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联漫谈

志明画廊

<h3>  在书法创作中,四尺对开的宣纸也叫琴对,琴条。说明对子跟琴就有关联。有关古琴的对联很多,也很雅,即所谓的琴联。作为古琴楹联爱好者,容我慢慢道来。  </h3> <h3>  琴,现称古琴,琴棋书画四艺之首。长三尺六寸,(四尺宣长1米36厘米),七弦十三徽。款式有伏羲,仲尼,蕉叶,混沌等多种。上图三琴有两款,伏羲仲尼。琴竖立起来象人,有额有肩有脚,也象挂起来的对联,有天头地头。长度也差不多。素琴,大多髹黑。类似宣纸多白。不过现在都讲创新,颜色五花八门了。此处古琴常识略去一千字😇<br>  </h3> <h3>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关古琴对联很多。最著名的有“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绿水无弦万古琴,管平湖的《流水》,成公亮的《袍修罗兰•水》皆得益于此。此联启功体的镇纸在古玩集市上随处可见。“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传为傅山所作,道出读书人幽雅闲适之境,超然化外。</h3> <h3>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复返自然,作《归去来兮辞》,传有一张无弦琴。当年国家级新农村园周大礼堂刚落成 ,我上台弹此曲,音响真好,那时已练到能盲弹。现在是废了,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h3> <h3>  不仅读些古代名琴联, 作为楹联爱好者,我自已也原创了一些琴联,“操缦观书,不踏炎嚣地;调朱弄墨,只求清静心”入编2024年度的浙江诗联精粹。还为自画的山水配些琴联,图中山水一联,我撰,由我语文老师李厚胜先生(曾县市语文教研组长)所书,人去墨留,甚为珍贵。</h3> <h3>  不仅自己写,还发动联友写琴联。前年作为金华诗联四月擂主,出了个 琴抚莲风 比赛,收到很多很好的琴联,详见金华诗联公众号。当时我有这个念头的,邀请书法家书写保存的,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h3> <h3>  “斗室不缺硏墨味,画廊长有诵弦声”,上午弄墨,下午操琴,日子也就这般消磨虚度。琴联多为文人赏玩,愿我们光大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