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中阶段,对我印象深刻且影响久远的,要数桃花铺中学了。</p><p class="ql-block"> 桃花铺中学,位于长坪公路北侧的桃花铺街道与后沟河口交汇处的三角地带。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且地理位置优越——紧挨着公社机关,又离街道不远,出了校区,街道就有商店、饭馆、卫生院等。不光是上学方便,放学回家还能给家里捎买油盐酱醋、鞋袜帽子等日常生活用品,省得家里人专门上街赶集。</p><p class="ql-block"> 桃花铺中学属于社办七年制中心学校,小学与中学在一块儿。东、南、西三面院墙,正南面临公路一侧有个开放式的大门(没有门,但有两个两米高的方形砖柱,算是大门的标志)。院内是一个四百多平米的操场,操场后面有前低后高两排24间校舍。这里有正儿八经两扇开的木式大门,进大门要上4个台阶。前排东、西各6间砖瓦房,分别是一到五年级的教室;后排有6间分别是初一、初二的教室,另外6间则是教师宿舍。在中学教室后面的山坡跟,有一排简易低矮的瓦房,是住校生做饭的灶房——一人一个土坯泥巴垒起来的小土灶台,上边扣一个小铁锅。</p><p class="ql-block"> 相对于我的老家资峪中学,这里教学环境好得多了。</p><p class="ql-block"> 在桃花铺上中学,除了学校的硬件设施让人满意外,这个学校的教师素养、教学质量,都令我们这些学子们满意并心怀感恩。</p><p class="ql-block"> 在这所学校里,我们遇到了几位好老师——</p><p class="ql-block"> 教语文课的段连正、王宽启两位老师,他们的语文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善于用朴实、幽默的语言讲解语文知识,同学们易懂好记;数学老师张世贤、何更新,理化老师许志民、王国典,还有体育老师余英仕,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为人师表等方面,在当时是绝对的一流。对我的印象颇深的,是物理老师许志民,他的外貌长相很像电影《南征北战》里那个国民党军官。特点是烟瘾较大:一个小烟斗常不离手,讲课时也要抽几口。</p><p class="ql-block"> 在桃花铺中学,教师与学生关系相处的最为融洽,课余时间也其乐融融。那时候盛行唱戏,由于我在小学时就经常登台表演,学校在排练眉户剧《走马灯》时,让我扮演老汉,与我搭戏扮演老伴的是一位教小学的刘姓女教师。一出场老惹人笑。很长一段时间,常有同学拿这事儿调侃我……每忆起师生同台演戏,便让人感到温馨。</p><p class="ql-block"> 在桃花铺中学不到两年的求学生涯中,我不但遇到了知识渊博、为人师表的好老师,还结识了许多关系要好的初中伙伴。当年和我一同考入铁峪铺高中的张振成、郭高潮、王国仓等18名同学,至今大部分人依然保持着联系。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