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旅游——探秘“杜甫草堂”

樱子

<p class="ql-block">  8月31日上午,秋高气爽,我与老伴乘顺风车来到了心仪已久的杜甫草堂。</p> <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成都市西郊青羊区,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故居,始建于唐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首站探访“景杜堂”——情系草堂,此处不仅承载着诗圣杜甫的深厚情怀,更见证了无数历史瞬间。步入其中,我们发现这里曾是众多领导人足迹的汇聚地: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携家人亲临,江泽民总书记、朱德元帅亦曾驻足。此外,法国总统希拉克、韩国总统卢泰愚,以及新加坡总统偕夫人等国际友人亦慕名而来,共同感受着这份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参观“大雅堂”。面积500平方米,大雅堂内陈列着一幅巨型磨漆壁画,64平方米的壁画以连环组合的方式,将杜甫壮年漫游、困顿长安、遭乱流离、寓居成都、羁留夔府、漂泊湖湘等生活的主要阶段以及《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代表作浓缩在有限的平面内,形象地展示了诗圣杜甫的生活与创作经历。</p> <p class="ql-block">  大雅堂内还有12尊诗人雕塑像则由国内著各的雕塑家钱绍武、叶镜山等人创作,每一尊塑像栩如生、神采飞扬。</p> <p class="ql-block">  12位雕塑像分别是:屈原、陶渊明、陈子昂、王维、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黄庭坚、陆游、李清照、辛弃疾共十二位诗人‌,用汉白玉、乌木、青铜‌等材质雕刻而成,展示了每位诗人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参观“李杜堂”。</p> <p class="ql-block">  踏入了古色古香的“李杜堂”,仿佛穿越时空,与唐代两位文学巨匠——李白与杜甫进行了一场心灵的邂逅。这里不仅见证了李白与杜甫深厚的友谊,更让人深刻了解了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李白,那位飘逸若仙的诗仙,以酒会友,游历四海,其诗作豪放不羁,满载对自由的向往;而杜甫,则被誉为诗圣,历经战乱流离,笔触深沉,字字句句皆是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李杜堂,我仿佛能听到他们跨越千年的对话,感受到那份对诗歌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p> <p class="ql-block">  李白(701一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其一生以豪放不羁的个性,壮游天下的经历与璀璨的诗歌成就著称。</p> <p class="ql-block">  李白生于701年,出生地存在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两说,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幼年随父迁居蜀中,五岁诵六甲,十岁通诗书,十五岁习剑术、好任侠,曾“手刃数人”。</p> <p class="ql-block">  24岁(724年)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经洞庭、庐山、金陵至扬州,写下《望庐山瀑布》《渡荆门送别》等名篇,展现豪迈胸襟与自然咏叹风格。</p> <p class="ql-block">  742年经道士吴筠推荐入长安,受唐玄宗赏识任翰林供奉,作《清平调》三首,但因性格狂放遭谗言,三年后“赐金放还”。</p> <p class="ql-block">  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同游,结下深厚友谊;早年与孟浩然相识,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此阶段创作《将进酒》《蜀道难》等代表作,融合政治失意与自由理想。</p> <p class="ql-block">  李白与杜甫第一次见面于天宝三载(744年)春天,在洛阳相会。此时李白45岁,已名满天下;杜甫34岁,正值壮年。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并约定在梁宋(今开封、商丘)再次相聚。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白此时因被玄宗疏远而“赐金放还”,从长安南下至洛阳。杜甫虽年轻但才华初露,两人因诗结缘。李白对杜甫的才华早有耳闻,但初次见面并未因年龄差距产生隔阂,反而迅速成为知己。两人相会期间游览了金谷园、龙门石窟等洛阳名胜,并夜游天津桥,赏月饮酒。期间还结伴至梁宋与高适相会,共同游览王屋山、单县琴台等地,留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  此次相会开启了两人长达一年的游历合作,期间创作了大量诗篇。李白对杜甫的诗歌创作影响显著,杜甫后来成为与李白齐名的“李杜”之一,两人友谊被后世称为“诗坛双子星”。 </p> <p class="ql-block">  安史之乱中卷入永王李璘幕府,被流放夜郎,遇赦后漂泊江南,762年病逝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 </p> <p class="ql-block">  李白现存诗歌约一千首,其作品以豪敏飘逸著称,他与杜甫并“李杜”,共同缔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其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将唐代诗歌推向艺术巅峰。</p> <p class="ql-block">  杜甫(712年-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其诗作以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代表作包括《春望》《登高》《三吏》《三别》等,一生经历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紧密交织。</p> <p class="ql-block">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今巩市)。出生于官僚文人世家,祖父杜审言为初唐“文章四友”之一,家族“奉儒守官”的传统深刻影响其人生观。七岁能诗,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等地,青年时期写下《望岳》展现豪情壮志。</p> <p class="ql-block">  35岁赴长安求仕,遭遇李林甫“野无遗贤”阴谋,应试落第。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赏识,仅获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微职,客居长安十年,目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矛盾,创作《兵车行》《丽人行》等讽喻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756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被困长安半年,写下《春望》等诗记录国破之痛。冒险投奔肃宗获授左拾遗,因直言谏诤遭贬,弃官后携家流离,途经新安、石壕等地时创作“三吏”“三别”,以白描手法记录民间疾苦。</p> <p class="ql-block">  760年定居成都浣花溪畔,建杜甫草堂,创作《江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 class="ql-block"> 765年后漂泊夔州(今重庆奉节),两年间作诗430余首,《秋兴八首》《登高》达到律诗艺术顶峰,风格沉郁顿挫。768年出三峡辗转荆湘,770年冬病逝于湘江孤舟,临终仍叹“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p> <p class="ql-block">  杜甫现存诗作约1400首,被誉为“诗圣”,其沉郁顿挫的诗风与心系苍生的情怀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清代学者赞其作品“字字皆血泪”。 </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郭沫若写诗高度称赞李白和杜甫。</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站,参观“梦回洛阳”。</p> <p class="ql-block">  诗圣杜甫思念家乡心切,一天梦见自己,清晨,悟惚间又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立身天津桥上,远眺宫阙,北依邙山,南望伊阙,脚下流动着穿城而过的洛水,周遭街市人头攒动,东都盛景一览无余。这一刻诗只涌上心头,我仿佛还是当年的那开口咏凤凰的洛阳少年郎。</p> <p class="ql-block">  在杜甫草堂的探幽之旅中,第五站,“草堂书院”尤为引人入胜。踏入此地,仿佛穿越千年文脉,上百幅历代书法精品跃然楠木板上,篆隶楷行草,五体俱全,各具神韵。杜甫、李白等人的诗词在这些大家之笔下,或深厚苍劲,透露历史沧桑;或朴实秀丽,宛如春风拂面;或挥洒飘逸,尽显豪放不羁;或隽秀劲直,蕴藏文人风骨。室外墙面,苏轼、赵孟頫的墨宝更添一份雅趣。驻足观赏,每一笔一划皆是艺术,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真乃一饱眼福之旅。</p> <p class="ql-block">  苏轼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  第六站——“草堂蘭园”,一场兰花盛宴悄然开启。室内展区,兰花以千姿百态迎客,从珍稀品种到常见类型,每一株都诉说着自然的奥秘。从形态到种植,从价值到鉴赏,兰花不仅以其独特之美俘获人心,更是谦谦君子的象征。步入赏兰区,幽香袭人,仿佛穿越至文人墨客的诗画世界。人文之兰,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艺兰之道,展现养护智慧。兰艺荟萃,兰花与绘画交相辉映,滋性养兰,让人在静谧中感悟生活哲学。此行,不仅赏兰之美,更悟兰魂。</p> <p class="ql-block">  兰花是单子叶植物纲、兰科、兰属植物的通称,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在中国,我们特别把其中的一些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亲切地称为“中国兰”。这些兰花虽然没有热带兰花那般张扬的艳丽,但那份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简直就是东方美学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兰花的颜色丰富多彩,包括白、纯白、白</p><p class="ql-block">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p><p class="ql-block">等。每种颜色都蕴含着独特的韵味。而兰花的</p><p class="ql-block">香气被誉为“天下第一香”,清新而不俗,让人</p><p class="ql-block">沉醉不已。</p> <p class="ql-block">  兰花在我国有着超过一千年的栽培历史,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它不仅被视为高洁典雅的象征,还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p><p class="ql-block">子”。古人们常以“兰章”来赞美诗文的优美,</p><p class="ql-block">以“兰交”来比喻真挚的友谊。而且,兰花还常</p><p class="ql-block">被用来表达纯洁的爱情,那些流传千古的诗</p><p class="ql-block">句,就是最好的证明。</p> <p class="ql-block">  兰花不仅是一种集美丽、高雅、香气于一身的花卉。而且还具有药用价值。</p><p class="ql-block"> 1.清热润肺:如石斛Q属兰花(如铁皮石斛)常用于缓解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可煎服或泡茶。</p><p class="ql-block"> 2.滋阴生津:部分兰花能缓解口干舌燥、病后体虚,常与枸杞Q、麦冬Q等配伍。</p><p class="ql-block"> 3.止血消肿:白芨等兰科植物的块茎可外敷服,帮助愈合伤口、减轻炎症。</p> <p class="ql-block">  步入室内,先被其幽雅氛围所吸引,仿佛能嗅到历史的墨香。转出室外,豁开朗,一方大院中,荷花池静卧中央,碧波荡漾,荷花亭亭玉立,与四周繁茂的兰花相映成趣,有的绚烂绽放,有的羞涩含苞,绿意与微风共舞,芳香悠然入鼻。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兰院一侧的“兰花艺术长廊”,赵孟坚、赵孟順、郑思肖、郑板桥等大家的画作,让艺术与自然完美融合。游客们纷纷驻足,或细细品味,或拍照留影,在这兰花仙境中,留下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行程尾声,最后一站,探访“茅屋草堂”,厨房、客厅、卧室、书房一一呈现,古朴生活气息扑面。茅屋外绿竹环绕,生机盎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厨房</p> <p class="ql-block">客厅</p> <p class="ql-block">书房</p> <p class="ql-block">两间卧室</p> <p class="ql-block">  公元760年,50岁的杜甫经历了人生至暗时刻。“安史之乱”的硝烟未散,他带着家人一路颠沛流离,从长安到天水,从秦州到同谷,最终落脚成都。在好友严武的资助下,他选中浣花溪畔的一片荒地,亲手搭建起这座草堂,这可不是普通的茅屋,它是诗圣在乱世中最后的避风港。</p> <p class="ql-block">  杜甫在《卜居》中写道:“浣花溪水水头,主人为卜林塘幽。”短短两句,道尽选址的考究。浣花溪畔,水质清澈,四周竹林环绕,既有自然之美,又远离喧嚣。为了建造这座草堂,杜甫可没少操心。他写信向友人讨要树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还亲自去邻居家“蹭”竹子:“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就这样,在众人的帮助下,一座充满诗意的草堂拔地而起。</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人生中相对安稳的四年,创作了240多首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欣喜,都诞生于此。这座草堂,不仅是杜甫的栖身之所,更是他的创作灵感源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  此次探访杜甫草堂,我仿佛穿越千年,与诗圣杜甫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步入情系草堂,大雅堂,李杜堂,每一处都散发着文化的蕴厚。在杜甫书法院,笔墨间流淌着诗人的风骨;草堂兰园里,兰花幽香,映衬着杜甫高洁的人格。驻足杜甫茅屋,简陋中见真情,那是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此行不仅让我了解到杜甫草堂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独特魅力,更深刻体会到杜甫与李白深厚友谊及对后世文化的巨大贡献。杜甫,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其精神永载史册,激励着后辈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  欢迎美友们关注拙作,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