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阿尔巴尼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Albania)</b></p><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是位于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小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拥有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岸线,海岸线长472公里。内陆被阿尔卑斯山穿过,境内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7%,平原为 23%。森林覆盖率为36%,号称“山鹰之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尔巴尼亚,56.7%的国民信奉伊斯兰教,6.6%信奉东正教, 10.1%信奉天主教。阿尔巴尼亚是欧洲唯一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官方语言为阿尔巴尼亚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4年,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倡议下成立反法西斯民族解放议会,恩维尔·霍查任</span>(Enver Hoxha,)任<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席。1946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1976年12月28日,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长期坚持阶级斗争,称之为“推动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对外“不同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妥协调和”。1991年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尔巴尼亚这个弹丸小国, </span>承载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那个年代的人(50-70后)的人生回忆,你我一定记得那个年月报纸上、广播里成天说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矗立在亚得里亚海上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 等等……指的就是阿尔巴利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绝对是社会主义中国的铁杆朋友。</span></p> <p class="ql-block"><b>爱尔巴桑(Elbasan)</b></p><p class="ql-block">前往阿尔巴利亚首都地拉那的途中经过阿尔巴尼亚中部最大的城市之一,爱尔巴桑。</p> <p class="ql-block"><b>爱尔巴桑城堡 (The Castle of Elbasan)</b></p><p class="ql-block"> 爱尔巴桑城堡坐落在市中心。建于公元3世纪末,德奥利西安皇帝时期。15世纪(1466年)由奥特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重建。它曾经是阿尔巴尼亚境内最大的防御堡垒。占地10公项,有4个入口大门和26座塔楼。大致上呈长方形,面积为308×348平方米。它周围环绕着一条约4米深的壕沟,里面是从附近扎拉尼卡溪引流过来的河水。</p> <p class="ql-block">爱尔巴桑的老城。</p> <p class="ql-block">又见伞街。</p> <p class="ql-block">不知何故,小巷街边的桌子上,竟然摆放着一个茅台酒的空盒子,<b>“高尔夫酒” </b>从没听过的名字,可能是专为某商业活动而特别定制生产的?</p> <p class="ql-block"><b>钟楼(Clock Towerlt)</b></p><p class="ql-block">建于1899年,由当时的爱尔巴桑居民捐助而建。</p> <p class="ql-block"><b>國王清真寺 (King Mosque)</b></p><p class="ql-block"> 它是阿尔巴尼亚最早的圣殿之一,建于奥特曼时期苏丹巴亚泽特二世的年代里。</p> <p class="ql-block">2007年发掘的公元前5世纪末的古基督教堂遗址。</p> <p class="ql-block">城堡饭庄。我们在这里享受了一顿别有一番情趣的午餐。</p> <p class="ql-block">一对新人在这里拍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b>斯坎德培广场(The Skanderbeg Square)</b></p><p class="ql-block"><b> </b>这是以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来命名的广场,位于地拉那市中心。用五彩斑斓的大理石铺就的巨大广场,清新而美丽,颇具现代感。</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广场上的阿尔巴尼亚人衣着大方,充满自信,阿尔巴尼亚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是贫穷,而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一片繁荣景象。到处是矗立的大吊车, 市区内可看到许多尚末完工的现代化高层建筑。毫无疑问,这是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广场旁仍未完成的建筑大楼,从远处看去,像极了一个人的面孔。<span style="font-size:18px;">你们认可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拉那处处都在建新楼,</span>地拉那的建筑业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正在快速改变着阿尔巴尼亚的面貌,也带动了阿尔巴尼亚经济的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斯坎德培(Skanderbeg) 持剑骑马的青铜雕像</b></p><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是15世纪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领导了反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扺抗运动长达20多年。骑在高高战马上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英姿飒爽!就是</span>他当时使用黑色双头鹰作为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标志。这个标志后来演变为今日的阿尔巴尼亚国旗、国徽的图案。</p><p class="ql-block">据说是1953年以前这里可耸立着的是斯大林雕像,后来又是霍查同志。真是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p> <p class="ql-block">位于广场边正在装修的国家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1981年建成的</span>阿尔巴尼亚地拉那的国家历史博物馆是该国最大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广场东南侧的<b>埃塞姆贝清真寺(The Mosque of </b><b style="font-size:18px;">Et'hem Bey)</b></p><p class="ql-block">清真寺始建于1789年,由Molla Bey奠基,后由其子哈奇•艾特海姆.贝1823年完成。这座清真寺是地拉那为数不多的奥斯曼建筑之一,也是巴尔干地区为数不多的彩绘清真寺。清真寺内部壁画描绘了树木、瀑布、桥梁等自然景观,这种风格在伊斯兰艺术中较为罕见。在阿尔巴尼亚的无神论时期(1967-1991),该清真寺曾被关闭。直到1991年重新开放,成为宗教自由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许多穆斯林信徒就在清真寺外祈祷,不知是寺内人已满,只能在外祈愿,还是别的原因?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要參观内部必须要登记,我们末进。</span></p> <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到处可看到碉堡掩体(Bunker), 不管是山间、野外,或是城里到处可以看到当年修建的碉堡。</p><p class="ql-block">当时的社会主义政权在7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地堡化项目。小小的阿尔巴尼亚共建造了175,000个碉堡 (掩体),用于防御假想敌的入侵。阿尔巴尼亚是全世界人均掩体最多的国家。又称“碉堡之国”</p> <p class="ql-block">城市里马路边的碉堡掩体。</p> <p class="ql-block">走累了在街心公园长櫈上休息一下,旁边居然也有一个水泥碉堡掩体。</p> <p class="ql-block"><b>地下掩体博物馆(Bunk'Art 2 )</b></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以前的防核掩体,现已改成博物馆。为了解阿尔巴尼亚冷战期间的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p><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前内政部的地下隧道掩体,建于1981年至1986年,在当时它曾被认为是最新的“伟大工程”之一,用于保护国家内政部官员免受核攻击或其他危机的威胁。在内政部大楼(该部大楼是意大利在上世纪30年代建造的)附近挖了一个大坑:在将内部空间建成后再掩盖起来。上部结构顶部有一个像许多其他这种规模的建筑一样。这个掩体虽是为了防护潜在的化学和核攻击而建造的,但因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令建造它的人</span>总理谢胡(Mehmet Shehu)和独裁者霍查(Enver Hoxha,)<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们都在掩体的建造结束前就死了,所以这地下掩体甚至连训练都没有用过。这里共有24个房间和一个为内政部长保留的地下公寓,还有一个用于通信的大厅。在最初的设计中,只能从内政部内部进入隧道,</span>并没有设计现在能通达地面的出入口。现在这个工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入口和出口是在改为博物馆后才建成的。</span>这个掩体工程的钢筋混凝土层厚度达到240厘米(厚度可以沿着出口楼梯看到)。</p><p class="ql-block"> 说是离市区较远处还有另外一个<b>地下掩体博物馆1</b>,是为领袖霍查,谢胡等国家重要人物修建的。据说更大、更漂亮!我们没去。</p> <p class="ql-block">墙上大红字醒目的写着 “所有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p> <p class="ql-block">掩体内。</p> <p class="ql-block"><b>克鲁亚城堡(Kruja Castle)</b></p><p class="ql-block"> 克鲁亚城堡距地拉那30公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是他们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故乡。500多年前,他曾在这里保卫过这座城市,抵御奥斯曼帝国的入侵。</span>考古发掘证明,这座山自公元3世纪以来就曾有人居住。而堡垒本身则建于5至6世纪。在13至14世纪,它被确立为阿尔巴農州的首都。在斯坎德培时代,它成为阿尔巴尼亚抵抗奥斯曼帝国入侵运动的总部。克鲁亚<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堡象征着阿尔巴尼亚人民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塔努什·拓比亚广场(</b><b style="font-size:18px;">Tanush Topia </b><b>Square)</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塔努什·拓比亚</span>是当年一位阿尔巴尼亚贵族,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斯坎德培</span>的战友。他是托比亚家族的后裔,托比亚家族从东正教皈依天主教。</p><p class="ql-block">1444年,他和他的叔叔Andrea Topia一起参与了Lezha联盟的成立,莱扎联盟是由斯坎德培领导的军事联盟。<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对斯坎德贝格忠诚不阿,</span>是莱扎联盟的步兵指挥官,他的驻军在第二次克鲁贾围城期间因顽强抵抗土耳其人而闻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广场内有一指示牌,我找到了指往北京的那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1478-1490年左右的</span>旧清真寺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民族志博物馆(Ethnographic Museum)</b></p><p class="ql-block"><b></b>这座建筑曾经是当地著名且有影响力的托普塔尼(Toptani)家族的住所。一座典型的18世纪奥斯曼房屋。</p><p class="ql-block">它建于18世纪,由于托普塔尼家族当时的政治权力及其特权地位决定,这个家族住所建筑群非常大,以及其独特的建筑特征,在该地区的任何其他建筑中都很少见。194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后,阿尔巴尼亚政府将这所私人住宅的所有权收归国有。1959年,它被正式宣布为第一类文化古迹。1989年,该住宅正式成为克鲁亚民族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馆内复原了19世纪贵族家庭场景,展示了阿尔巴尼亚传统生活方式、手工艺品和家居用品。</p> <p class="ql-block">住宅建筑分为两层,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地方。一楼分为四个独立的空间,包括住房和食物储存,或冬季庇护所。</p> <p class="ql-block">新娘的房间</p><p class="ql-block">这个房间保存着整个博物馆里一些最美丽的艺术品。走进去时,立即注意到的是覆盖了房间大部分上部的大壁画。花卉图案的壁画描绘了两个小男孩打架,狮子和马,围绕着一束花,以及伊斯坦布尔市的代表。有四个窗户,以东方巴洛克风格装饰,它们不能被打开,而只是作为房间的光源。在这个房间里,女儿准备她的嫁妝,主要由布和刺绣组成,放在箱子里。在许多情况下,这个箱子是女儿从她父亲家获得的唯一财产。</p><p class="ql-block">在克鲁贾的保守社会中,没有关于浪漫爱情的概念,新人通常在新婚之夜首次相见, 婚礼仪式结束后,共寝在新娘房间,至此新人的身体结合和他们亲密关系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这些照片反映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阿尔巴尼亚北部传统服装和日常生活服装。</span></p><p class="ql-block">这些服饰反映了阿尔巴尼亚北部独特的文化特征。 复杂的图案、鲜艳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艺装饰着当时的男人、女人和儿童。</p> <p class="ql-block">厨房,工具间,储藏间…竟然还有一个磨坊。</p> <p class="ql-block">住宅里还有土耳其浴室。</p><p class="ql-block">典型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奥斯曼住宅配有土尔其浴室。</span>土耳其浴室是卫生和福祉的体现,<span style="font-size:18px;">反映了家庭的富裕。它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舒适感!家庭成员每周至少会使用一次土耳其浴室。</span>像这样的土耳其浴室,浴室和更衣室两个独立的空间,浴室的入口通向更衣室,更衣室里配备毛巾、衬衫、肥皂、小水容器和其他配件。浴缸位于冬季房间的壁炉附近,用于加热水。和其他土耳其浴室一样,这个土耳其浴室有一个带七个方形玻璃窗的球顶,让自然光进入空间,同时让蒸汽保持在浴缸内。</p> <p class="ql-block">院里有水井。</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最后一间房间内设制了一套现代科技的影像换人。一面大镜子可变换出现不同的阿尔巴利亚的民族服装,人站在镜子前 , 一挥手就换一套,喜欢就给你留下来。挺有趣的,几乎每个人都试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b>克鲁亚斯坎德培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是一座以民族英雄斯堪德培为主题的博物馆,1982年建成,展示其生平事迹及阿尔巴尼亚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的留言薄上,宇光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p> <p class="ql-block">在去克鲁亚城堡的途中,经过克鲁亚管辖的富舍(Fushë-Krujë)小镇,小镇上竟然有以美国总统小布什命名的面包店和咖啡馆。</p><p class="ql-block"> 导游说:2007年6月10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国前总统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Bush) 出访</span>阿尔巴利亚。他是访问阿尔巴尼亚的第一位美国总统,在当地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大街上贴着“很骄傲(和美国)成为伙伴”、“布什总统访问阿尔巴尼亚创造历史”的标语。阿尔巴尼亚总理贝里沙称赞布什说,他是阿尔巴尼亚接待过的“最伟大也是最尊贵的宾客”。面对友好的阿尔巴尼亚人,小布什不失时机地赞扬了一番阿尔巴尼亚的民主,<span style="font-size:18px;">并表示支持它加入北约的立场。并且重申支持科索沃独立。在阿尔巴利亚8小时的短暂访问时间里,亲民的小布什总统来到了这个小镇的</span>咖啡馆和民众聊天,并友好地亲吻当地妇女的脸颊,和围观群众留影,给大家签名。小布什总统离开后,他短暂停留过的面包店,咖啡馆都改换店名Bakery <span style="font-size:18px;">George W.Bush, 和Coffee George W.Bush。</span></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照片(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当地一个漂亮的酒店里享受丰盛的午餐。</p> <p class="ql-block">出乎我们意料,导游还精心安排了一场由当地民族歌舞团专为我们的演出。让我们对阿尔巴尼亚的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回忆。</p> <p class="ql-block">集体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地拉那下塌的酒店<span style="font-size:18px;">“Tirana Marriott Hotel” ,这是一幢非常漂亮、高大、时髦的现代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建筑底层的东侧面连接阿尔巴尼亚最大的体育场(Air Albania Stadium)。</p><p class="ql-block">体育场于2019年11月落成,是该国最大的体育场,可容纳约22,500名观众。这个现代化的多功能综合体育场具有引人注目的八角形设计。附设有豪华酒店、精品店、酒吧。这里也是阿尔巴尼亚国家足球队的主场。</p> <p class="ql-block">我们买了一张参观门票,进去<span style="font-size:18px;">买了两杯饮料,</span>照了几张照片,算是到此一游吧。</p> <p class="ql-block"> 圣约翰保罗二世的塑像。碑座上刻着:阿尔巴尼亚兄弟姐妹我衷心向你致以问候。以上帝的名义我拥抱你们每个人。</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4个宣礼塔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白色金字塔,又叫地拉那金字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拉那最重要的地标建筑。</span>前身为1988开放的一座博物馆,后成为会议中心,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被用作北约基地。2023年,由著名建筑事务所MVRDV改造后重新开放,成为青年IT中心,</p> <p class="ql-block">白色金字塔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登上塔顶,可360度俯瞰全城。</p> <p class="ql-block">阿马德乌斯宫和民族英雄斯坎德培最大的坐姿雕像。阿马德乌斯宫,里面开设一家酒店和赌场。</p> <p class="ql-block">美国大使馆🇺🇸</p> <p class="ql-block">政府大楼,我记不清都是什么部门了。</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的晚餐安排在地拉那的一家庄园酒店里。</p> <p class="ql-block">室内装饰漂亮典雅。</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的告别宴。席间,每人都说了对这次旅行中,印象最深的是哪里,最好的体验是什么,以及几句分别留言。最后大家依依不舍道分手。</p> <p class="ql-block">12天𣊬间即逝,很高兴认识大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阿尔巴利亚,我们曾经的朋友!祝你繁荣昌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