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东风战友,一路走好!

雪奇

<p class="ql-block">米东风战友,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 雪奇</p> <p class="ql-block">  惊悉米东风于9月3日深夜逝世,悲恸难抑,我彻夜无眠。他为艺术倾尽一生,是陕西省歌舞剧院杰出的男高音歌唱家,其音容笑貌犹在眼前,精神风范永存人心。情之所至,不得不提笔撰文,以寄哀思。</p><p class="ql-block"> 题目中以“战友”相称,源于我们之间的特殊缘分。2005年6月,我由省委机关调至歌舞剧院任职,在有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陪同我来上任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领导参加的</span>欢迎交接会上,我一眼便认出了米东风。当时他担任歌舞剧院所属四个团中的一个团——歌剧团的副团长。他也是我来歌舞剧院之前最早认识的该院的一位同志。而我们的初识,更可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p><p class="ql-block"> 当时米东风与董华随咸阳的一个演出团体到在空军导弹学院大礼堂去演出,我时任学院政治部宣传处干事,负责管理礼堂工作。整场演出中,米东风与董华的“十五的月亮”与“血染的风采”技艺超群、光彩照人,令人过目难忘。与其交流之中,得知他们来自陕西省歌舞剧院,不禁暗叹专业院团之水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多年后,我由空军导弹学院转业地方,又由省委机关调任陕西省歌舞剧院,在我任职的剧院与东风重逢,实属难得的缘分。后来得知,米东风向同事称我为“战友”,我倍感亲切。他曾服役于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在祖国的大西北;我入伍时在昆明军区,祖国的大西南。我们是同一年入伍,同样经历过军旅历练过的战友,这份情谊尤为珍贵。</p><p class="ql-block"> 我们之间的缘分还不止于此。2009年文化体制改革大潮袭来,我响应了国家的改革政策,选择提前退休,米东风接任了我的岗位。他不仅妥善处理了职工房产证办理等历史遗留问题,更以艺术总监的身份悉心传帮带,为剧院改制后的平稳过渡与承前启后作出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我在任期间,最令我难忘的,是他在演出歌剧《张骞》中发生一次意外的毅志表现。当时他不慎因舞台木板裂缝导致踝关节严重骨折,为确保演出圆满,他坚持打封闭针,强忍剧痛完成全场演唱,歌声依旧嘹亮,演技丝毫不减。赢得了台上评委与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在剧情进入张骞带领出使西域团队过隔壁遇大风沙的情节时,他的腿下意识的一趔趄,不知情的观众还以为是剧情有意安排的动作,殊不知那是他忍受剧痛的结果。演出结束后我特意打电话给他表示慰问,他只平静地说:“份内之事,理当如此。”其坚韧与担当,堪称艺德楷模,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 如今他突然离去,艺坛顿失英才,我们痛失良友。谨以拙诗一首,寄托哀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悼米东风同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忽报星沉渭水滨,</p><p class="ql-block">舞台声断痛难禁。</p><p class="ql-block">当年张骞孤忠在,</p><p class="ql-block">此夜长风九域吟。</p><p class="ql-block">骨裂犹歌魂未改,</p><p class="ql-block">疼深仍敬业同钦。</p><p class="ql-block">苍天亦泣英才逝,</p><p class="ql-block">留取清音后世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愿米东风战友,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4日深夜</p>