仙去”,或称“隐入湔山”,折射出古蜀时期王权与神权交融的信仰传统。</p> <p class="ql-block">鱼凫是古蜀国历史上继蚕丛、柏灌之后的第三代蜀王,其后又有杜宇、鳖灵相继统治。关于鱼凫王的传说并非凭空虚构,而是深刻反映了古蜀先民经济形态的重大转型——从蚕丛、柏灌时期以山地狩猎采集为主,逐渐过渡到鱼凫时代的平原渔猎经济,并进一步发展为杜宇、鳖灵时期的农耕文明,勾勒出一幅古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演进的历史图景。</p> <p class="ql-block">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迄今已有四千余年历史。据传说记载,古蜀先后历经蚕丛、柏灌、鱼凫至杜宇等世代蜀王的统治,其社会形态也逐步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经济演进,每一阶段均持续数百年之久。而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的惊人发现,则见证了古蜀文明发展的辉煌巅峰。</p><p class="ql-block">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蜀王本纪》(西汉扬雄撰)与《华阳国志》(东晋常璩著)等古代文献中,均有对古蜀国历史的明确记载。这些著作为我们认识古蜀国的起源、王朝更迭与社会风貌奠定了重要的文献基础,是追溯蜀地文明源流不可或缺的传世经典。</p> <p class="ql-block">诗仙李白在推动古蜀文明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其名篇《蜀道难》中,他写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将古蜀传说中的两位开国君主——蚕丛与鱼凫引入公众视野,并以其悠远难考的开国历史,平添几分神秘色彩。随着这首诗的千古传诵,古蜀国悠久而朦胧的起源,也深深印刻在了后世无数人的记忆之中。</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的金杖,其上精妙的鱼、鸟纹饰,被广泛认为是鱼凫王权的象征,为鱼凫王朝的历史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物证。与此同时,出土的青铜人面像,其“纵目”等特征与古史传说中蚕丛的形象极为相似。这些珍贵的文物共同表明,三星堆遗址所出土的青铜器、金器等重大发现,与古蜀国早期的蚕丛、鱼凫等王朝存在着深刻的历史渊源。</p> <p class="ql-block">鱼凫是古蜀国第三代君主,他的名字“鱼凫”,意指捕鱼的水鸟(鱼鹰),折射出古蜀先民从山地渔猎走向平原农耕的文明过渡,也暗示着对水域和渔猎经济的依赖与崇拜。他在成都平原上建立起鱼凫王朝,并修筑了古蜀历史上的第一座都城——鱼凫王城。考古研究证实,该王城遗址位于今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距今约4000年,其存在年代早于三星堆与金沙遗址,是追溯古蜀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国家形态形成的关键实证。</p> <p class="ql-block">鱼凫城(村)遗址位于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报恩村,是古蜀国从岷江流域迁徙至川西平原后建立的第一座都城。该遗址历代有"万春城""古柳城""古城埂"等称谓,1996年考古发现其为面积达40万平方米的六边形古城,出土石器、房址等遗存,距今约4000年历史,早于三星堆与金沙遗址。</p> <p class="ql-block">鱼凫城遗址的考古发掘,让传说中的鱼凫王穿越时空,得到了历史的印证。古老的传说并非虚言,而是有了确凿的历史注脚。</p> <p class="ql-block">该遗址被确认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重环壕结构对研究古蜀国防御体系具有关键意义。出土文物中的鱼凫图腾纹饰,印证了古蜀文化中对鱼鹰崇拜的延续性,这种图腾元素在后世三星堆青铜器中仍有体现。清代学者王侃"柳城八月黯黄埃,故垒萧萧雉堞摧"的诗句,生动描绘了遗址的历史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现存城墙遗迹主要分布在报恩村境内,地表可见连续分布的土埂状隆起。自2001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遗址核心区已实施封闭保护,周边设立有多处考古遗存展示点。</p> <p class="ql-block">历经数千年风雨的剥蚀,古城墙已坍圮荒芜,湮没于杂树野草之中。若非一方石碑伫立,即便踏足其上,也恐难察觉脚下这片土丘,曾是一段峥嵘岁月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鱼凫王都,沉睡数千年。此陈列室汇聚考古发掘之精华,以实物、图文与科技手段,引领访客穿越时空,揭示古蜀王国的神秘面纱,再现鱼凫时代的恢弘气象与先民智慧。这里不仅是文物的汇集,更是一段古老文明的缩影与见证。</p> <p class="ql-block">定居温江</p><p class="ql-block">“温江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势平坦、河流密布,非常有利于渔猎和农业生产,对古人来说是一处天赐的好家园……。当年在这块土地上所奏响的,应该就是数千年古蜀文明的鸿蒙先声。”</p> <p class="ql-block">序言中写到:“鱼凫古城早于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为古蜀国发祥地之一,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之一,在古蜀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的早期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古城寻踪、王都重现</p> <p class="ql-block">鱼凫城遗址发掘历程</p> <p class="ql-block">鱼凫城遗址发掘历程</p> <p class="ql-block">王都现世:</p><p class="ql-block">经考古发掘证实,鱼凫王城遗址为一座平面略呈六边形的城址,城垣总周长2110米,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生计方式</p> <p class="ql-block">生产方式——陶器制作</p> <p class="ql-block">生产方式——石器加工</p> <p class="ql-block">今昔对比</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报恩村——鱼凫城遗址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总之,鱼凫王传说是古蜀文明溯源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兼具历史记忆与神话建构的双重性质。传说生动描绘了鱼凫氏继蚕丛、柏灌之后,率领部族自岷山南下,定都成都平原,建立王权,并教民渔猎、农耕的宏伟历程。该传说不仅反映了古蜀先民从迁徙走向定居、从部落联盟迈向早期国家的历史进程,也体现了古蜀王权与神权合一的文化特征,是探索巴蜀文化起源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切入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